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ZARA否认将撤出中国市场,快时尚转型步伐需加快
近日,西班牙品牌ZARA多城大面积闭店的消息登上热搜榜。对此,ZARA方面回应,网传“ZARA撤出中国市场”为不实消息。
虽然ZARA等国际快时尚品牌的生意还在继续,但其日渐式微也确是不争的事实。
消费者经过ZARA门店。(中国商界记者 马文博/摄)
撤出中国市场消息不实
ZARA大面积闭店的消息引众多粉丝疑惑。对于传闻,品牌方称:“网传ZARA撤出中国为不实消息。两个多月关闭9家店的数字也不准确,ZARA在过去两个多月里共关闭惠州、东莞、上海宝山这3家店铺。”
虽然没有大批关店,但ZARA近几年缩减门店是事实。财报显示,从2018财年到2023财年,ZARA的中国内地门店从179家减少到96家。
需要注意的是,在门店数量减少的同时,ZARA推行“开大店”策略,对已有门店进行升级改造。2023年ZARA线下门店的总面积增加了4.5%。
去年8月,ZARA在沈阳大悦城开设了最新形象旗舰店。今年,ZARA将对上海南京东路旗舰店进行重装升级。
据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2023财年报告,2023年2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其销售额同比增长10.4%至359亿欧元,净收入同比增长30.3%至54亿欧元。除主品牌ZARA外,其他品牌体量较小,Inditex整体销售额的增幅主要还是由ZARA决定的,其贡献了集团超七成销售额。
ZARA表示,品牌正在持续优化和升级门店,通过开设更大规模的门店,同时配备高效的数字化创新技术,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加整合的数字化体验。
线上渠道受重视
与ZARA齐名的优衣库、H&M,也在或多或少地关闭门店。
根据历年财报,2019年2月底,H&M中国门店数量曾达535家。但到了2021年11月底,H&M集团在中国的门店数量降至445家。今年3月,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首席财务官冈崎健宣布,调整主力品牌优衣库在中国市场的开店策略,主要是关闭不盈利门店,开设盈利门店。
不过在关店的同时,品牌们也在寻求新的增长渠道。
按渠道来看,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线下门店销售额同比增长7.9%,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16%至91亿欧元,约占总销售额的25%,较2022财年增加了约2.5%。
自2004年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ZARA通过在近50个城市开设的门店、官网、App、微信小程序,以及抖音和天猫等平台,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元的购买渠道。
2023年,H&M设立了中国设计中心,提供中国本土团队设计生产的产品,并在多个线上平台销售,包括天猫、微信小程序、京东。
品牌们除了重整渠道之外,在定位上也尝试做出调整。Inditex集团推进高端化战略。咨询公司Lectra一份分析报告发现,ZARA产品平均售价在去年第四季度出现了23%的涨幅,高端系列ZARA ORIGINS在产品中的占比提升了17%至4.8%。
H&M则主打高性价比。去年9月,H&M入驻京东,并配合“99超级秒杀节”开展促销活动。在H&M线下门店,也经常会有打折、促销产品出现。
转型步伐需加快
国际快时尚品牌在中国的生意经依然继续。不过可以看到,国际快时尚在品牌溢价不高、技术不存在壁垒的情况下,在中国市场的“护城河”并不显著,品牌发展亦在变“慢”。
如今,越来越多质量尚可、价格更低的国产“平替”开始涌现,国人也不再将关注点一味地放在国际快时尚品牌上。
有消费者表示,目前一些国内快时尚品牌涌现,和国际快时尚品牌相比,一些产品设计上反而更具吸引性,性价比也很高。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快时尚品牌们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已由最初的跑马圈地向本土化、差异化、精细化运营转移。无论是定位高端还是主打高性价比,都需要在产品设计上多下功夫。
H&M集团董事长兼创始人Karl-Johan Persson表示,集团的策略是继续在技术和人工智能方面进行投资,开发性价比高的产品。
此外,H&M也开始致力提升设计的时尚度,积极与设计师品牌做联名。去年8月,其与设计师品牌Mugler的联名系列引发热议。其还将在今年内与上海时装周合作推出中国设计师联名系列。
快时尚在变,但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快时尚的转型速度似乎还需要更快。业内人士认为,快时尚品牌想要盈利,就必须修炼好在品牌力、供应链等领域的内功。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要把竞争聚焦在时尚潮流引领和极致性价比上。(记者 陈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