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互联网30岁了!这位“幕后英雄”,从上海起步

2024-04-20 20: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今天,是中国互联网的30周岁生日!1994年4月20日,中国开通64K国际专线,与国际互联网接轨,从此中国在国际上正式被承认为真正拥有全功能Internet的国家。

30年时间,互联网几乎改写了一切,无论是经济脉动还是社会生活。而互联网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一位“幕后英雄”,这就是隐藏于海底深处的光缆,承载着全球约99%的洲际通信数据流量,使得跨洋通信转瞬实现。没有海底光缆,互联网只是一个局域网,世界各地的人们无法紧密连接在一起。

1993年12月15日,中日海底光缆正式开通并投入使用,这是我国第一条通向世界的大容量海底通信光缆,为后续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提供了通道。与我国互联网蓬勃发展相映衬的是,30年来,我国海底光缆的通信能力和建设能力都有着巨大跃升,同样在见证着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

01 从“羊肠小道”到通达全球

中日海底光缆从中国上海南汇至日本九州宫崎,距离长达1252公里,是1990年我国邮电部电信总局、日本KDD公司和美国AT&T三方签约共同建设的国际通信工程。经历了两年8个月建设后,于1993年12月15日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

中国海底光缆之路,由此起步。

中日海底光缆是一条极其重要的国际通信线路,它不但连接中日两国间的通信,而且直接通过太平洋光缆系统与世界各地沟通,主要用于中国、日本和美国间的国际长途电话业务和数字电路业务。

当时国际通信以话音为主,海缆容量也是以通话线路多少进行衡量,中日海底光缆的总容量为7560条通话线路(约560Mbps),是1976年10月开通的中日海底同轴电缆(容量为480路)的15倍以上。中日海底光缆的开通,使得当时中国国际通信能力增长80%以上,为促进上海经济振兴和加速浦东开发开放创造了良好条件。

如同移动通信经历从2G、3G向4G、5G迭代升级一般,30年来海底光缆的通信能力也在飞速提升。1993年开通的中日海底光缆传输容量仅为560Mbps,而2018年建成投产的新跨太平洋海缆NCP的设计传输容量超过60Tbps,是前者的11万倍。

通信技术演进永无止境,海缆系统也是如此。中国海底电缆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陈亮介绍,目前随着波分复用和空分复用技术的发展,海缆传输系统单波长速率不断在提升。“现在,海缆传输容量达到了数百Tbps的水平。如果仍以语音通话路数作参照比较,100Tbps容量就可以供大约28亿人同时通话,而当初中日海底光缆仅可容纳约1万5千人同时通话。”他说道。从1.5万到28亿甚至更高,可见海底光缆通信能力提升之快速。

在通信能力大幅提升的同时,我国海底光缆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截至2023年底,我国共参与建设24个国际海缆系统,投资建设的现役国际及港澳台通信海缆共17条,购置或租用了30余条国际海缆,建设境外通信网络节点230多个,国际通信网络可直达或转接至全球任何方向,真正实现全球互联。

02 从“手拉肩扛”到水下机器人

时至今日,刊登在第1000期《上海电信》报上的一张老照片仍令人动容。

照片真实记录了31年前中日海底光缆建设时的场景:数百人站在海岸滩涂的淤泥中,头顶着烈日,手拉肩扛,将海缆一点点拉向岸边接头点。

当时因为滩涂上都是淤泥,布缆船在距离岸边接头点3公里的地方搁浅,同时由于缺乏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只能采取了“土办法”,靠人海战术将海缆拖回岸边,经过20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获得成功。当时,《上海电信》报的报道记载道:“为了助劲,他们喊起了号子,这支队伍中,有鬓发斑白的领导,有身子单薄的机关干部,更有船员和工程队的队员们……”

苦干实干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海缆建设者,但是手拉肩扛的场景已经成为过去。如今,我国的海缆建设能力和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机械化、自动化甚至智能化作业,已经成为主流。

“现在光缆在岸滩登陆时,不会再‘手拉肩扛’,而是通过机械化牵引方式进行,有时甚至采用水下定向钻孔的方式进行登陆布缆”。陈亮说道。

中国海底电缆建设有限公司内展示着的领航者水下机器人,就是近年来我国海缆建设水平快速提升的缩影。领航者水下机器人是近几年自主研发并投入使用的海缆施工尖端设备,已经装配到“天翼海工”海缆施工船上,解决了该领域“卡脖子”难题。到达海底后,领航者水下机器人能够自动搜寻到海缆,然后放下冲埋刀等进行挖沟作业,它还配置了机械手、液压钳,可以完成湿插拔等精细作业,也能在水下对海缆进行切割,以便进行海缆修复。

硬装备、硬实力提升的同时,施工团队的战斗力也在不断提升,推动我国海缆通信建设水平整体跃升。“最早,海缆建设基本依赖国外海缆总承包商。而现在,国内基础电信企业已经作为亚太区域的主导方开展国际海缆建设的全流程工作。国内通信厂商在光纤传输设备、海缆专用设备、光纤光缆生产制造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参与到国际项目的竞争和实施中。”陈亮说道。同时他表示,仍需不断加大海缆领域自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海缆船舶配备,提升海缆维护保障水平,保障国家海洋信息通信与数据安全。

03 从羡慕到自豪

中国电信是我国海缆行业的创始者,中国海底电缆建设有限公司是中国电信全资控股子公司,在海缆建设、维护、设计咨询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作为从事海缆建设近30年时间的一名“老海缆人”,陈亮对于我国海缆通信能力和建设水平提升有着最切身的体会。

1999年,陈亮参加了我国第一条通往东南亚、中东和欧洲方向的亚欧3号国际海底光缆上海段的海上施工。当时,英国大型海缆施工船历时45天完成上海至日本冲绳方向700多公里的海上施工。看着国外施工船上的先进装备以及展现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流程,陈亮既羡慕又感慨。

20年后,在建设新跨太平洋(NCP)国际海底光缆工程时,他和同事们站在自己的施工船上,利用自有先进装备进行海缆铺设施工,心中的自豪,无以言表。而现在,作业装备、施工船只的能力又有了大幅提升,作业区域从近海走向深远海。现在,中国海底电缆建设有限公司正在准备建造第四代深远海施工船。

30年时间,我国建设了越来越多的海缆,通达全球,实现世界互联。对于用户来说,却是越来越“无感”,即使因为地震等原因造成部分海缆中断,也不会影响用户使用互联网,因为随着海缆数量的增多,不同海缆之间可以互为备份,相应业务能够进行瞬时倒换。

海底光缆已经成为全球信息经济的命脉,作为一名“老海缆人”,陈亮呼吁公众在进行海洋开发和生产作业时,保护海缆安全,保障高质量的国际通信和互联网服务的提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