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马上评|递国旗、拉选手:马拉松赛何时能专业?
12月2日,广西南宁国际马拉松比赛再现争议:遥遥领先的埃塞俄比亚选手完成终点冲刺后,继续向前奔跑缓冲时,被突然冲出来的工作人员强行拽停。工作人员的这一行为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专家认为,高速奔跑后急停,严重的话或造成脑死亡。
一名南宁体育局工作人员称,网传“拉扯”行为是为保护选手,网传的和大旗合影等内容不实,“有这个阻力惯性,差一点摔倒,要扶住他”。
既然有这样的辩称,我们不妨放弃肉眼的判断,对工作人员的举动做最大的善意解读。即便如此,这种“保护”动作也难逃不专业的指责,赛事组织者急需补补课,在专业性上“扶”自己一把。
这些年,马拉松在全国如火如荼,各地竞相举办,2017年的数据显示,全国各地举办马拉松及相关赛事(800人以上)达1102场,平均下来,每天三场。参赛人数498万,较2016年增加了78%,赛事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34个城市。
城市热衷于办马拉松,是看中了赛事可以增加曝光、提升城市知名度;赛事运营公司倾心马拉松,是看中了马拉松的吸金能力。所以才有百城竞办马拉松的热闹;才有赛事经营权不断拍出高价;才有越来越多的赛事经营公司不断涌入市场想要分一杯羹。硬币的另一面,马拉松也在检验城市管理能力的精细化程度,在拷问运营方的专业化程度。
占据马拉松运营市场大半江山的赛事公司智美体育也承认,由于国内马拉松赛事起步较晚,在赛事运营综合能力上,还远不如欧美、日本等国。但,这家企业正是何引丽被志愿者强递国旗的太湖马拉松的运营方,赛后仍在强调递国旗“对选手是一种礼遇”。
实际上,马拉松赛事风险具有一次性、不可挽回性、无形性的特点,对赛事风险防范要求极高,但是一方面赛事风险和赛事标准化的研究不多,另一方面就实际观察来看,国内常见的各类马拉松C类赛事,只要获得当地政府支持就可以举办,无须承办资质审核。
即使是中国田径协会举办的赛事等级评选,乃至国际田联的金、银、铜标赛事评选,标准也主要集中在参赛着的国际化程度、破纪录情况、兴奋剂检测、赛道标准度、赛事补给、安全医疗保证等硬性元素上,而缺乏软性层面的标准,比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专业化程度、赛事人文关怀、参赛选手的体验、市民的互动等要求。
也因此,在国内马拉松赛场上,经常能看到的景象是挡板、志愿者、保安、公安、特警层层隔断,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如临大敌,硬件设施一流,但是还是会出现像给冲线选手硬塞国旗耽误成绩、拉拽刚刚冲线选手骤停这类看上去非常缺乏专业水准的行为。
更吊诡的是,中国田协之前就曾发通知要求赛事组委会严格执行马拉松赛规则,强调任何仪式和活动不得影响比赛正常进行,这之后,马拉松赛场上仍然出现了给冲刺选手递国旗的行为。到底是主办方、运营方太强硬,还是没有田协不够“权威”?
不仅举办城市和运营方,最近发生的几起马拉松热点新闻,比如深圳南山半马选手替跑、集体抄近路,选手两次晕倒仍坚持比赛等新闻,都足以带来深刻反思: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马拉松赛事文化?是泛滥的形式主义、价值中空的潮流生活,还是体育精神的升华、坚韧自我的发掘?也许我们缺的不是密集的马拉松数量,而是像波士顿马拉松、雅典马拉松这样高质量的赛事,能几十年甚至一百多年地保持比赛的稳定性、服务水准和城市的热情,这样赛事才能在高标准中向经典延续。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