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七载春风在潍县|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4-04-14 15: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潍坊融媒

编者按

六事廉为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清廉一直是高尚品格和优良传统。为进一步弘扬廉洁风尚文化,营造崇廉尚洁的舆论氛围,潍坊日报社开设“清廉潍坊”专栏,下设“文物话廉”“非遗传廉”“七载春风在潍县”“清风传家远”“节日廉洁提醒”等子栏目,与市纪委监委同步宣推相关报道,深入发掘潍坊的“廉”元素,让鸢都大地清风长留。

郑板桥书画作品

郑板桥(1693年11月—1766年1月),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擅画兰、竹,是“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乾隆十一年至乾隆十八年,郑板桥任潍县县令。在潍七年间,他勤政为民、清廉自守,案无留牍、室无贿赂,留下了“七载春风在潍县”的卓著政声。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为他建立生祠。短短七年间,郑板桥与潍县百姓结下了如此深厚的感情,原因何在?

鉴古通今,以史为镜。今天起,让我们穿越历史的“萧萧竹声”,一同探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潍县知县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1746年,郑板桥调任潍县知县。潍县原本是繁华大邑,但因连年发生海潮、大旱、大涝、大疫等灾荒,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状。郑板桥到任后,一面向朝廷据实禀报,请求赈济;一面以工代赈,兴修城池道路,招引饥民赴工就食。自己更是节衣缩食、捐出官俸,帮助百姓渡过难关。

在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郑板桥在县衙书斋内,听到窗外几竿疏竹在冷雨凄风中萧萧作响,仿佛是听到了灾荒之中的百姓因饥寒交迫而发的痛苦呻吟,感同身受,坐卧不安,心绪难宁。他起身铺纸磨墨,画了数竿青竹,题写此诗,赠给山东巡抚包括,希望让巡抚了解受灾百姓之苦,以求获得上级支持,实施赈灾救荒。这首饱含郑板桥忧民爱民情怀的经典之作,也就此流传至今。

清风寄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这首诗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称之为千古流传的爱民心声,“这样一种心境,跟老百姓贴得多紧啊。睡卧不安啊,总是想到老百姓现在过得怎么样”。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郑板桥的爱民为民之心,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原标题:《七载春风在潍县|一枝一叶总关情》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