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介休城市地标背后不为人知的真相:失传百年的技艺被他恢复了
你见过孔雀蓝琉璃吗?
它是琉璃中尤为名贵的一种。孔雀蓝琉璃的核心魅力在于其色调,如同孔雀羽毛般深邃而富有层次感的蓝色。
这种蓝色并非单一的纯色,而是蕴含着微妙的变化,时而呈现幽深的湛蓝,犹如夜空中繁星点点的银河;时而透出绿色的灵动,犹如孔雀绚丽的尾羽在林间闪烁。
孔雀蓝琉璃晕染细节 图源/介休市委宣传部
唐代诗人李郢曾在《孔雀》一诗中写道:“一身金翠画不得,万里山川来者稀。”就形象地描述了孔雀那一身金色翠绿的羽毛有着人不能描画得出来的美。
孔雀蓝琉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元朝,其色釉创烧于当时,并在明清时期达到兴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孔雀蓝琉璃的制作技艺一度失传,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沉寂。
幸好,在山西省介休市,有一位执着的传承人恢复了这项传统工艺,使得这一失传百年的瑰宝得以重见天日,重新焕发出璀璨的光彩。
他就是琉璃烧制技艺传承人刘开宝。
刘开宝 图源/介休市委宣传部
时间回到2012年,介休市新地标建筑琉璃雕塑艺术品《世世太平》(《四狮抬瓶》)的研发任务交到了刘开宝手里,当时他面对的最大的难题就是:要出彩必须有孔雀蓝釉料,但其已失传多年。
他四处寻觅孔雀蓝的踪迹,跑山东、去河北、进河南,大半个月下来,却连孔雀蓝半分影子都没见到。
索性自己干吧!
塑型 图源/介休市委宣传部
购置研磨机、烤炉等小型实验设备,反复进行试验,千百次地不懈努力下,终于烧制出与孔雀蓝相近的颜色。刘开宝还找来陶瓷专家和自己一起攻关,总结经验。
接近成功的部分试验品 图源/介休市委宣传部
原来最关键的是,孔雀蓝釉烧结温度要比一般色釉温度高、时间长,在釉烧过程中只容许有十余度的温差。温度高了,泛绿;温度低了,泛黑。有时为了达到某种釉质效果,需要釉烧2~3次。
不断试错后,终于烧出了满意的孔雀蓝琉璃。
大窑炉试验成功的孔雀蓝琉璃构件 图源/介休市委宣传部
之后,刘开宝和其团队,历经13个月,在2013年完成了《世世太平》这一琉璃雕塑。这座高近7米,重达百吨的琉璃雕塑矗立在介休市博物馆广场中心,成为了游人来到介休必打卡的地标之一。
节日中的《世世太平》 图源/介休市委宣传部
介休,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坐落在太岳山北侧,汾河之畔,是由晋中市代管的一座县级市,地处太原盆地偏南的位置,是山西省重要的区域交通节点。
山西,古代琉璃保存得极为完整且历史悠久,在全国无出其右,被誉为琉璃文化的集大成者,而介休,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唐代时,介休的洪山窑,便已是古琉璃的重要产地。到了明代,琉璃烧制技艺在介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千百年后,行走在介休,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富丽堂皇的琉璃屋顶。
比如后土庙,庙宇内部的琉璃工艺品精工细作,其色泽历经岁月洗礼仍鲜艳如初,碧绿、金黄、孔雀蓝诸色相互映衬,呈现出斑斓夺目的视觉效果。无论是烧制技艺的掌控还是造型艺术的设计,均已达到出神入化、登峰造极之境地,称得上是“琉璃艺术建筑博物馆”。
图源/介休市委宣传部
比如祆神楼,这是我国仅存的祆教建筑,因祆神教源自古波斯,这座木结构的楼阁充满异域风情。其屋顶装饰着一排排红黄蓝绿的精美琉璃构件,华美异常。
此外,北京故宫、西安古建筑群、长沙园林以及沈阳故宫仍可见到介休琉璃的珍贵遗存,“晋地琉璃遍天下”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介休担得起“中国琉璃之乡”之名。
图源/介休市委宣传部
中国这么大,为何介休的琉璃烧得如此出众?
究其根本,离不开介休独特的地理环境。
琉璃烧制通常所用的混料是低铝坩土,坩土是煤的伴生物,在介休有着广泛的分布。其次,山西丰富的煤炭资源也为烧制琉璃提供了充足的燃料。
制作泥坯 图源/介休市委宣传部
2008年,“琉璃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烧制琉璃第一步,是进山采料。采回来的泥料要经过日照翻晒、风化碾磨、泡水练泥、反复捶打,使其具有较好的粘性和延展性。
图源/介休市委宣传部
琉璃的制作方法有2种,一种是手工捏制成型,另一种是模具印坯成型。
为保持个性特色,介休的琉璃构件中龙吻、脊刹,等大型构件全部为独创定烧,完全依赖于琉璃艺人的修养与灵性,这样既保证了每个作品的个性鲜活,也使琉璃艺人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极致发挥,同时又不断赋予琉璃建筑新的文化内涵。
图源/介休市委宣传部
琉璃大多经过两次烧成,第一次是泥料坯胎高温素烧,烧成温度在1100~1150度左右,烧工全凭经验掌握;
待素烧坯烧好,便开始将配置好的各色铅釉用蘸、浇、刷等方式均匀地涂抹上,然后就来到了琉璃制作工艺流程中,最关键的一环——釉烧。
图源/介休市委宣传部
釉烧温度相对低一些,在800~950度左右。对于一些有特殊颜色要求的产品,因釉质塔点不同,需多次釉烧。
出窑 图源/介休市委宣传部
刘开宝曾说:做一件满意的琉璃作品,不论是造型、颜色搭配、烧制技艺,都必须严谨,这样才有传承的意义。
如今,刘开宝的女儿刘文婷,已接下父亲手中的责任,成为了琉璃烧制技艺第五代传承人。作为一名90后,她做得更多的是,在传承传统的琉璃烧制技艺的同时,为其融入潮流元素,让更多年轻人知晓琉璃,并喜欢上琉璃。
刘开宝、刘文婷 图源/介休融媒
不仅如此,在刘文婷的理解中,琉璃烧制技艺的传承,不能只靠某个人或者某个家族。
于是,她与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一起创办了琉璃烧制技艺课程,3年以来,已有30多位同学从不懂琉璃,到能亲手烧制出一款琉璃产品。
这是根植在血脉中对琉璃的热爱啊。
图源/介休融媒
“霓彩越千年,无处不琉璃。”历经千载岁月,介休琉璃已不仅仅是个物件,它就像一部安静又生动的史书,娓娓道出那些尘封已久的古老故事。
千百年后,刘开宝和刘文婷等人在做的,便是让这些故事有了继续下去的可能。
#介休绵山#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 千年霓彩浴火新生
[2] 90后非遗女匠刘文婷:让介休琉璃飞入寻常百姓家
[3] 介休:匠心铸造“多彩琉璃”
[4] “琉”光溢彩——走进非遗传承人刘开宝的琉璃世界
[5] 熠熠生辉的琉璃——介休琉璃制作技艺
[6]介休非遗:琉璃烧制技艺
特别鸣谢:介休市委宣传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