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包六丁目,承载了我童年所有的陪伴与爱

2018-12-06 13: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1

前几天和朋友吃饭,路过一家餐馆,原木材质的牌子上写着:泡面食堂。朋友瞧我望着店名发呆,说这是一家“网红”餐馆,问我要不要进去看看。我点点头,想了解方便面能做出什么花样。

店内装修得十分简约,只有几张木桌,也就能容纳十五六人,但已被年轻人坐满,还有十几个人在外面排号,朋友开玩笑说,“网红”店总是具有迷之魅力。

店内墙上的货架里,放着各种方便面,有国外进口的,有国内畅销的,价格从二十多到五十多不等。老板会把顾客点的面尽量还原成包装袋上的样子。

人们大都慕名而来,当面煮好端上来,大家也都忙着用手机从各种角度拍照,面都坨了,还在给照片加滤镜。

看着这“五彩”的泡面墙,我竟然冒出一个念头:这里会不会有六丁目呢?

2

相信多数人的童年都会有方便面的参与,我也不例外。那时候康师傅和统一还没有独霸天下,受欢迎的反倒是现在叫不出名字的小众品牌。那些牌子,现在还能在市面上看到的已经没几个了。

在当时,五毛钱一瓶的汽水再加一包干吃方便面,简直是街边那些零花钱宽裕的孩子手里的标配。家长们一边嚷着垃圾食品吃了不长个,一边又在农忙时节买上好几包囤着,给孩子吃。

稚气的我们习惯把方便面叫成“方方面”或者“方面面”。我最喜欢的方便面吃法,就是捏碎了干吃。吃的时候把调料撒一部分在面上,合上袋口,来回摇晃并挤压;待面都被捏碎,再一点点将面倒出,用小手一撮一撮地往嘴里送,慢慢地享受这说不清道不明的、有点麻有点辣的纯纯的味道。

小狗在对面直勾勾地盯着我,解决我掉到地上的残渣,连它也为这味道痴迷。

吃到最后,连一点碎面都没了,我舔舔沾满调料的手心,惆怅一会儿幸福的短暂。

只剩调料的空袋子还是舍不得扔,我会把剩余的调料带回家,蘸馒头,或者让父母煮面条的时候倒进去。虽然还是一样的调料,但是把面饼换成家里的面条,吃起来口感上却有了很大的差别。

而这一切,都要从那个有六丁目的夏天说起。

3

现在的一块钱已经成了零钱,但对于幼儿园时期的我来讲,那可是要攒十天才能有的“巨款”。

每天一毛钱的零花钱已经让我心满意足,因为我知道,要想增加零花钱数额,肯定要发动一场结果未知的“革命”,敌我实力悬殊,况且主动权在敌方手里紧握,再加上已有无数伙伴革命失败反遭压榨的先例,我还是保守一点,另待时机吧。

要想享受一顿方便面干吃大餐,我只能靠攒。每天都希望日子能过得快一点,然后在周末迫不及待地奔赴商店。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攒零钱的习惯。

在当时一众流行的方便面品牌里,我最爱的是六丁目,我喜欢它的原因很直白:它的面饼是双排的,分量最大,够我吃两次。除此之外,我当时还凭借敏锐的味觉发现它的调料味道与其他牌子的方便面有些许不同,总之,吃了一次我就爱上了它。

第一次买六丁目还是姐姐带我买的。我只记得当时很高兴,还没到周末就可以吃到方便面了。姐姐比我大十岁,上初中,零花钱自然比我要多,而且每次放学都能带回各种我没吃过的零食。

我那时天真地以为,上初中就是到学校领各种零食,多到一天吃不完还可以带回家,所以我渴望快点长大,也能往家带零食。后来我才知道,姐姐那时其实没有什么零花钱,所谓的零花钱只不过是从饭费里面省出来的,拿回家的零食也是同学买了分给她,或者是她自己买了没舍得吃而带回家给我。不过这些也都是后话了。

我和姐姐一小撮一小撮地在路上分食着六丁目,可能是两个人一起分享的缘故,那天的六丁目格外好吃。

姐姐在还剩三分之一的时候就停住手,咂咂手指头上的调料,表示剩下的我可以包圆了,然后眼睛巴巴地看着我吃。

我吃了几口,突然想到可以把面饼挤压得更碎一点儿,这样每次捏起来的分量会更少,吃的时间也就更长了。结果我用力一挤,面袋破了,碎面撒了一地。我懊恼自己的鲁莽,委屈之余上来一股蛮劲,要把掉到地上的面也吃掉。

姐姐拿我没办法,只好让我先把面袋里剩下的吃完,她再帮我把地上的碎面一粒一粒捡起来,吹干净上面的灰,再递给我。为了避免刚刚的悲剧,我三下五除二就把剩余的碎面倒进了嘴里。确实一大口比小撮吃更有滋味,但是吃完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了。

哪怕最后我做到了一粒都没有剩,中间的插曲还是让我闷闷不乐,所以在那之后,我每次干吃方便面之前,都会格外小心地将其压碎。

4

很快,我升了幼儿园的大班,六丁目也涨了价格,从五毛涨成了七毛。

那年夏天,我不再像往年一样抱怨为什么幼儿园没有暑假、蝉都叫得这么大声了还要去上学,因为家里的兵荒马乱让我意识到,出事了。

那天晚上家里的狗叫得异常凶狠,街坊通知母亲带着被褥去医院,我和姐姐被连夜接到了姥姥家。姥姥告诉我俩没什么事儿,就是想我俩了,所以接我们过去住几天。

大人们总是低估小孩子的敏感,意识不到谎言说得有多么拙劣。我心里头有事儿,连六丁目也吃不下了。

后来等我被接回家才知道,是父亲出了意外事故,抢救了一晚上才捡回来一条命。

父亲平素寡言,从来不去表达内心的情感,甚至不知道应该如何跟自己的孩子相处。他蹲在地上一边吧嗒吧嗒地抽烟,一边看着我和姐姐玩泥巴,这已经是我们父女之间最亲昵的瞬间。

但我始终记得,我和姐姐被接回家的那天,他躺在床上看到我们的一刹那,侧了侧头,用枕巾拭去了眼泪。那一下午,他的眼睛都是红红的。后来我才知道,支撑他逃离鬼门关的是一个坚定的念头:我的两个女儿还这么小,没了我她们该怎么办。当然,这也都是后话了。

这次父亲住院,使本来收支平衡的家多了不少负债。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他突然倒下,家里一下子没有了收入来源。母亲需要照顾刚出院的父亲,也没有办法出去打工挣钱。

姐姐好像在一夜之间长大,第二天她就明确表示,反正暑假没课,她想出去打工,连打工的地方她都想好了,是我在的幼儿园。

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前一天晚上姐姐拿一包六丁目为诱饵,问了我好多好多问题:

“你之前是不是说过你们幼儿园就一个老师?”“对啊。”

“你是不是说过她怀小宝宝了?”“对啊。”

“那她肚子多大了?”“比小皮球还大。”

5

姐姐在这个暑假顺利地成了我的实习老师,每月的工资是八十块钱。怀孕的老师安心回家待产了,一周也就来一次。

起初我是开心的,毕竟小孩子都有炫耀的心理,“新来的老师可是我的亲姐姐哦!”后来这种开心慢慢就变淡了,因为我发现,我并没有因为这层关系获得任何特权。

幼儿园的孩子几乎都是家长接送,送来孩子的同时,家长们还会带来孩子当天会吃的零食,让老师在孩子午休后醒来时,拿给孩子吃。

家里现在开支困难,我的零花钱都被无期限地停掉了,更不用说什么零食了。每天早上看到姐姐拎着一袋子家长送来的各种零食,我却一个也不能吃,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甚至把这股怨气没来由地撒到姐姐头上。中午其他小孩子问姐姐要零食吃,我就只能躲到一边悄悄吞口水。

下午我要帮姐姐打扫完卫生才能跟她一起回家,我在一边气鼓鼓地拧着抹布,姐姐故作神秘地走过来,问我:“你想不想吃六丁目?”

我还生着闷气呢,把头一拧:“不吃!”

“那等会儿你别吃。”

我心想,说的跟我们还有闲钱买六丁目一样,除非你能变一包出来!

她还真的变出来了一包,不,准确地说,是比一包还多!

姐姐捏了一大撮到我嘴里,“咔哧咔哧”,熟悉的味道从齿缝蔓延到舌根。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调料放得有点多,稍微有点咸,但是依旧美味。

吃了一多半我才想起来问姐姐这六丁目哪儿来的。原来我们幼儿园放学的时候,孩子都会把吃剩的零食拿走,没有拿走的零食要分情况处理,整包没拆封的就给他们留着,拆封吃剩的就会在打扫卫生的时候,被老师丢掉。显然姐姐是把他们吃剩的六丁目混成了一包,怪不得会有点咸。

真的有好久没吃过了,我细细品味着六丁目,反倒为自己生闷气的事情感到羞愧。我找了一个方便面的空袋子,给姐姐倒了一大半,然后两个人并排坐在院子里的小木马上,吃着脆香的六丁目,聊着幼儿园一天的趣事。夕阳的余晖洒了一地,习习的凉风吹过两个言笑晏晏的影子。

血脉的亲情总是如此神奇,芥蒂成了催化剂,释怀之后只会更加亲密。从那天起,我天天期盼着上学,期盼着同学能多带零食打开吃,期盼着他们忘记把吃剩的零食带走。

那个艰难的夏天终于过去了。六丁目也没有预兆地消失了。

6

随着六丁目的停产,市面上几乎没有双排面了,一种叫“思圆”的八毛钱袋装方便面成了孩子们的新宠。

大概是在我四年级的时候,六丁目改头换面之后,重出江湖了,原来的绿色包装袋子变成了红色,双层的面饼也变成了单层,价钱也涨成了一块。虽然我嘟囔着不划算,但是不管怎样,能看到它再次出现,我还是由衷地感到开心。

我迫不及待地买了一包,不知道是我长得太大了,还是包装袋变得太小了,总觉得手里的六丁目不仅轻了很多,而且小了很多,单层的面饼似乎也比原来又小了一圈。

我小心翼翼地把面饼捏碎,撒了一小半调料,提起袋子往嘴巴里倒了一小口,半眯着眼睛享受失而复得的美妙。牙齿咬下的一瞬间,我的味蕾并没有找到那种熟悉感。我张开眼,有些失落:六丁目的味道……变了。

重新改造后的六丁目又很快消失了,只不过这次,我早就料到了结果。市场就是如此残酷,在各种进口方便面的不断冲击之下,所有商家都在打造自己的创新点,各种类型的方便面层出不穷,又细分出干吃面、点心面之类,口味也是五花八门,甚至还有甜口的巧克力味儿。但是我心中的白月光只有从前的六丁目。

7

我曾经无数次在琳琅满目的超市货架上寻找六丁目的影子,包装相似的有很多,但都不是它。我想,我之所以时常想起六丁目,是因为一段段与它有关的童年往事,食物总是如此神奇,单靠味道就可以让人把一段经历铭记。

姐姐在那个夏天喂饱了我心里的那只小馋猫,同时也埋下了自己的教师梦,现在她已经用知识喂饱了更多的孩子。不过小时候的习惯没变,每次在外面吃到好吃的食物,总要再带我去尝一尝。我也沿袭了她的传统,从中学开始,就会有意识地要把外面吃到的美味,打包一份,带给父母吃。

父亲在那次意外之后,也更加注重与家人相处的点点滴滴,退休之后倒成了“老顽童”,天天以各种由头嚷着搞家庭聚会,每每都要模仿我小时候干吃方便面时的“小馋样”。

一包六丁目,裹腹的享受之余,记录了在我懵懂无知时,家人无言的付出,还有陪伴与爱。

-END-

作者介绍

李楠,喜欢读书、喜欢文字。

(本篇题图来自 《请回答1988》剧照)

【About us】

真诚讲述世间每个平凡人的职业和人生故事

带你遇见“一千零一种人生”

本文原载于我们是有故事的人(微信ID:wmsygsdr)|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官方故事平台

转载请邮箱联系,并注明出处与作者姓名,侵权必究。投稿/转载/商务合作/咨询邮箱:wmsygsdr@163.com

本平台现已新增故事音频栏目,请关注懒人听书“我们是有故事的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