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稻、茶、橘如何走向世界,中国航海博物馆呈现新展

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
2024-04-19 08:11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4月18日,“草木生光辉:航向世界的中国植物”展在滴水湖畔的中国航海博物馆开幕。草木如织,熠熠生辉。此次展览通过植物与文物的跨界联合,将中国航海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和人们熟知的植物结合,讲述那些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驶向辽阔世界,并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中国植物故事。这些航向世界的中国植物故事,又给予人们一个全新的观察视角,了解航海事业之于国家交流的重要作用,之于文明交融的特殊贡献。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位于中国航海博物馆三楼风帆厅,这是一处位于中国航海博物馆建筑顶层类似于阳光暖房的空间,阳光穿过透明的玻璃倾泻而下,打在植物花卉上,将整个展厅映照得绿意盎然。“因为我们有风帆厅这个独特的展示条件,所以在室内结合植物花卉进行展示的构想成为可能。”此次展览策展人,中国航海博物馆的陈晨对澎湃新闻介绍说。她从植物的重要性、航海的重要性、传播的重要性三者的碰撞中构思了这样一个独特视角的展览。

展览现场

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在海上丝绸之路千年往来间,中国植物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构成,深刻影响了世界花园景观、生态环境乃至经济、文化、生活。展览共设“以食为天”“味蕾盛宴”“园林之母”三个单元,向观众一一展示水稻、大豆、茶叶如何从中国传统农作物一步步走上世界人民的餐桌;起源本土的柑橘家族与猕猴桃如何繁衍壮大,成为风靡全球的舌尖美味;月季、珙桐等中国花木如何漂洋过海,茂盛于世界各地花园中。此外,展览中还有19世纪中期浮雕花卉纹长颈银花洒瓶、清景德镇窑青花山水纹茶具等精美文物,搭配茶树、橘树、猕猴桃藤、蔷薇、月季、玫瑰等真实果木和花卉布景,将大自然引入博物馆中,为观众带来文物与自然的零距离体验。

航向世界的中国植物

中国是世界农业八大起源中心之一,栽培作物种类多样且资源丰富,其中对水稻、大豆、蚕桑与茶叶的利用被视为中国农业四大发明。从世界范围来看,当今世界上至少三分之一的作物来自中国。

水稻

展览第一单元“以食为天”着重向观众展示了水稻、大豆、茶叶如何从中国传统农作物一步步走上世界人民的餐桌。水稻有着“黄金种子”的美誉,大量考古资料表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世界水稻的起源与传播中心之一,人类驯化水稻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10000年前左右。水稻繁殖力极强,其传播称得上物种演化的绝妙篇章。历史上,水稻向东经海路传播到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向西翻越云贵高原进入马来半岛,最终呈现在世界各地的餐桌上。

展览现场

而有着“东方树叶”美誉的茶则一直是中国对外的一张“名片”,茶叶同中国的瓷器、丝绸一起一直以来就为西方社会所推崇,并千方百计向中国学习茶树栽培技艺。中国种植茶树的历史可上溯至距今6000年。唐代,茶树及栽培技术率先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17世纪,荷兰人将茶叶介绍到欧洲;不久之后,欧洲人即开始探索茶树移种方法,但是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植物采集者福钧(Robert Fortune)将其在中国收集到的大量茶种、茶树苗以及制茶工人,从上海经海路运往印度,茶的秘密才公之于世。

展览现场 种子墙

随着大航海时代新航线的开辟,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更激发了西方“植物猎人”对东方物种特别是植物的兴趣,大量中国珍贵植物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海外,这其中英国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初的始发港也比较固定,主要是广州。

中国植物漂洋过海运抵欧洲并非易事。直至沃德箱发明,长距离、大规模海上植物运输方才成为可能。照片中,一位园艺家正把植物装进准备运输的沃德箱中。

展览现场 沃德箱(模型)——使长距离、大规模的海上植物运输成为可能

不过,要将中国植物漂洋过海运抵欧洲并非易事,据策展人陈晨介绍,最初的植物标本运抵欧洲只有万分之三的成活率,直至一位伦敦医生纳撒尼尔·巴格肖·沃德偶然发明了沃德箱,长距离、大规模海上植物运输方才成为可能。这个沃德箱的原理相当于一个小的温室花房,植物在沃德箱中相当于形成一个自循环系统,极大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

英国邱园中生长的珙桐

山茶、荷花、菊花、腊梅、月季、苏铁、珙桐……这些来自中国的观赏花卉和树木不仅改变了当地的植物种群,也丰富了世界各地的花园景观。

文物里的草木繁花

在讲述中国植物漂洋过海的故事的同时,展览配合展出了中国航海博物馆馆藏的诸多文物,从壁纸、花瓶、净水器到瓷器、茶具……它们是一件件实物见证,补足着植物传播故事中的不同环节。透过这些展品的精美纹饰,依稀还能见到一些如今早已不见踪迹的植物的身影。

展览现场

陈晨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年西方对中国园林植物的认识最初就是来源于这些中国外销品上的装饰图案。这些图案不仅描绘了清代社会百态和贵族家居生活,众多奇花异草图像也引起西方贵族及博物馆学家、植物学家的极大兴趣。

19世纪中期浮雕花卉纹长颈银花洒瓶

展出的“19世纪中期浮雕花卉纹长颈银花洒瓶”继承了19世纪中期维多利亚早期装饰纹饰设计风格,这类器物不仅受到贵族女性的喜爱,也是印度、阿拉伯等地基督教宗教仪式的常用礼器。

19世纪银錾松竹梅凤凰纹的净水器

展出的“19世纪银錾松竹梅凤凰纹的净水器”以錾松、竹、梅为主题图案,并在梅花之上錾刻凤凰。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银器外销数量大增,此件净水器尺寸较大,非常难得。外国商人向广东银器铺订制银器主要作纪念之用。

清 景德镇窑青花山水纹茶具

展出的“清景德镇窑青花山水纹茶具”由盘、杯、碗、奶壶、茶叶罐、小罐等组合而成,是清代外销欧洲的茶具。茶具的胎釉及造型均为中国样式,但抵欧后改加了富有当地特色的金彩,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橘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柑橘学专著

橘树

同时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认识和了解展览所述及植物, 策展团队提前亲手栽培了若干植物花卉,从水稻、橘树、猕猴桃到牡丹、月季、报春、杜鹃、石竹、木香……按照不同植物的生长期和花期在展厅内轮换展出,观众徜徉其中宛若置身于一个小型花园。

展览现场

据悉,该展也是2024上海(国际)花展临港新片区主会场的主题节点之一,助力临港生态旅游经济融合发展。此次展览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上海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指导,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处及临港管委会生态处共同主办。

展期将持续至7月29日。 

    责任编辑:徐明徽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