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大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200讲暨赵靖先生百年华诞纪念文集出版主题论坛举办

2024-04-11 18:0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2024年4月1日下午,北大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二百讲暨赵靖先生百年华诞纪念文集出版主题论坛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储吉旺报告厅举行,60余人参加,论坛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办,北京大学社会经济史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合影

开幕式

开幕式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社会经济史研究所所长周建波教授主持。他指出,北大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自2013年11月8日开启,已举办199讲,今天是第200讲,也是赵靖先生百年华诞纪念文集出版主题论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经济学院院长董志勇教授致辞。他谈到,本次活动为缅怀前辈学者、重温学术经典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一方面,赵靖先生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在北大工作的半个多世纪中开设和逐步完善了中国经济思想史系列课程,培养了一大批经济思想史方向的人才,其《中国经济思想通史》及续集是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最为全面系统的著作,标志着对我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步入成熟阶段。另一方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有着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学科的优良基因和优秀传承,自2019年经济史学系成立以来,师生积极促进经济学和史学的交叉创新,成绩显著。史学名家系列讲座已经连续举办了11年,久久为功,贵在坚持,十分不易。最后,董志勇向一直以来推动经济史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各位老师表达了诚挚的敬意。

董志勇致辞

北京大学社会学部部长初晓波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学校将2024年定为“学科质量年”,经济学院是学科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他回忆了和赵靖先生的多次交流,表达了对其为师、为人、学术风骨的敬意。“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是赵靖先生在经济思想史领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师生应以赵靖先生为楷模,不负前贤、不负北大、不负社会、不负时代。

初晓波致辞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副院长张辉教授致辞。他介绍了近年来经济史学系的学科发展概况。目前北大经院经济史学系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研究和教学体系,在经济史、经济思想史领域的坚守和耕耘不仅使得“绝学不绝、冷门不冷”,更是做到了将冷门学科重现辉煌。张辉特别提到了经济史学系在量化历史研究的突破,以及在项目申请、成果发表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

张辉致辞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前院长、北京大学社会经济史研究所首任所长孙祁祥教授在致辞中谈到,“赵靖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前辈。一直以来,我为北大经济学院‘以史论见长’的传统而骄傲,为北大经济学院拥有众多声名卓著的经济史学大家而自豪,也为北大经济学院社会经济史研究所能将北大中外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力量整合起来,发扬北大经济史学的优良传统,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促进北大经济史学研究的深入而感到欣慰”。孙祁祥对周建波教授及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在过去十年余来所取得的学术成就表达了由衷的敬意,并希望北大史学研究再创辉煌,为中国经济学的繁荣,为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开放提供智力支持。

孙祁祥致辞

曾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的晏智杰教授致辞。他谈到,看到赵靖先生百年华诞纪念文集的出版,感触良多。晏智杰回忆了赵靖先生带领团队对浩如烟海的中国经济思想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赵靖先生历经艰难,整理成四大卷《中国经济思想通史》,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中国经济思想史的著作,它见证了这一学科的创立。新时代的学人需要传承老一辈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精神。

晏智杰致辞

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伯重在致辞中谈到,北大对于经济史学科的传承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北大经济史学的特点有以下三点:一是经济学和史学的结合,将两个学科的优势结合起来,给学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二是中西结合,采纳中国史学和西方经济史学的优点,避免双方的不足;三是把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结合,促进两个学科共同发展,相互借鉴。李伯重期待北大经济史学能够守正创新,发扬光大。

李伯重致辞

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魏明孔由魏众研究员代为宣读致辞。魏明孔代表经济史学会同仁,对北大经济史学名家讲座200讲和赵靖先生百年华诞纪念文集出版表示祝贺,并向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界泰斗赵靖先生深表缅怀。他指出,在社会发生重大转型的今天,认真汲取历史上经济发展和经济学演进的经验与教训,认真学习经济史先哲的思想,能够少走弯路,并祝愿北大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越办越好。

魏众代魏明孔宣读致辞

中国经济思想史会学会会长、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院长程霖教授致辞。他回忆起2019年5月31日举办的北大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100讲庆祝活动的场景,5年后的今天,第200讲如期而至。程霖认为,北京大学是中国经济史学的重镇,以赵靖先生为代表的前辈做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赵靖先生耗费十多年心力主编的《中国经济思想通史》及其续集,是中国经济思想史领域的集大成之作。本次会议重温了赵靖先生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启发性。

程霖致辞

主题论坛

开幕式后,现场举办赵靖先生百年华诞纪念文集出版主题论坛,论坛由经济学院副院长张亚光长聘副教授主持。周建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叶坦讲席教授、商务印书馆经管编辑室宋伟主任分别做主题报告。

张亚光主持

周建波教授以《赵靖先生学术生涯回顾》为题作报告,他介绍了赵靖先生的学术著作概况。赵靖先生作为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开创者之一,自1959年起即致力于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在该领域共发表著作24部、论文74篇,代表作包括《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中下)、《中国经济思想通史》(4卷)及其续集、《中华文化通志·经济学志》。其中,4卷本的《中国经济思想通史》是目前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领域最为全面系统的著作。周建波教授在最后发言中指出,在学术研究上,赵靖先生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和高远的战略眼光。在学科建设方面,赵靖先生特别注重学术队伍建设和以科研带动教学。赵先生自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一直坚守中国经济思想史这一“冷门领域”,这种“甘坐冷板凳”的精神值得后继者学习与传承。

周建波作报告

叶坦教授以《赵靖先生的学术创新》为题作报告。她回顾了读博士时受导师巫宝三先生之命求学于赵靖先生的经历,引出经济史学传承与发展的经验总结。一是要“三力齐发”,领导给力、学者用力、后学努力;二是“双向并进”,以积累强基为前提、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三是“一脉多元”,既要继承学脉,也要与时俱进、兼收并蓄。叶坦高度概括了全国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各具“剑桥式”“独著式”“专题史”“通史式”等特色,进而集中阐释了赵靖先生的学术创新。她指出赵靖先生的学术创新重点是对编史学(Historiography)的贡献,包括研究资料、对象、方法、框架、理论、撰著等方面。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通”,既是研究时段、撰述内容之“史通古今”,更是规律探寻、学理融通的“学究天人”。赵靖先生的创作史坚持“三个有机结合”,即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学术著作撰写有机结合,经济思想史与社会经济史有机结合,理论创新中的研究模式与具体史实有机结合。理论模式从一般的“商品—资本”,探索适应中国传统时代的“地产—地租、赋役”模式创新。赵靖先生的通史研究遵循“三条基本线索”:一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二是注重上层建筑与经济思想的相互影响,三是把握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文化形态,进而提炼出“四大基本特征”即传统经济思想以国家为本位;“富”为主流,“均”始终存在但非主流;“义”与“利”也是基本问题,规范经济行为和获利方式;“本末”关系论以“重农”为主要特征,与农业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相适应。赵靖先生在充分的史料发掘和扎实的史实考辨基础上,分析中国经济思想史的人物(与历史人物重要与否不同)、思潮与流派,提炼出了若干“论”(“善因论”、“自为论”等)与“学”(“富国之学”与“治生之学等)。此外,赵靖先生依据中国经济思想自身发展的规律,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历程划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和正统思想统治期,独特的分期成为学术创新的标志。这些创新成果不仅得到学界的广泛赞同与应用,而且将中国经济思想史研究推进到新的阶段。叶坦教授特别指出,赵靖先生对宗教经济思想,特别是农禅经济思想的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对宗教和经济思想关系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周建波教授继承发展了相关研究。她总结道,发掘、整理和研究中国经济史学前辈学者的学术成果,是重要的学术课题和创新的前提。编辑出版赵靖先生百年华诞文集,就是希望能够承继先贤学脉,光大北大经济史学传统,以身作则弘扬严谨扎实的学风,甘当“人梯”,为北大经济史学的振兴略尽绵薄之力。

叶坦作报告

宋伟主任以《赵靖先生百年华诞纪念文集出版的前前后后》为题作报告。他指出,该文集的出版由叶坦教授最初提议,得到了商务印书馆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后在叶坦、周建波、张亚光三位教授投入大量的心血之下,两本巨著最终问世。宋伟表示,北大与商务印书馆历史上同气连枝,有着密切的合作。商务印书馆坚持以学术为导向,优先考虑社会效益,组织出版了大量当代以来中国学术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商务印书馆非常重视青年学者的研究,专设“日新文库”择优出版45岁以下学者著作。经济思想史与经济史是商务印书馆高度关注的学科,期待未来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加强合作,在出版资源和媒体宣传等方面倾注商务印书馆的力量。

宋伟作报告

崔建华作了总结发言。他祝贺文集的出版并对各方表示衷心感谢。他认为,经济学科的发展只有在特别重视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学这些基础学科的前提下,才能行稳致远。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学教育越来越存在过于注重“技术”因素的倾向,思想性被忽略,这令人担忧。经济学人才的培养与经济学科的发展应该适度“回归”。年轻学子应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坚定自己的方向。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应全方位传承前辈的学术坚守与精神风范。

崔建华作总结发言

主题演讲

赵靖先生百年华诞纪念文集出版主题论坛之后,是主题演讲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主编、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常务副会长魏众研究员担任主持人。晏智杰教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龙登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贾根良讲席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李晓教授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浙江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储吉旺先生分别进行主题演讲。

魏众主持

晏智杰教授以《民营经济的命运:略评“消灭私有制论”》为题作演讲。他对中国近现代经济思想史中“消灭私有制论”展开论述,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对于民营经济的认识的发展历程,认为我国对于民营经济的性质和地位的认识越来越坚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准确。晏智杰谈到,传统的观念消除起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当下,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晏智杰作主题演讲

龙登高教授以《中华传统与现代性——从“义”出发的反思》为题作主题演讲。他梳理了中国传统慈善公益发展与华商捐赠历程,并分享了义渡、传统书院等案例。中国公益事业源远流长,不仅包括历史文化传统的原因,更有制度基因的支撑。龙登高追溯历史,对比了公共工程与基础设施的供给主体在清代民间与同时期英美等国的差异。他表示,包括风雨廊桥等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及其长期维护都来自民间,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普遍供给了基层公共品。不仅慈善与救济,包括善堂、普济堂等,而且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都由这些机构承担,即所谓的桥会、路会、亭会等。反观同时期的英美,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基于特许公司追求利润,从而大规模扩张。至于非营利性慈善公益事业背后的制度支撑,他指出,制度安排是法人产权和治理机制。民间组织拥有自身的财产,从而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排他性,政府也不能以任何理由占据这些财产。公共品供给与民间组织的民主、透明、公开的特性,为组织的稳定运行提供支持,遏制了寻租腐败。龙登高借用2016年颁布的《慈善法》进一步阐释,这种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的机构特征,古今和中外都具有相通性。基于制度分析,龙教授最后强调对于制度遗产和文化传统,中国人应该具有文化自信,毕竟契约精神和产权意识是中国源远流长且深入人心的,不止限于慈善公益事业与公共品领域。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中含有相当程度的现代性元素。

龙登高作主题演讲

贾根良讲席教授以《外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在中国的百年发展》为题作演讲。他从梁启超1902年发表的《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标志着外国经济思想史学科在中国的诞生引入,简述了该学科发展的六个阶段。通过对中国外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百多年历史的考察,贾根良举例说明该学科在引进新思想、为探求国家富强之道提供历史借鉴以及在提出新的战略思想、服务于国家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他呼吁北大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应肩负历史重任继续前行,以促进外国经济思想史学科不断发展。

贾根良作主题演讲

李晓教授以《为什么西方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不待见企业家理论?》为题作演讲。他强调了企业家精神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渊源。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家的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并非本土概念,而是源自西方经济学。虽然西方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有关企业家理论的深厚思想积淀,但是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经济思想史领域对企业家精神的关注是极其薄弱的。李晓回顾并梳理了企业家理论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中的发展脉络。西方经济思想史中关于企业家理论的研究,可以分为五大谱系:法国传统、英国传统、奥地利学派、德国传统、美国传统。20世纪中期以前,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是西方经济理论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围绕熊彼特强调的企业家职能,西方经济学甚至形成了一种关于企业家的研究范式。他着重分析了企业家精神研究在西方经济思想史中衰落的原因。经济思想史中的企业家理论的发展呈现出“少、简、慢”的特点,即内容少、深度不足、发展缓慢。二战之前,企业家理论在西方经济思想史教科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到了二战后,在具有影响力的经济思想史教科书中,已经很难找到企业家理论的身影,有关企业家理论的经济思想史学术专著更是稀少。威廉·鲍莫尔认为经济学在二战后的数学化,使其难以将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企业家纳入分析框架。他引述了中国社科院黄群慧老师的观点,认为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在厂商理论中的三大基石为生产函数、理性选择、完全信息,构建起了厂商和企业研究的基本范式,而企业家理论则与这一基本范式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从教学角度来说,为理论教学服务的经济思想史教科书自然不会重视与主流经济学理论相冲突的企业家理论。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企业家理论取得的贡献难以得到主流经济学界的普遍认可。李晓教授认为,纪念赵靖先生的主题论坛给人以两点启发。第一,经济思想史研究不能唯主流经济学马首是瞻,应该积极回应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关切。第二,是经济思想史研究要立足现实,回归原典,敢于深入挖掘、坐冷板凳。

李晓作主题演讲

储吉旺先生以《商天下,文引航》为题作演讲。他以自身工作经历和企业发展经历为例,强调了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民营经济发展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民营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储吉旺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经营发展的理论支柱。企业要迅速推进信息化、数字化进程,争创高新质产品,注意设备更新换代,保持资金链畅通,合理进行债务运作。最后,他讲述了自己公司走向国际市场、推销优质产品的经历,表示高校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企业家精神和智慧的培育,欢迎更多高校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

储吉旺作主题演讲

闭幕式

闭幕式上,周建波教授发言。他对与会参会嘉宾表示感谢,充分肯定了相关专业师生对赵靖先生的学术传承,并倡议与会嘉宾凝聚共识,传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发展。

合影

供稿单位:经济史学系

供稿人:康迎、肖和、武泽豪、姜政希、谭勐翱

美编:初夏

原标题:《北大经济史学名家系列讲座第200讲暨赵靖先生百年华诞纪念文集出版主题论坛举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