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丨为宝宝筑牢免疫防线,你是否早有准备?

澎湃新闻记者 孙雯
2024-04-15 17:23
来源:澎湃新闻
公益湃 >
字号

宝宝,脆弱的人类幼崽。

很久以前,婴儿能顺利度过百天已是莫大的幸运。自离开母体后的每个瞬间,病原体就已在宝宝周围虎视眈眈——他们可能因剪断脐带的剪刀感染破伤风,在发烧者的咳嗽声中感染上天花,或是喝了不干净的水而染上脊髓灰质炎。

这些致命的疾病曾让人类在数千年间防无可防。直到19世纪现代医学出现,人类才弄清病原体的真实面貌,研制出了疫苗,为宝宝们筑起人生第一道防线。

给宝宝的免疫防线请『外援』

打过疫苗的人,多少对疫苗的机制有所了解——疫苗通过引入病原体的无害形式,训练免疫系统识别、应对,当真正的病毒病菌侵入身体时,免疫系统早已做好准备,精准击杀病原体,保护人体健康。

为了最大程度保护儿童,世界各国自20世纪初开始启动免疫规划,力图通过对儿童进行系统性的免疫接种,以应对各种主要传染病。

中国的国家免疫规划始于1978年,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儿童疫苗接种率达到并持续维持在高水平,脊髓灰质炎、白喉等多种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存的传染病也得到有效控制。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我国免疫规划疫苗种类不断增加,越来越完备。根据2021版《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儿童需要在2周岁以前接种疫苗约20剂次,而新生儿从出生到18 月龄之内,是接种疫苗的“密集期”,平均每隔一个月就要接种一次疫苗。

免疫规划,“进化之路”与“未尽之需”

免疫防线不断筑牢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未尽之需。

一方面,是接种疫苗本身的挑战。有家长略带夸张地感慨,每一次疫苗接种,对宝宝和家长来说都是一场“征途”。

对家长而言,最心疼的莫不过每次看着胖嘟嘟的小手小脚被扎进针头,然后听见孩子爆发出惊天哭泣,更不用说带低月龄宝宝出门的大费周章、排队和等待的糟心,以及对可能的不良反应的担心。

另一方面,疫苗的守护也间接让大众对那些“古老”疾病的认知减少——这需要引起警觉,因为有些疾病一直未从我们身边消失。比如近年来,许多国家有报告显示,曾经一度降至低位的百日咳发病率一路攀升,百日咳传染卷土重来。

来源:中华预防医学会(03:47)
很多人可能以为,打过含有百日咳抗原的百白破疫苗,就能“一劳永逸”——其实不然,因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人体可以通过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对百日咳的免疫力。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无论是通过自然感染还是通过疫苗接种获得的免疫力,都不能持续终身。随着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免疫的衰减,大量百日咳易感人群被逐步积累。

对于婴儿,尤其是还没有建立保护屏障的宝宝来说,当父母、其他家庭成员感染上百日咳,宝宝的处境就尤为危险。数据显示,1岁以下婴儿占据百日咳报告病例的半数以上,在重症患儿中,64%的婴儿年龄小于3月龄。

及时全程接种疫苗,助力守护好苗

及时、高效的“宝护”,是疫苗发展的关键词。这是因为能同时接种的疫苗数量有限,而尽早接种越多的疫苗对于全面构建宝宝的免疫屏障越有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联合疫苗应运而生,让“一苗防多病”成为可能。通过减少注射次数、提高接种效率,让宝宝少挨针的同时,维持或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

广为人知的“百白破”便是一种经典的三联疫苗,近年来,通过技术革新,不断联合更高价次,四联疫苗、五联疫苗、六联疫苗相继问世,能够同时预防的疾病也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扩展到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等,使得预防接种的及时性和保护效率都显著提升。

值得说明的是,联合疫苗并非简单混合,需要确保疫苗中各抗原组分间的相容性、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如混合后是否能确保各抗原的保护效力与分别接种原相应疫苗相当;同时还要有效解决一些潜在问题,如抗原间竞争、表达抑制、非活性成分对疫苗的影响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联合程度越高的疫苗对宝宝免疫屏障的构建就越高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也提出,“加快疫苗研发生产技术迭代升级,开发多联多价疫苗,发展新型基因工程疫苗、治疗性疫苗,提高重大烈性传染病应对能力。”

不仅如此,面向宝宝的疫苗,在剂量上也有讲究。疫苗的注射剂量越高,痛感往往也会更强烈,根据国际最佳实践,婴幼儿采用0.5ml的疫苗接种剂量,在避免高剂量注射带来的痛感的同时,也能降低无菌性脓肿形成、肌肉挛缩及血管收缩损伤的风险。

近期,“古老”的百日咳报告发病率明显上升,除了保护效率、接种体验,更重要的是“苗”准接种时机,尽早及时接种,并且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只能这样才能保护宝宝免受百日咳的威胁。

回看儿童疫苗的发展之路,能窥见人类科技VS疾病的战争一角。就像许多人记忆中的“糖丸”有了新的替代方案,保护孩子们的武器仍在不断进化,向着更有效、更高效的方向发展,一如人们现在努力的那样。

    责任编辑:蒋雯琦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