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家谈“互联网+终身学习”:国内急需开设“终身教育”专业

澎湃新闻记者 李思文
2018-12-06 12:17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张伟远在GES大会上主持圆桌会议。受访者供图

过去的两个月,全国各地的老年大学陆续开学,“一座难求”的情况频频发生。据北京日报报道,在合肥,有老人为了进入老年大学,凌晨4点在校门口排队等待;在济南,一所老年学校半天时间迎来了300多名想要插班的银发学生;在武汉,某老年大学的热门课程名额一两个小时内就被一抢而空……

“目前,全国民众对于教育的需求是很大的,无论是老年人还是正在工作的年轻人,都在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继续学习。”12月4日,在GES未来教育大会上,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张伟远提出,目前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给终身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目前国内适合进行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群体大约有10亿人,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已经有不少人通过慕课、手机APP、MP3等方式进行学习。但目前国内仍未建立起终身学习资历框架,导致课程开发者没有标准可参考,学习者也没有渠道可以将学习结果进行资历认证。

因此,张伟远认为,在进行资历框架建设的同时,国内还应该加强对终身教育相关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开设终身学习专业,培养更多终身学习领域的人才,来推进终身教育的发展和建设。”

国内继续教育适龄人群达10亿

“我就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我大学是学数学的,研究生转成了搞经济,后来又搞管理,转了好多行,现在我正在做公益。我需要不断地学习。”在12月3日-12月5日举办的GES未来教育大会上,国务院参事、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来探说终身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现在中小学学习的都是过去几百年前的知识和文化,大学也是学习过去几十年的知识,但终身学习所学习的都是最新的,最有用的,这个不一定和赚钱、工作相关,但是我的兴趣所在。”她说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追求日益增加。对此,张伟远介绍称,“我们国家有一个数据:适合继续教育的群体有10亿人口,是欧洲49个国家加起来的一倍,这个群体是非常庞大的。” 他表示,在互联网技术的促进下,目前国内的终身学习氛围浓厚,已经有不少成人在通过慕课、手机APP、MP3等互联网渠道进行终身学习。

“香港大学有一个专业进修学院,就是给成人提供继续教育学习和终身学习,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每年招收10万名学生,已经毕业的学生都达到了250万人,而整个香港才700万人口。”张伟远说,学院所开设的课程都是跨学科的,“往往是和科技结合,比如技术+新闻学”,而这些学生也大多是某一个领域的在职人员,希望通过继续学习来让他们的专业在新时代产生新的融合效果,从而符合工作需求。

同样,在内地,老年大学、社区学校也异常火爆。张伟远说,终身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在老年人身上格外明显。“我们之前做过研究,人一退休,前四个月特别高兴,四个月后就开始失落,找不到方向了,一年后就开始生病,然后快速的衰老。”而参加了老年大学或者通过社区学校积极学习的老年人,在医疗花费上则大大低于其他没有参与学习的老年人。

张伟远表示,终身学习对于一个人的身体、生活、家庭、工作都有重大影响,“离开了学校学习后,在漫长的人生中,如果没有持续学习,人是没有方向的。”他表示,终身学习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框架,能够让人们学习自己感兴趣,或对个人发展有益的技能或知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建设终身学习“资历框架”

“20年前,我们说的终身学习是指全民学习,就是给所有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20年后,终身学习的要求变成了灵活的、开放的、高质量的学习机会。”张伟远表示,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各界各类教育领域中广泛的应用,终身学习的理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未来的终身学习一定是和互联网相结合的,没有互联网是无法实现终身学习的。”

张伟远说,目前国内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不少中小学都开始利用直播教学、远程教育等方式来进行补充教学。但在“终身教育”方面,比较少互联网公司关注。“现在很多平台就像一个孤岛,尽管网上有大量资源,但没有一个东西可以把他们衔接在一起,学习者需要在大量数据中进行搜索和筛选,很多时候还找不到优质资源。”

张伟远认为,目前大多数人们都倾向于通过线上的模式进行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但由于没有资历框架来确定网络课程的标准,很多课程质量并不高,无法满足学习需求。“我国现在互联网+教育发展迅猛,但在发展的同时,没有机制和标准来进行规范,就会产生混乱。”

对此,张伟远说:“首先就是建立资历框架,对网络上的课程按照资历框架的标准来进行分类,比如这个课程时属于专科等级,这个课程时属于本科等级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同时对于内容的生产者,他们也有标准可依。”

在他看来,建设资历框架是终身教育的根本所在,既可以对互联网上的课程进行认定和划分,学习者也能够通过资历框架来进行学习结果转化,“比如我在某一个平台一年学习了多少个课时,就相当于全日制课程,或者我参加了行业的某一个培训,相当于什么水平。”张伟远表示,建立资历框架,实现“无论通过什么途径学习,都可以进行学历转化”,是“互联网+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

此外,在日益增长的终身教育需求和尚未建立资历框架的矛盾之中,张伟远表示中间还缺少了关键的一环——终身教育专业人才。

“我们国家那么大,对于终身教育的需求那么多,但却没有一个大学开设了终身教育专业。”张伟远说,目前在国外,终身教育专业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但在中国却迟迟没有出现。

他告诉澎湃新闻,目前有很多社区学校的老师都在攻读博士,“因为他们说没有终生教育专业,只能读普通专业博士。如果我们国家有学校开设了这个专业,就可以给这些继续专业知识的人,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

同时,他表示,没有终身学习相关的人才,在推进终身教育立法、建设终身教育资历框架方面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缺乏理论指导和专业指导,无法建设有效、健康、持续发展的机制。即使一线发展得很火热,但他们缺乏专业指导,他们的研究也无法上升到理论层面。”

张伟远认为,在“互联网+终身教育”发展的时代,社会对终身教育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大,“我一直在呼吁建设终身教育专业,他们可以研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终身教育资历框架,同时还能推动终身教育一线的发展。”

    责任编辑:李敏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