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玩雕塑的日本老男孩与他的五个工作间
每一间风格迥异的工作室背后,都有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主人。在 NOWNESS 全新“放大工作间”系列里,我们有幸结识四海为家的艺术浪人曾根裕,撇开极具个人魅力的风格创作和纯真个性,光是他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五间工作室就足以让人印象深刻。一起跟随他的足迹,探索空间与创作者的奇妙关联。
▶云游四海 随处栖身
一头不羁的长发,颇富磁性的老烟嗓,爽朗的笑声,强烈的肢体语言,曾根裕是那种第一眼就能擒住你眼球的人。
出生日本,但大部分的时间又完全跳脱了日本,在世界各地开展艺术项目。他身上并没有传统日本匠人的内敛与保守,反倒透露着一种骨子里流动的热情,与对世界之大的无限探知欲。
年轻时的曾根裕
1987年,曾根裕开始在不同的地方兜兜转转,整整一年半的时间里,如愿完成了自己探索亚欧大陆的旅行。
“我看到了很多人的笑颜,学会了许多其他的语言,这以后我才真正下定决心要成为艺术家。”
此后的30年间,他几乎每月都会去旅行,不断改变着自己观察世界的方式。并在机缘巧合下,先后在福建崇武、墨西哥、洛杉矶、安特卫普和南京,拥有了5间个人工作室。
崇武是他的石材加工地,几乎所有的大理石作品都会在此进行切割、雕凿。墨西哥是编织创作的据点,在那里玻璃纤维被编织成形态各异的热带植株。在洛杉矶,他把工作室安在了自家花园,用作闲暇之余的画室。有时,他会去安特卫普改改模型,在南京绘制麒麟。工作室之间各司其职,又保留着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
每年他都要在这些工作室来回游走,为包括雕塑、绘画和装置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奔波。有时连他自己也忍不住打趣,抱怨时间根本不够用,觉得太疯狂!
▶石雕,野蛮而性感
作为雕塑家,曾根裕对大理石情有独钟,在他看来,那是自然界中兼顾纯净与坚硬的物质。在力量的敲击下,瞬间碎裂,干脆利落。这种对矿物原生的迷恋情怀,也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他与崇武的不解之缘。
1998年,曾根裕来到“石雕之乡”崇武进行艺术创作,谁也没料到这一落定就是20年。初来乍到的他,连句完整的中文都说不利索,全靠比划,并先后与当地石匠合作完成了一如《香港岛》、《小曼哈顿》等一些列广为人知的大理石雕塑作品。
此外,他对南京的麒麟石雕也饶有兴致,把它们形象的比作“口袋精灵”。为此,他寻遍了南京街头巷尾,当地有多少大大小小的麒麟石雕,哪些材质,什么出处,都摸得门儿清。并将位于南京四方美术馆内标志性的建筑“光盒子”也收入麾下,作为自己的第5间工作室,在这里从事麒麟相关的绘画项目。用他的话来说,雕塑就是自己在中国沟通的语言。
▶越是疯狂 越是纯粹
曾根裕身上有股很难形容的劲儿,这种力量在工作时化作专注,而在工作之余又成全了他孩童般的可爱脾性。
与友人相聚,兴头上的他不忘秀一把即兴吉他;为了迎接即将出生的女儿,他大大方方地穿起了小洋裙;即便不见其人,也能被他一连串爽朗的笑声撞个满怀。抛开艺术包袱,你很肯定他是一个传递乐观的人,也能轻易被他的“疯狂”所感染。
越是疯狂,越是纯真。曾根裕直言艺术创作是件“苦差事儿”,灵感也不会从天而降,更关键的是如何去与所在发生碰撞、产生微妙的化学效应。“如果总是一样的条件,类似的环境,我是没法构想新意的。”
他期待未知带来的惊喜,在不同的地界上找寻创作灵感,希望自己的作品里随处可见好玩的元素,又不拘束于刻意的形式表达。对于艺术创作,曾根裕更愿意扮演那个引导我们与世界、自然和周遭发生关联、产生思考的角色,而不是那种轻易的论断者。
制片人 / Shaway Yeh
监制 / Yao Hui
摄影/ Jingchen Li、Yuqin Wang
制片/ Mandy Zheng
后期/ Lin xuan、Yuqin Wang
部分影像资料由四方当代美术馆提供
撰文 / Pin
编辑 / Wanyee
NOWNESS
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与不凡
本文由NOWNESS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