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AI复活逝者引争议,媒体刊文:“数字生命”不应没有边界

曾慧/法治日报
2024-04-14 07:05
舆论场 >
字号

随着ChatGPT、元宇宙、AlphaGo、Sora等AI技术出世,人工智能在多领域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与人们生活交织越来越密切。技术的创新进步,让更多人可以从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中脱离出来,创造更大价值;也在部分领域突破了人类无法操作的限制。然而,技术的发展不应让法律、道德让步。近日,AI复活已去世的公众人物和个人的话题引起了社会广泛争议,有人对AI复活大为称赞,称此举为死者家属带来了抚慰和温情。也有部分家属要求下架AI视频,认为此举给家属带来了心灵的伤害。

对此,笔者认为,以数字技术复活死者应有边界,如果没有经过家属同意,或者复活后的视频内容不妥造成恶意评价的,此时利用AI复活已去世的公众人物和个人的则涉嫌违法侵权。我国民法典规定,死者肖像等受到侵害的,配偶、子女、父母等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也就是说,死者的肖像是受法律保护的。AI复活,是以死者的照片、视频等数字遗迹为基础,基于数据基础的“演绎”进行深度伪造。一旦基础数据混乱、虚假、侵权、导向错误,那么伪造生成的内容和结果即会出现偏差,造成违规、虚假等内容传播,引发数据安全风险、对他人个人信息和人格权的侵害。

同时,《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指出,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提供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编辑功能的,应当提示深度合成服务使用者依法告知被编辑的个人,并取得其单独同意。在未经得他人或家属同意的情况下,不能擅自使用肖像权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因此,未经家属同意,擅自“复活”死者,也涉嫌违法侵权。

此外,擅自使用AI复活死者,还可能给相关人造成幻觉恐慌。尽管借助技术“重见”逝去的亲人表面上看似安慰人心,但如果过度依赖人工智能生成的影像,产生现实与虚拟之间的界限模糊,容易造成更多的混乱和压力,甚至引发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虽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深度合成进行了原则性的规范,但是对于各方的义务、责任,以及监管措施等未予以明确,因此,笔者建议,应通过立法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提供服务者责任、互联网平台责任、监管者责任,做到权责明晰、统一。同时,行业内部应强化自律,健全统一标准、准则和自律管理制度,督促指导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制定完善业务规范、依法开展业务,接受社会监督。而作为直接实施深度合成的服务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伦理道德,坚持正确价值取向,才能促进深度合成服务向上向善。只有在法律和伦理道德要求范围内,符合社会大众的价值导向运行发展,才能让社会公众对AI技术的未来给予更美好的期盼。

(作者单位: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王卉
    图片编辑:金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