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汇流|从吴江路洋房到洛杉矶的科技企业:万福麟的商道和乡愁
本期访谈嘉宾Master System 创始人万福麟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上海地铁2号线南京西路站的2号口,连接着永远都熙熙攘攘的吴江路,那里有流连于各种美食的人们。这里,也曾是万福麟先生的家。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万家在吴江路有一栋漂亮的三层花园洋房,整栋洋房前,还有一个巨大的欧式花园,一到春夏之交各种品类的花争奇斗艳,香气扑鼻。后来,因城市规划建设,这栋洋房不复存在,洋房里的人们也因事业发展,奔走于世界各地。但是,在这所房子里的温馨时光、家族的滋养,以及在上海岁月里所受教育的影响,随这栋洋房里的人远涉重洋,伴其一生成长。
在淮海路相似的花园环境里,万福麟打开记忆的闸门,与我们回忆起他的家族过往,和他作为一名来自上海的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奋斗近半个世纪,终成一代科技企业家的故事。
家族启蒙:做一名爱国的商人
万家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商业大亨,其商业活动涉猎甚广:万福麟的祖父最早在松江开设钱庄,随着民国时期贸易的发展,钱庄逐渐变成银行。在敏锐察觉到中国传统茶道的商业机会时,万家又开了松江最大的茶叶店,并陆续购入许多房产,万家的商业版图由此初步形成。而万福麟的外祖父则是最早一批制造业实业家,一手创办了民国时期两家知名的药厂,同时还拥有许多间染料厂,从事布匹的染织生意。后来,这些染料配比的秘方由万先生的二舅黄鉴先生继承,并在香港“落地生根”,黄鉴先生也由此成为香港的“染料大亨”,并当选香港厂主联合会会长。
万家祖辈的事业里,融汇着民国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洪流,万家的从商之道,也深深融入每一个万家子女的血脉里,烙印在他们成长的每一步脚印上。踏着祖辈的足迹,万家儿女在大洋彼岸创造了另一番事业。
上世纪70年代,万福麟的哥哥在舅舅的帮助下,在美国洛杉矶创办了一家华人银行。在往后的二十余年里,万福麟的哥哥又在美国创办了“美加银行”(Mega Bank),在精心管理下,美加银行在当地获得良好的口碑。
除了事业上的指导,舅舅对于万福麟兄弟三人的最大影响,是拳拳爱国之心。虽然身在香港,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家乡。黄鉴先生在1983年回大陆探亲,寻根慰祖,受到乡亲父老和地方政府的热情接待和欢迎。在此之后的第二年起,他就联络、组织有关的集团公司,向大陆投资办厂,先后兴办了十多家独资、合资、合作企业,生产出口创汇商品。他经常穿梭于大陆与香港之间,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奔忙。1991年夏季,长江、淮河流域遭受特大水灾,黄鉴先生得知后,除积极参与香港各方面的捐赠活动外,还会商于同仁,以香港厂主联合会名义,向家乡赈灾机构捐款。
在这样家族氛围的启蒙下,万福麟逐渐确立了目标,转眼间,也到了上大学的年纪。
教育塑造:“管理是最不可能从国外引入的”
恢复高考后,万福麟听从父亲的建议参加高考,并顺利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为上海大学)冶金专业学习。在大学所承良师训诲是万先生四十多年的从业“指南”,也成为他一生的“无价之宝”。
万福麟回忆道,进入大学后第一件让他非常惊喜的事情,是遇到了启发他一生的好老师们。在经历美国教育后,万福麟更具象化地表达了他当时所感受到的“好”:“我们的老师都非常好,他们不仅很专业,非常耐心和认真地回答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而且为人非常谦虚温和。他们就好像自己家人一样,日常会与你聊聊天,也会关心你的近期生活,非常有人情味”。
在大学二年级时,学校新任校长钱伟长先生的一句话,更是让万福麟一直谨记于心,甚至成为三十年来从商的座右铭。
钱伟长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管理系,因为“管理是最不可能从外国引入的,我们不可能将美国和欧洲的管理系统直接拿到中国来应用”。
这句话在万福麟感到困惑和迷茫的时候,给予他指引和力量:“我之前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软件很难卖到美国,我们在美国开发的系统也很难在中国适用。后来我想起钱校长的话,我恍然大悟。其实我们开发的电脑系统就是一个管理系统,就算外面的再先进,本土的才是最好的。在那一刻,我愈发感受到,校长的话确实终身受用。”
大学毕业后,万福麟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攻读硕士。刚到美国时,出于兴趣,他选择了统计学。但是嗅到计算机行业即将蓬勃兴起的家人们,包括万福麟的舅舅、姨夫和哥哥等,都劝说他转专业去计算机系。最终万福麟听从了家人的建议,在学习了两个学期的统计专业后开始学习计算机,也开始了他近半个世纪的相关事业。
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后,万福麟并没有遇到想象中的不适应和学习上的困难。计算机科学像是一门全新的语言,一门用逻辑思维织就的缜密的网,在意识到这一点后,万福麟对于这门全新的学科兴趣愈发浓厚,学习越深入,探索和收获的快乐也越多。
不过,作为一名最早的赴美中国留学生,万福麟跟我们谈起了他们普遍面临的困难:第一是语言问题,第二是美国的“自由教学”法。与国内高校老师事无巨细地布置和安排不同,美国的教学更多是“放养”式,学生需要自己去选择要读的书目,选择课堂展示的题目,以及没有划定范围的考试复习内容。同时,作为一名自费留学生,万福麟还需要自己赚取一定的学费和生活费,在学校里给授课老师做助教,或者在学校图书馆帮忙解决一些技术问题。
当被问起最想给当代留学生的建议时,万福麟毫不犹豫讲道:“我希望他们能够早点独立,抓住机会去做一些工作,这样能够尽早一些融入社会,这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求职非常关键”。正是有了过往工作经验的累积,万福麟在毕业不久后就进入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担任高级系统工程分析师。
在IBM工作时,万福麟主要负责银行系统的支票系统处理。当时,美国的一家银行每天大约需要处理两到三千张支票,全靠人工处理,不仅工作效率较低,也很容易出现错误。因此,万先生所在的280多人的团队用了一年多时间搭建出一个完善的系统,银行职员只需通过扫描就可以将所有支票数据上传到电脑,由系统代替人工完成后续的数据保存、整合和分析流程,整个银行业的效率都大大提高。
事业腾飞:三十年春秋,八千多家客户
在IBM工作的几年时间里,万福麟学习了最先进的系统是如何一步步被研发设计、经过压力测试,最终被投放于市场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及九十年代初,万福麟在IBM工作的那几年时间里,小型计算机已经在全美悄然兴起,并逐渐流行开来。当时无论大小企业,都需要一个计算机系统来帮助他们处理业务数据,只是那时在整个美国甚至全球,能够有能力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公司并不多,所以这些企业选择有限。
在了解到万福麟的专业素养后,有一些工厂负责人主动联络他,请他帮忙为工厂量身定做一套系统,经过两三年的开发设计和测试打磨后,这套系统终于问世。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之后,万福麟认为,自己创业的时机到了。其实,自主创业的念头从很小的时候就在他心里种下了:“小时候总是听家里人谈论应该投资哪些产业,所以我在不知不觉中自己也开始做起生意了。”
1993年,万福麟离开了IBM,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Master System。到今年,这间公司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Master System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主营业务是为贸易公司提供计算机系统咨询服务。目前,公司共有八千多家客户,其范围涵盖大型商超、服装行业、生物制药,以及机械设备等。
万福麟与客户交谈
在这三十年里,技术的发展推动商业模式的变化,Master System 也在不断“与时俱进”。近年来,随着亚马逊(Amazon)和易贝(eBay)等网络购物平台的兴起,Master System 把原有的线下实体主机,更换为云端数据处理。
从商之道,专业素养是扎实的基础,与人为善则是另一个必需条件。面对不同客户迥然不同的要求,万先生第一反应是如何通过进行系统调整,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每一项要求。他说:“其实顾客的要求跟我们买衣服一样,我的顾客需要的每一套系统都像是一套衣服,我要根据他们的身材来量体裁衣”。正是这样兢兢业业的精神,和不厌其烦地与客户沟通,越来越多的朋友主动帮万福麟介绍客户。到现在,基本全美的鞋品贸易商使用的都是Master System。
Master System公司新产品发布会
然而,红红火火的商业图景却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原来的许多客户公司因全球贸易中断而被迫暂停营业。在这种情况下,Master System公司也通过开拓新领域等方式,反而在如此艰难环境下维持了低增长。
忆往昔,万福麟用“保守”二字总结了过往三年的经验,以及他三十年的奋斗历程。他说:“如果当时我们请全美最好的销售人员,或者将更多成本投入市场宣传,可能会更上一层楼,但是那样我会感觉不踏实。我们公司发展到现在,依靠的是稳扎稳打,这样才能真正作出好口碑。因此,我们后来的客户都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介绍,客户之间口口相传,才有了今天的Master System公司”。他认为,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家,是久久为功的过程。许多人说企业家应该“仰望星空”,设想未来的宏伟蓝图,但是万福麟却一直提醒自己,也提醒身边的人们,永远不要忘记低头看路。
家国情怀:科技企业家助推中美艺术交流
万福麟在自己成功后,也从未忘记哺育故乡。目前,Master System公司主要有三个部门,分别是销售、客户支持和研发团队,其研发团队中近一半是来自中国,这些中国学生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们好像格外聪明,悟性极高,因此常常会想出很新颖很有创造力的想法,做事非常认真负责,与公司的各国职员相处融合都非常好。我很愿意给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学习和成长,学成之后,如果想要留在这里,我当然欢迎,如果想要回国发展,我更加赞成。”
万福麟与亲朋好友以及公司员工一起庆祝自己生日
渐渐地,万先生“乐于助人”的美誉在华人圈流行开来,许多华人艺术家和商界人士在遇到困难时就会来寻求他的帮助。万福麟则本着“将心比心,能帮则帮”的原则,给这些艺术家提供演出场地和力所能及的资金支持等。到后来,就连一些知名节目制作平台到洛杉矶录制节目,也会请万福麟出面帮忙牵线搭桥。
万福麟有些动情地讲道:“我很开心能够帮助到他们,一方面是我个人很喜欢艺术,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中国人,他们来自我的祖国。虽然我远离故土已经很多年,但是我的根在中国,我们都是在中国接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后才来到了这里。我非常希望我的祖国越来越好,我也希望中美两国关系越来越好,我也会力所能及地贡献一些微薄的力量,来推动两国之间的沟通交流”。
去年11月,中美两国元首在旧金山举行会晤,万福麟坚信这次元首峰会能给两国关系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中美合作对双方都有利,中国那么多好的产品,应该出口到美国来,让美国消费者有更多选择,美国同样也有一些优势产品,可以出口到中国去,双方贸易是共赢的选择。”万福麟还补充道,“我也希望你们有时间都能到美国来玩,也期待更多的美国人去中国看一看,两国人民进行更进一步的文化交流,这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也能减少很多误解。”
在采访的最后,万福麟向我们吐露了他的一些“私心”,他期待中美之间能有更多的往来航班,因为他想“常回家看看”:“近年来,随着来自上海的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南加州地道的上海餐厅也不断增多。每次吃本帮菜,我都会想起上海,也很想回家。这些年我一直穿梭于上海与美国之间,但是航班的减少也让我们遭遇了一些不便。现在我希望回到上海,继续我的事业,我想在中国开发一套更好的软件,给更多的中国客户使用”。
(李奕昕,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外联室助理研究员;宋珂嘉,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汇流”是澎湃新闻国际部和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共同打造的专栏,聚焦中美关系,“希望在人民,基础在民间,未来在青年,活力在地方”,讲述太平洋两岸双向奔赴的一个个逐梦故事,挖掘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智慧,厚植友好根基、积聚友好力量,推动合作共赢的时代发展潮流。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