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刀尖上的舞者
2023年5月初,“深圳十大杰出青年”正式揭晓,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胸外科病区主任、医务部部长郭晓彤榜上有名。他也是2023年评选中深圳市卫生健康系统唯一的上榜者。
▲郭晓彤
这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扎根深圳的第六年,也是郭晓彤来到深圳的第六年。“我们医院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深圳市政府合作打造的国家区域治疗中心,也是深圳‘三名工程’中‘名院’建设重点项目。”面对荣誉,郭晓彤笑称自己“沾光”了。“我们医院树起了一个标杆,而我是跟着医院一起成长起来的。”
“那就去深圳吧”
2017年,郭晓彤在北京协和医院博士后流动站的学习即将结束,导师赫捷院士询问他对未来的打算。“我想要多学点东西、多干点事情。”听到这样的答案,赫捷院士直接建议道:“那就去深圳吧!我们在那边建了一个分院,很缺人手,需要大家一起把它建设好。”
郭晓彤心动了。他出身杏林之家,耳濡目染之下,“当医生”成为他从小就坚定不移的理想。经过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和外科学的学习,硕士毕业后,郭晓彤留在了哈医大附属第二医院,如愿成了一名外科医生。“我自己管30个患者,写病历、上手术、换药拆线,忙起来可能三天就要两个夜班,干脆就住到医院里。”这样的忙碌没有让他退缩,相反,在每年参与500台胸外科手术的强度下,他总结并汲取了丰富的经验,不仅成功晋升为主治医师,还在繁忙的日程中挤出时间考上了博士。“但在2015年,我遇到了一个瓶颈。”那时,郭晓彤已经是副主任医师,但他越来越觉得“每天重复着门诊和手术,就像流水作业一样,缺乏创造性”。为改变现状,他在这一年考进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展博士后工作,师从国家癌症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其胸外科团队在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中综合排名连续12年位列全国第一。
“这是我人生的转折点。”郭晓彤说,在那里,他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复杂的临床病例,参加国际肿瘤多学科会诊,接收国际上最新的肿瘤治疗相关资讯等,这使他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举个例子,以前我们认为要等手术后再化疗,但现在会根据患者情况,先用化疗和免疫治疗为患者降期,再进行手术。这样一来,3A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从10%~30%被提升到了50%以上。”他认为,理念的更新和技术的进步将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最终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他也希望将这些融会贯通后的经验和成果践行下去。因此,当赫捷院士的提议一出来,郭晓彤直接加入了建设者队伍,在2017年成为最早一批开拓者,进驻深圳。
作为国家癌症中心依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近年来全力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等方面打造肿瘤医学高地,被誉为全国肿瘤防治战线的“国家队”。赫捷院士曾指出,推进全国癌症防治网络和优质资源均衡布局,是“国家队”的责任和使命。除了深圳,他们在沈阳、太原、郑州也开展了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2017年以前,深圳没有肿瘤专科医院,八成的肿瘤患者前往北上广治疗。”郭晓彤介绍说。早在2014年,深圳市政府就通过深圳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向赫捷院士发出了邀请。经过前期准备,2017年3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深圳肿瘤医院”)揭牌成立,这也是深圳第一家肿瘤医院,与“国家队”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接受采访之前的周六,郭晓彤的门诊从原定的35个挂号一直增加到49个才勉强结束。但2017年刚到深圳时,郭晓彤很难遇到这种一号难求的场面。那时,深圳肿瘤医院成立的消息还没有真正传播开。“一上午的门诊,可能就看一两个患者。”从医以来,郭晓彤从未如此“闲”过,他给自己找了一件差事,在“好大夫在线”“健康160”等平台撰写医学科普文章。几年下来,他发表了近200篇文章,单篇阅读量超48万次。“好多患者是通过这些文章找到我的,做科普这件事变成了双向奔赴,虽然我付出了一点辛苦,但收获了很多患者的信任。”郭晓彤说。
从刚来深圳第一年只有30余台手术,到现在每年超500台手术,居深圳胸外科前列,郭晓彤以高超的手术技术和细致入微的服务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赞誉,现已荣获多项国际和全国手术技术比赛大奖,并获评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等。此次站在2023年“深圳十大杰出青年”领奖台上,郭晓彤听到了这样的介绍:他将国家癌症中心的癌症治疗理念及“国家队”的先进技术带到了深圳。“这说明,深圳对我们真的很认可,我们团队、我们医院的口碑也真正树立起来了。”他自豪地说。
“好医生,心要正”
一个16岁的女孩被检查出脂肪肉瘤,两个肿瘤从胸部一直蔓延到颈部,且侵犯了上腔静脉等多处人体重要的大静脉。做手术,这几乎是手术禁区;不做手术,女孩生命危殆。经过联合会诊,郭晓彤与李德志教授、魏明辉教授还是决定迎难而上,在前期放化疗使肿瘤缩小之后,他们通过开胸及颈部同时入路,开始颈部和胸部巨大恶性脂肪肉瘤的切除。手术做了3个多小时,成功了。
▲郭晓彤为患者做手术
“找对医生真的很重要!”女孩家长激动地说。郭晓彤也很激动,一条生命就在他们的刀尖上鲜活起来,这种成就感无与伦比。在他看来,外科医生就像刀尖上的舞者,要不断修习技艺,才能赋予生命光彩照人的力量。
“动脉归属法”就是郭晓彤修习过程中的一个法宝。这是他独创的微创新术式,强调以动脉为核心来规划结节归属,以术前规划动脉灌注区来确定结节的安全切缘,同时做淋巴结采样或清扫。“过程为先离断动脉,后立即膨肺,无须离断支气管和静脉,最后根据膨胀萎陷法平面裁剪肺。”郭晓彤说,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无定位、无触摸下的精准楔形切除手术,简单实用,容易掌握。经过学术会议和发表论文进行推广,此方法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已经逐步推广普及开来。
“但有一点,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郭晓彤强调一定要慎于术前、精于术中、勤于术后。“要敬畏生命,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每一台手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好大夫在线”上,郭晓彤的个人主页被访问上百万次,好评如潮。在患者心中,他是医术精湛、医术高尚的好医生。“我手术那天,他一共做了9台手术,做到后半夜两三点钟,第二天又是门诊日,患者预约得满满的,看得我都心疼。”一位患者说。“每当想起那段经历,都觉得郭医生是我一辈子都要感激的人。”更多患者说。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好医生标准,我认为,不以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病人,不以个人的得失去衡量生命,就是一位好医生。”郭晓彤真诚地说。
调任医务部部长后,郭晓彤积极贯彻落实“全院一张床”和增设周末专家门诊相关要求,不断加强“全院一张床”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强化科主任的带头作用、加大周末门诊投入力度,多管齐下,进一步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增强了民众的就医获得感。
“我们的目标比较远大,想要打造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国家级肿瘤治疗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近期就是希望三到五年内,成为深圳第一胸外科。”郭晓彤的底气不仅在于“国家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后盾,深圳本身也对他们大力支持,使其在硬件设施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高精尖水平。“我们的质子中心,连总院都没有。”
更令郭晓彤振奋的是,深圳要构造中国乃至世界的高精尖现代产业体系,从世界工厂转型为高科技之城。“到处都在创新创业,会不断有高新企业来和我们对接,希望能联合创新,比如在医学机器人、癌症早筛等领域进行一些前瞻性的探索。”郭晓彤心中怀日月,只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但无论做什么,都要以治病救人为出发点。当医生,心要正。”郭晓彤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