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莱布雷希特专栏:在冒犯的边缘游走

【英】诺曼·莱布雷希特/文 石晰颋/译
2024-04-11 12:29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在好莱坞将两座奥斯卡奖杯颁给电影《利益区域》(马丁·艾米斯原著,导演乔纳珊·格拉泽改编成一部冷静的电影)几天后,另一部同样关于犹太人大屠杀的极具震撼力的歌剧几乎同时在慕尼黑和马德里登上了舞台。与《利益区域》类似,米耶切斯劳·韦恩伯格(Mieczysław Weinberg)的《过客》(The Passenger)也从加害者的视角出发——一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女性狱卒,在战后遇到一位幸存者。这名前党卫军女兵深受震惊,而我们则被期望要共情。

《过客》剧照,由马德里皇家剧院提供

围绕犹太人大屠杀创作艺术作品一直颇具争议。这一历史上最恶劣的罪行是无法用其背景情境来解释的,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导演格拉泽做了那样的尝试。大屠杀是一种独特的恐怖,它只能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受害者与加害者。这种双重视角恰恰使得《过客》成为现代歌剧中最富意义的作品之一,最近的演出进一步加强了它的重要性。

《45号舱的乘客》(《过客》的原作)最初是1959年在波兰播出的一部广播剧,作者是索菲娅·波斯米兹(Zofia Posmysz)。她年轻时曾是克拉科夫抵抗组织的一员,1942年被押送至奥斯维辛集中营。在这个故事中,波斯米兹并未重温自己的经历,而是创作了一个名叫丽莎的纳粹狱卒,她正乘船前往南美洲开始新生活,却在同船乘客中看到(或幻想出)一位名为玛尔塔的美丽女囚,丽莎曾经试图(或认为自己试图)拯救过玛尔塔的生命。这位乘客到底是真人还是幻觉,剧中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

波斯米兹的这部作品被翻译成俄文后送给了作曲家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他转给了住在莫斯科的波兰避难者米耶切斯劳·韦恩伯格。韦恩伯格也曾经偶然看到过曾在监狱里虐待他的克格勃警卫,《过客》触及了他生命中的两部分。这个故事萦绕他近十年之久,但最终没能登上舞台。

韦恩伯格的朋友、波兰作曲家克里斯托弗·梅耶(Krzysztof Meyer)曾经告诉我,苏联文化部批准过这部歌剧在1967年上演以庆祝十月革命五十周年,但作曲家错过了截稿期限。莫斯科大剧院随后拒绝了这部歌剧,理由是观众厌倦了战争故事。肖斯塔科维奇对《过客》赞不绝口,但梅耶再也没有听韦恩伯格提起这部作品,韦恩伯格则继续为儿童卡通片配乐。

2007年在莫斯科举行了一次《过客》的音乐会演出,当时韦恩伯格已去世十年有余。英国导演大卫·蓬特尼(David Pountney)联系了索菲娅·波斯米兹,她带他参观了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她曾睡过的铺位。2010年,布雷根茨音乐节将这部歌剧搬上舞台,蓬特尼为这一制作设计了一个双层舞台,一层是船舱甲板,另一层是地狱洞窟。当这个制作在2011年于英国国家歌剧院上演时,《每日电讯报》给了两星评论,而《犹太纪事报》的编辑则厌恶“它的每一分钟”。我在熬过令人痛苦的三小时把它看完后速记下的印象是,《过客》“非常接近一部杰作”。

《过客》剧照,由马德里皇家剧院提供

从那以后,这部歌剧还曾在德国、美国、俄罗斯、以色列等地被搬上舞台。导演托比亚斯·克拉策(Tobias Kratzer)和指挥弗拉基米尔·尤洛夫斯基(Vladimir Jurowski)在慕尼黑上演的新制作中,关于奥斯维辛的部分被大肆删减,将其缩略为“可怖记忆的阴影,从未被明确表达”,《金融时报》的雪莉·阿普索普(Shirley Apthorp)指出了这一点。这部歌剧中一些最美丽的合唱曲也被删去了,但演出仍被看作是巨大成功。

我在马德里的皇家剧院观看了蓬特尼制作的最新版本,由米尔加·格拉日尼特-蒂拉(Mirga Gražinytė-Tyla)指挥。在世界一流的管弦乐队和合唱团支撑下,米尔加的演绎令人兴奋,突出了韦恩伯格的折衷主义手法,以表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普遍性,囚徒的来源从北欧峡湾到北非的犹太人社区。其音乐以类似阿尔班·贝尔格的无调性音乐开场,然后转变成类似于本杰明·布里顿音乐中的海洋画面,并借鉴了肖斯塔科维奇式的粗俗嘲讽。与此同时,贯穿始终的是韦恩伯格本人对意义的追寻。

原作者波斯米兹(已于2022年去世)曾经在伦敦对我们说,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狱卒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残酷的施虐狂、无趣的官僚,以及偶尔表现得像人的少数。对她来说,即使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也有同情心存在,是人类可以对未来抱有希望的原因。

作为一部充满戏剧性的歌剧,《过客》游走在狱卒与囚犯关系的灰色地带。在集中营里,玛尔塔似乎对丽莎有一种神秘的影响力,也许是爱。当这位现在已成为尊贵的大使夫人的前狱卒,在船上看到玛尔塔的幻影后面临崩溃时,作为观众的我们被迫选择站队,两方都有可能。艺术在此介入到道德不敢涉足的领域。皇家剧院座无虚席,观众的反应震惊不已。蓬特尼在这轮演出的最后一场回到剧院,为演员们提供心理治疗。

关于这样的事物是否能够被允许的问题仍然存在。波兰作曲家梅耶认为,“我很难接受在某部歌剧中歌唱并展示这样的事情,这是一场对于人类来说无法想象的悲剧、一场道德灾难。”他说得有其道理。威廉·斯泰伦(William Styron)的《苏菲的选择》和本哈德·施林克(Bernhard Schlink)的《朗读者》等关于犹太人大屠杀的小说——更不用说马丁·艾米斯的两部长篇小说——都在冒犯的边缘游走。另一方面,托马斯·肯尼利(Thomas Kenneally)的《辛德勒的名单》以及斯皮尔伯格由此创作的史诗电影,也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对种族灭绝中的人性因素的理解。

《过客》避免了简单化。这是一部为成熟心智而作的歌剧,它标志着歌剧已经摆脱了轻描淡写,并且能够在当今时代面对最为艰难的抉择。在艺术总监胡安·马塔博什(Joan Matabosch)的领导下,马德里皇家剧院已经是新严肃主义的灯塔。与《过客》的演出日程交错的是普朗克的《人声》和勋伯格的《期待》,这两部关于自杀的独幕剧由著名女演员罗西·德·帕尔玛(Rossy de Palma)饱含浪漫的独白相连。演出一票难求。在这个充满考验的时代,成年人正转向歌剧寻求答案。

 

    责任编辑:顾明
    图片编辑:张颖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