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跳“青绿”500场,孟庆旸在这本传记中分享成长故事
不久前,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在上海文化广场迎来了第500场演出。首演两年多以来,这一舞剧走过62座城市,几乎场场一票难求。扮演灵魂人物“青绿”的孟庆旸也成为舞迷心中《只此青绿》中最典雅优美的一抹青绿色。
4月20日, “江南风情画•青绿寻春——《孟庆旸:不止青绿》新书分享会”在上海市青浦区江南书局•青溪之源举办。作者王珏、《只此青绿》主演孟庆旸等人分享了“青绿”背后的故事。
“一开始觉得自己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远远达不到出版传记所需要的人生阅历和格局,但多亏了王珏老师的文笔和付出的心血,才使得这一切得以发生。”现场,孟庆旸笑称对于出版人生传记,自己一开始有些忐忑,但随着王珏一点点采访成稿,她慢慢放下心来,开始期待成书。
本书作者王珏在现场分享了这本书的构思与创作过程,她表示是出版社的信任,才使得《孟庆旸:不止青绿》从一篇千字报道转化成一本装帧精美的图书。《孟庆旸:不止青绿》围绕孟庆旸自童年时代偶然的艺术启蒙,到她少年时独自在北京求学、走上专业舞蹈道路并一路打拼至成为现象级爆款舞剧《只此青绿》领衔主演的历程铺开陈述,展现年轻艺术家的成长,并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掀起热潮的背后原因。
《孟庆旸:不止青绿》书封
在对谈中,孟庆旸回忆起自己学舞的往事,“小时候,学舞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但慢慢我爱上了舞蹈,小小年纪就决定了长大要成为舞者,这个想法得到了父母的倾力支持。”9岁开始,孟庆旸便独身一人在北京求学,和一群同龄小伙伴一起生活,其间经历的各种乐趣、伤痛和委屈,为她的未来成长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谈到大学和工作之后的时光,孟庆旸直言,“我的人生最痛苦的时段就是上大学的四年了!”读大学期间,她几乎没有时间享受生活,课余所有空闲时间全部泡在排练室里,练习舞蹈、编排作品、准备比赛,间或还会因为体重超标而被罚跑步。
孟庆旸特别提到了学生时期与工作之后对同一个作品的不同诠释。对她而言,理解力是随着人生经历的丰富而加深的,在离开校园之后,她才读懂了当年那些自己不理解的舞蹈动作,那些动作都是角色内心情绪的动情体现。也正是这些不断成熟的思考,成就了她如今的舞蹈表现力。
2021年,在即将迈入30岁门槛的那年,孟庆旸遇到了“青绿”。从2021年3月到9月,她停掉了所有的工作,全身心投入排练。
在分享会上,孟庆旸分享自己如何用舞蹈塑造“青绿”
孟庆旸坦言这个角色非常难塑造,她需要彻底改变自己此前的形体状态和表演方式,重新找到一种古朴的、凝重的历史感。为了更贴合角色,找到最正确的感觉,孟庆旸大量查阅宋朝的资料,阅览画卷、诵读诗词,找到宋代美学的精髓。慢慢的,她在外形上逐步接近了宋朝画像中的人物。
那么内心呢?孟庆旸说,青绿是一个写意的角色,没有具体的形象。为此,导演为她设计了一个抬头望月的动作,这个动作奠定了这个角色的“空旷感、空间感”。凝神望月,便仿佛跨越了时空。那一瞬间她突然理解了那种难以言说的感觉,“那些画卷、艺术、历史,都是古人对今人的馈赠。”
“我从不敢说自己就是青绿。”被问到有没有哪一刻觉得自己就是青绿时,孟庆旸回答。她进一步解释,随着自己对青绿的感受日渐加深,这个角色“越跳越难”。《只此青绿》能如此火爆是因为文化的力量,而舞蹈表演的方式和艺术的表达为艺术工作者与观众建立了惺惺相惜的默契。“所幸是在30岁的年纪遇到了青绿,正是经历了此前的种种,我才有足够的阅历担起这个角色。青绿的气韵无边无际,让我在快节奏的当代生活中放慢了步调,也找到了内心深处的平静。”
《只此青绿》今年将要开启全球演出。孟庆旸表示,希望能借此机会让更多其他国家的观众看到来自东方的美学和艺术宝藏。
孟庆旸现场签售
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副总编辑刘佩英表示,东方出版中心策划《孟庆旸:不止青绿》一书,希望挖掘孟庆旸的人生故事,特别是挖掘中国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的审美价值和《只此青绿》舞剧中的美学特质,呈现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美学精神。
本次活动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和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有限公司主办,系你好,“青”春!——“清阅朴读”全民阅读季中一大板块新华悦读生活节•春日季的首场“悦读”文化活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