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杯上乾坤:两宋太极先天图像

2024-04-26 07: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作者:范东海

注意!!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说起两宋理学,常让人觉得束缚思想压抑人性。其实宋代的理学家是一群改革者,他们摒弃了汉唐儒学的陈旧与僵化,通过与佛道思想的深入交流,吸取其精华,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两宋理学家在拓展儒家思想深度的同时,也用传统易学阐述世界观,称之谓“术数之学”。众多学者依据《周易》的原理,绘制出各种图表,以阐述他们的哲学理念。其中,魏了翁兼收并蓄周敦颐的《太极图》和邵雍的《先天图》,对后世影响深远。衢州博物馆所珍藏的八卦纹银杯,便是此理念的见证。

八卦纹银杯 衢州博物馆藏

银杯侈口、弧腹、假圈足,高6厘米、口径8.7厘米、足径3.6厘米,采用夹层结构,即内外两层银质材料中间留有空腔。外层口沿下方装饰有一周凸方块纹,共计64个;外腹部则有上下两圈凸弦纹,其间以凸出的直线条划分为八个区域,用以布置八卦图案(图1)。内层底部则阴刻有五行图,即“金、木、水、火、土”(图2)。底部还阴刻有三圈弦纹(图3),并在其中一直线的分割下,将底部分成两半,在各圈的半面交叉相间地布置了针点纹。

八卦纹银杯内层底部阴刻五行图

01

邵雍:用《先天图》,开启理学先河

北宋初期,中原王朝饱受游牧民族的侵扰。有鉴于此,儒家士子们开始积极地对佛教进行批判,力图复兴儒学,恢复中原文化的纯粹性。

儒家思想以现实为重心,关注日常生活,探讨伦理关系与社会问题,实用与务实是其显著特点。佛教则拥有一套完整的世界观和哲学逻辑链,不仅能够解释现实世界,还能对过去和未来进行深入的阐述。

在此背景下,儒家学说的地位受到了动摇,促使儒家学者进行自我反思和改革。

《松荫谈道图》(局部)佚名 南宋 故宫博物院藏

宋人笔记《宗门武库》载:

一日,王荆公(王安石)问张文定公:“孔子去世百年,生孟子,后绝无人,何也?”

文定公曰:“岂无人?亦有过孔孟者。”

公曰:“谁?”

文定公曰:“江西马大师、坦然禅师、汾阳无业禅师、雪峰、岩头、丹霞、云门。”

王安石曾向张文定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是否有人能够超越孔子和孟子的成就?”对此,张文定经过深思熟虑后回答道:“当然有,许多佛教僧人的见识甚至超越了孔子。”此段对话揭示了佛教对中国社会影响之深远。

《五百罗汉之-015供养禅定图》林庭珪 南宋 日本京都大德寺藏

面对佛教的挑战,北宋大学者邵雍开始研究《周易》,力图构建一个立足于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世界观,以解释宇宙万物的奥秘。邵雍在其著作《皇极经世书》中,依照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的顺序,精心绘制了一幅先天图。其采用了二元论的思想,对万物进行了深刻的诠释。银杯的外侧图案,从下至上,与先天图的顺序一一对应,展现了邵雍对于宇宙生成论的独特见解。

邵雍所创的《先天图》是一种方图,其杯底圈足部分并未描绘图像。当展开为一个正方形时,它代表着太极,类似于二进制中的“0”,象征着宇宙万物的起源。从圈足向上延伸,有两条隔线将圈足与杯腹分隔,代表两仪,即阴阳二元,体现了邵雍对于宇宙间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理念。邵雍的《皇极经世书》记载:

天生于动者也,地生于静者也,一动一静交,而天地之道尽之矣。

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一阴一阳交,而天之用尽之矣。

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一柔一刚交,而地之用尽之矣。

通过上文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二元论思想。该思想将天地、动静、阴阳与刚柔等一系列对立的概念巧妙地结合并转换,蕴涵深刻的哲学智慧和宇宙观。通过对立元素的相互转化和统一揭示宇宙万物运行和变化的基本规律。

八卦纹银杯 衢州博物馆藏

杯腹的卦象被一个方形框所包围,方框象征着易学中的“四象”。在《易经》的哲学体系里,“四象”指的是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它们分别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不同状态和力量。《皇极经世书》记载:

动之大者谓之太阳,动之小者谓之少阳。静之大者谓之太阴,静之小者谓之少阴。太阳为日,太阴为月,少阳为星,少阴为辰,日月星辰交,而天之体尽之矣。

邵雍在此处将四象当成天体,当成日月星辰。邵雍将四象的诞生归因于动静,颇有生命在于运动的意味。四象进一步演化为八卦,构成了易学中复杂而精细的预测和解释系统。邵雍的八卦,属于先天八卦,理论源自《周易·说卦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银杯上的八卦顺序,从乾卦起始,顺时针依次排列为乾卦(一)、巽卦(二)、离卦(三)、艮卦(四)、坤卦(五)、震卦(六)、坎卦(七)、兑卦(八)。每一卦象征着自然界的某种力量或现象:乾卦为天,巽卦为风,离卦为火,艮卦为山,坤卦为地,震卦为雷,坎卦为水,兑卦为泽。卦象的排列遵循着“一五、二六、三七、四八”的对应原则,体现了“天地定位”、“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山泽通气”的易学理念。

杯的口沿处雕刻了一圈共计六十四块的方形图案,代表着邵雍所创立的先天六十四卦方图。此图不仅体现了邵雍对易学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将易学原理应用于具体事物的巧妙构思。

银杯的设计巧妙地从圈足的太极图案开始,经过圈足与杯腹之间的两仪,再到杯身上的四象与八卦,最后到达口沿处的六十四卦,自下而上,层次分明地展现了邵雍《先天图》的精髓。银杯将抽象的易学理念具象化,成为了一个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载体,让人在欣赏其精美工艺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哲学智慧。

02

周敦颐:用《太极图》阐述儒家哲学

汉唐时期的儒学传承主要依赖“家法”与“师法”。家法,即知识与思想在家族内部由父辈传给子辈,形成血脉关系。师法,指老师传授知识给弟子,形成师徒传承链。两者共同特点是,后辈不得质疑前辈的观点,后人不得超越前人的成就。此传统限制了儒家的发展,使得儒学在与佛教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尖锐批评,主张“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赵孟頫 元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韩愈的观点在宋代得到了广泛的响应。经过唐末五代的战乱,许多高门大户被灭,家法崩塌。且雕版印刷术带动书籍价格下降,加大平民自学成才的概率。因而大儒的权威逐渐减弱,师生关系变得更加平等和自然,师法的严格限制被打破。众多学者开始兴办学堂书院,自由宣扬思想发表议论,从而振兴了儒家学说。

在此文化氛围下,汉唐时期严格的门派界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自由讲学风气。学者们通过相互切磋和争论,推动学术进步。例如,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与心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在鹅湖进行辩论,阐述自己的理念,激发了思想的火花。

顺着此浪潮,宋初学者周敦颐在学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他一边致力于地方教育的兴办,一边亲自开班授课,培养出了程颢、程颐等杰出的儒家学者。为了完善儒学体系,周敦颐吸收了佛道两家的思想,提出了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等基本概念,为儒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短短二百余字的《太极图说》,囊括其思想精髓,全文如下:

《周元公太极图说轴 》沈荃 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周敦颐的《太极图》及其《太极图说》 图源网络

银杯巧妙地体现了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的哲学理论。从底部的假圈足向上延伸,每一部分都与周敦颐的理论相呼应(图4)。

假圈足呈现为一个空洞的圆形,象征着“无极而太极”的概念,表现了从虚无到实体的转变过程。这个空圆代表“无极圈”,象征着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同时也寓意着生命从无到有、从缺憾到完满的过程。

底部的三圈阴刻弦纹代表了“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的哲学思想,模仿了地球的自转。左右两边各四层的弦纹,似乎象征着阴阳两仪形成后相互旋转,化为四象。然而,在周敦颐的学说中并未明确提及四象,因此这里的四层弦纹应理解为四时的变化。

杯内底部刻有五行图像,展现了“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的过程。其中,水与金归属于阴,位于右侧;火与木归属于阳,位于左侧;土位于中间,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五行位于阴阳之下,表明阴阳是五行生成的基础。

银杯的夹层结构暗示着口沿是由两个空圆相套而成,这正对应了“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理念。上下两个空圆的接触点,象征着“二气交感,化生万物”。

周敦颐《太极图说》 图源网络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自上而下,从“无极圈”,延续到“万物化生”。银杯则是从底部的假圈足,一直往上,抵达口沿。这种矛盾与冲突,实属无奈,是器物本身的限制。

周敦颐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用一图解释宇宙万物。《太极图》融合了道家思想,又对其有所超越。周敦颐从无极谈到太极,从两仪谈到五行,从二气谈到万物,概括了宇宙的诞生,社会的变迁,人生的无常。周敦颐的太极思想,堪称宋代理学的起点,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银杯凭借巧妙的构造,揭示出周氏对宇宙万物的探索,是一个时代的剖面,是今人了解古人的一份实例。

03

魏了翁:理学独尊的推手

邵雍与周敦颐等学者,基于各自的理解,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展与创新。然而,这种推动相对分散,学者间缺乏紧密的联系,不利于与佛道竞争。

为了解决该问题,朱熹提出了“理一分殊”。该理论认为,尽管天理本身是统一的,但当天理分散于万事万物之中时,便展现出各自的特殊性质。基于这一理论,朱熹综合了周敦颐、二程(程颢、程颐)、张载等学者的思想,形成了具有深远影响的“程朱理学”,影响后世千年。

思想界的重大变革往往会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八卦纹银杯便是理学融合现象的一个例证,它既包含了邵雍的方形先天图,也融入了周敦颐的圆形太极图。

此杯出土于南宋史绳祖夫妇的墓中。史绳祖(1191—1274年),字庆长,四川眉山人,被世人尊称为“学斋先生”。《四库全书总目》简述其生平:

绳祖,字庆长,眉山人。受业于魏了翁之门。了翁《鹤山集》中有题史绳祖《孝经》一篇,即其人也。其仕履始末不甚可考。惟阳昉《字溪集》未有其挽诗,结衔称朝请大夫直焕章阁,主管成都府玉局观,齐郡史绳祖,盖奉祠时作。所谓齐郡,其郡望也。

根据墓志铭的记载,史绳祖晚年被授予朝议大夫,并特授直徽猷阁,这与《四库全书总目》中的记录不符。鉴于墓志铭的作者是史绳祖之子史孝祥,他对父亲的官职与生平应有更深入的了解,其记述的可信度较高。史绳祖师从魏了翁,受其影响,对《周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墓志铭中提到史绳祖晚年著有《周易古经传断》一书,可见其对易学的深入研究和理解。

史绳祖墓志 图源:衢州文旅

史绳祖虽然名声不显,他的老师魏了翁却是理学史上的重要人物。魏了翁(1178—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四川蒲江人,是南宋时期的大臣和著名理学家。嘉定十三年(1220年),在鹤山的推动下,朝廷追赠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等人谥号,为理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魏了翁在易学和术数方面主张折中融合的方法论。他在《答真侍郎》一文中提出:

先天图说,旧虽留意。比入山,重读诸经头绪,正多仪礼,尤烦其问。要言精义,亦多先儒所未发。

魏了翁线刻像 图源:蒲江文博

魏了翁认为先天图古已有之,邵雍本人是发现者,而不是创造者。真侍郎(1178-1235年),名德秀,字实夫,号西山,福建省浦城县人,南宋理学家、名臣。鹤山西山齐名,《宋元学案》记载:

从来西山鹤山并称,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独举也。鹤山之志西山,亦以司马文正(司马光)、范忠文(范仲淹)之生同志、死同传相比,后世亦无敢优劣之者。

从中可以看出,魏真两人交情深厚,关系密切。因此《答真侍郎》一文中,魏氏对邵雍的评价和对先天图的看法,反映其内心认知。鹤山在为周敦颐上疏请谥的过程中,必然对其的太极图和宇宙观、人生观有了深入的了解。

魏了翁《鹤山集》(四库馆影印本)图源:蒲江文博

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上海涵芬楼四库丛刊本)图源:蒲江文博

魏华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史绳祖与之同为四川人,关系亲密。作为后辈史绳祖向魏氏学习并求教。在《宋元学案》中,史绳祖被归入鹤山学案,《鹤山集》中有一篇文章出自史绳祖之手,可见师徒二人感情深厚。史绳祖吸收了鹤山折中调和的思想,将周敦颐的太极图和邵雍的先天图相融合。出土于史绳祖夫妇墓中的八卦纹银杯便是思想融合的具体体现。

史绳祖本人兴趣广泛,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的著作《学斋占毕》记录了宋代以前的服饰变迁、汉代的甘蔗制糖工艺,以及蔡伦对造纸工艺的改进。从中可以看出,史绳祖专注于实证研究,对日常生活用品有着浓厚的兴趣。

南宋银丝盒 史绳祖与继配杨氏合葬墓中出土 衢州博物馆藏

南宋金娃娃 史绳祖与继配杨氏合葬墓中出土 衢州博物馆藏

史绳祖与继配杨氏合葬墓中出土 衢州博物馆藏

南宋兔形玉镇纸 1974年史绳祖夫妇合葬墓出土
图源:衢州文旅

史绳祖夫妇墓中出土的众多精致珍贵的文物,不仅造型别致,对工匠技艺要求极高,而且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史绳祖可能参与了文物的制作设计,甚至亲自指导工匠。八卦杯的制作工艺精细,构思巧妙,可能蕴含学斋先生易学思想精髓。文人参与日用品生产环节的现象,在明代较为流行,而史绳祖可谓是这一风气的先驱。

04

结 语

两宋时期,中国学术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景象,孕育了众多杰出的思想家。该一阶段,易学术数成为儒家学者探索的重要领域。众多理学大师将他们的哲学观念融入图像之中,借此阐释道理,解读世间万物。

随着学术思想的下移,日常生活用品也逐渐被赋予了内涵。八卦纹银杯便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是一件实用的饮器,更是一件蕴含深厚思想的艺术品。银杯上的八卦纹饰不仅展现了当时流行的易学术数理念,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哲学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刘蔚华:《易学方面的考古发现》,《中州学刊》,1987年第1期。

2. 崔成实:《浙江衢州市南宋墓出土器物》,《考古》,1983年第11期。

3. 柴福有:《衢州博物馆藏咸淳十年墓出土精品赏识》,《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年第5期。

4. 张绍俊:《史绳祖生平考述》,《黑龙江史志》,2014年第13期。

5.【宋】邵雍:《梅花易数》,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贾顺先,蔡方鹿:《魏了翁与宋代理学》,《社会科学研究》,1985第1期。

6. 吕思勉:《理学纲要》,译林出版社,2016年版。

7. 刘韵冀:《周易文化读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6年版。

8. 钱穆:《宋代理学三书随剳》,三联书店,2016年版。

9.【宋】周敦颐:《周敦颐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10.【宋】邵雍:《邵雍集》,中华书局,2010年版。

11.【宋】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12.【明】黄宗羲:《宋元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版。

陈中凡:《两宋思想述评》,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13.【美】包弼德:《历史上的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特展名称:仕业——徐谓礼和南宋时代百态

展览时间:2023年12月30日-2024年4月28日

展出地点:吴文化博物馆第一特展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