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AI时代,我们的科技创新如何“弯道超车”?

2024-04-11 17:5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从创新驱动到产业革新,科技创新风起云涌。

当下,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创新的“领跑军”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以磅礴之势撼动世界产业格局,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和科技竞争局面。

图源:unsplash

01 科技创新是“魔力”,渴望与追求

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四次工业革命,从中可清晰地看到科技创新对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作用之大——科技创新催生市场需求、激发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增长,不仅作为生产要素,而且是一股现代化的动力,将传统社会推向现代化社会。人类的文明进步,与科技创新紧密关联。正因为科技创新有如此之大的动力,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门打开之后,世界各国尤其是从工业革命中崛起的英美德等大国,竞相在科技创新的大道上驰骋拼搏。

图源:unsplash

这扇大门的背后,还有另一面。

与科技创新触发经济社会的迅猛之势相比,科技创新的孕育过程就显得漫长,毕竟科技创新从来就不是喊口号,也不是一蹴而就。作为一项系统的事业,科技创新需要长期的资本和人才投入,需要能激发创新的制度环境,还需要有能将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广和转化为生产力的产业生态,需政府、市场、企业、社会长期合力造就。

图源:unsplash

从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蒸汽时代到当下蓬勃发展的智能化时代,世界各国尤其大国之间的科技较量从不间断,对国家的科技创新实力的渴望与追求愈发激烈,在如此火热的背景下,怎样看清全球各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形势?为跻身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我们处在科技创新的哪个方位?我国如何凭借后发优势,抓住科技创新融入现代产业体系的规律?

02 大国博弈,科技创新实力“破圈”

科技创新是国家竞争的硬实力。在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当下,地缘政治因素搅动既有的国家经济利益,国际经贸往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加深。曾经随着资本一往无前的全球化,被反全球化阻碍了步伐,“抱团取暖”的区域合作成为大国博弈抢夺的新领地。局部冲突加上大国力量角逐渗透,这种局面让世界经济复苏之路更加崎岖,国际格局进入了深度调整期。

图源:unsplash

改革开放后,我国积极参与到国际分工与贸易中,凭借着后发优势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亮眼成绩。借着第四次工业革命之机,我国的科技创新实力在数字经济、制造业等产业领域已跻身前列。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增速排前三位的技术领域为计算机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基础通信程序,分别同比增长56.6%、38.2%和26.0%,增速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20.4%(数据来源:国务院新闻办)。由此可窥见,在数字经济的赛道上,我国技术创新的势头蓬勃。

图源:unsplash

这条科技创新之路,早前付出不少代价。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接连不断,中美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变化,最先在科技和经贸领域上开启。我国不得不面对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难题,遭到以芯片为代表的科技竞争与围堵。经贸摩擦是表象,直接指向的是撬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前沿科技。

图源:unsplash

科技创新之路上考虑的不单纯是国家内部创新条件,还有置身于大国博弈的国际环境之中,尤其是美国对华科技竞争战略的动向。欧美主要国家纷纷重塑产业链供应链,制造业回流趋势明显,第四次工业革命纵深发展,各国仍然摩拳擦掌,在科技创新的角逐中,谁能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转型,把握住智能化时代?

03 从“0到1”“1到100”“100到N”,怎么破?

我国科技创新的最大短板在于基础研究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仍需在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上取得突破,实现从“0到1”“1到100”“100到N”三个层次的跃升。

面对资源约束、市场竞争、地缘政治、国际安全等复杂问题,当下更应看清科技创新驱动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运作规律,从宏观到微观,从我国的制造业基础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需求,从企业案例、行业区域模式到指标体系测度,从金融支持、人力资源到产业政策、机制协同的路径。(作者:丸子)

相关荐读

《科技创新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
张燕生 梁婧姝 逯新红 著
ISBN:978-7-5454-8665-0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01 内容简介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之下,书中纵观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态势,深入分析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科技创新的核心需求,从行业、区域、全球工业革命科技创新案例中提炼经验,勾画科技创新驱动现代产业发展的运行规律、未来趋势,用翔实的数据、丰富的案例和严谨的理论分析正面回答科技创新如何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问题,兼具理论探索和实践导向,无论是政策制定者、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研工作者还是关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读者,都能从书中获益。

 

02 作者简介

张燕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著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主编“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对外开放丛书”等。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中国发展研究奖等奖项。

梁婧姝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出版专著《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研究方向:世界经济,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科技创新等。

逯新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世界经济部国际经贸处处长,研究员。研究方向:国际经济金融、金融政策、汇率波动。

 

03 专家推荐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张军扩: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临的重大课题。该书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与论述,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还是政策制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争夺科技制高点已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我国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从根本上要依靠科技创新。近年来,我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势持续提升,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但基础研究、原创能力、关键核心技术仍是短板。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仅要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建设,还要坚持在扩大开放中推进创新。国际经验表明,各国越是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往往也是开放度越高的产业。本书对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深入解析,体现了宽广的全球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

中国统计学会顾问、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这是一部客观分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机遇与挑战、系统总结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深入探讨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路径和机制的力作。

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调研室原主任胥和平:创新,无论是百年前原初讨论,还是当代新拓展,都离不开一个根本:依靠科学技术这个最革命性的力量,培育新生产力。产业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实际形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就是要写在产业上。本书从全球大变局切入,探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运行规律、未来趋势,回答创新如何驱动发展、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在理论、政策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和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张杰:《科技创新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着力从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层面,深入探索了当前中国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可行路径和具体建议,是自身长期调研、观察、思考、研究的一个重要归纳和总结。该书富有洞见,是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次重要探索式研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