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①|寻生态体验路径,拟破核心区禁入限制

澎湃新闻记者 温潇潇 刘霁 实习生 周璇璇 徐婉 何逸涵
2018-12-03 08:05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鄂陵湖,黄河源头地区蓄水量最大的高原湖泊。2018年5月,因旅游活动已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游客被禁止进入该区域。澎湃新闻记者 孙鹏程 图。

10月份,青海省黄河源已下雪,位于扎陵湖和鄂陵湖中间的措日尕则山一片洁白。山顶上著名的牛头碑附近正在施工,工人们拆除木栈道、整修围栏。

如今,这里已被禁止旅游。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甘学斌说,由于上述地点已被划入国家公园内,按照“新办法”,未来将开展生态体验。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各项规划,尽量避免提及“旅游”,而代之以“访客”。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说,“我们的确需要观念上的转变,以前导游在兜售商品、讲故事,而生态体验的向导是向访客讲授知识,(让他们)感受自然的奥秘,学到一些东西。”

然而,旅游好禁,如何开展生态体验却还在“摸着石头过河”。

澜沧江源园区的昂赛大峡谷中,有着大面积的丹霞地质景观,色彩红艳的石头形态各异,澜沧江上游“扎曲河”在其间蜿蜒穿行。澎湃新闻记者 温潇潇 图。

位于澜沧江源园区的杂多县昂赛乡,政府正与环保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下称“山水中心”)一同探索生态体验的路径,包括组织野外爱好者参与自然观察节、开展自然体验等。

横亘面前的难题是,这些地方位处国家公园的核心区,按规定应禁止外人进入,也不能设置生态体验点。甚至按照《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居民应从这些区域逐步迁出。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田俊量表示,公园内生态最脆弱敏感的核心保育区目前仍有9000多人。

无论禁止外人进入,还是搬迁移民,短期来看难度巨大。

11月初,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公示的一份专项规划意见稿突破了此前规定,在核心区设置了多个生态体验点。但该规划还在征求意见,能否获批,尚不可知。

中国诸多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一直有大量世居的人口,据估计可能在数百万之巨,这必然产生人员间的跨界交流、活动,有碍于生态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上述专项规划意见稿在解释突破的理由时也称“有必要通过本规划加强访客管理,降低访客的生态影响。”

正在试点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能否为中国自然保护区这一多年来的困局觅得解决方案,值得观察。 

黄河源繁忙的旅游被叫停

黄河源园区的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源头最大的两个高原湖泊,景色优美,野生动植物众多。

两湖之间的措日尕则山顶上,建有著名的黄河源牛头纪念碑,这里一向是旅游者必到的“打卡点”。

每年5-8月,两湖所在的玛多县都会迎来旅游旺季。作为青海省人口最少的县城之一,不大的玛多县城内挤着20多家酒店,外地人经营的商铺和饭馆占据了整整一条街。一名酒店经营者表示,旅游旺季期间酒店“都能住满”,外地游客达到客源的60%。

今年5月,玛多县县政府在通向两湖及星星海的路上,竖起了一张巨型通告牌,称旅游活动已严重破化脆弱的高原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即日起予以禁止。

通知称,因上述地点位于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禁止游客进入”符合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

“玛多的草比虫草金贵”是当地的一句俗话。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生态保护站副站长韩常鹏介绍,玛多县的牧草平均高度只有约10厘米,平均覆盖率(即单位面积土地上能长草的比例)仅达55%左右,且牧草营养差。车子一旦进入草场,车轮过处一两年草都长不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黄河源措日尕则山顶的牛头铜碑,曾有无数游客在这里拍照留念。然而,2018年5月,因旅游活动已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游客被禁止进入该区域。 澎湃新闻记者 孙鹏程 图。

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综合部负责人闫军还提到,以前旅游比较无序,去往牛头碑的路上,虽然设置有垃圾箱,但游客还是随处乱扔垃圾,“白色污染”很严重。

澎湃新闻注意到,禁止旅游后,玛多县县城前往两湖的路上,为游客提供牦牛酸奶的房子消失了,路上的自驾车也没了踪影。同时,依托旅游发展起来的一系列配套设施也受到了冲击。

当地人森灿经营的是玛多县酒店里规模最大、条件最舒适的酒店之一,旅游被叫停后,客源下降了不少。此外,一家日用品商铺的营业额也下降了近一半,来自河南的老板娘还在纠结要不要回家乡发展。

“(黄河源)环境确实脆弱,政府关停景区不会犯错误,但真正的保护不应该是完全封闭。”多次在三江源采风的旅游媒体人刘立说。

实际上,一刀切的做法也未能使游客的热情减退。他们仍会通过夜行,或者换乘当地人车辆等方式躲避检查。执法人员只好轮番蹲守在县城出口,对来往车辆一一询问。

黄河源园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甘学斌表示,两湖和牛头碑已被划入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按照“新办法”,未来可以开展生态体验。

森灿希望尽快度过黄河源禁游的淡季,明年他还想在酒店大堂添置一处小卖部,卖卖烟酒饮料,“听说明年还是后年景区又要开放了”。

但由“景区”变身国家公园后,这里的发展将以另一种形式呈现。

从玛多县城前往牛头碑的路上,几只藏野驴正在路边悠闲地吃草。今年5月,当地开始禁止游客进入,为避免继续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澎湃新闻记者 孙鹏程 图。

昂赛大峡谷的生态体验探索

“打起来了!”李书龙突然抬高音调,望远镜将400多米外的场景清晰呈现在眼前:两只雪豹对望数秒后,一瞬间对向优雅地起跳。

他没想到,自己能在昂赛大峡谷亲眼看到雪豹——五天总共看到三只,累计观察时间超过一小时。短短几天,除了雪豹,他还看到了赤狐、马麝、白唇鹿、岩羊、白马鸡等众多珍稀野生动物。

李书龙参与的,是澜沧江园区杂多县当地政府与山水中心共同开展的一项自然体验活动,由牧民带领观察雪豹,是活动的宣传亮点。

他是一个名工程师,平素喜欢观察野生动物,得知山水中心一直在组织此类体验活动后,便通过网上预约的方式报名参加。

当地22户牧民家庭被选拔出来培训,为体验者提供食宿,并担任司机和向导,体验者则要向所在村委会交付200元食宿和800元交通费。收益的45%属于接待家庭,其余用于社区发展和动物保护。

此外,在山水中心的培训指导下,牧民开始学习如何维护和使用红外触发照相机,记录野生动物的活动痕迹,并协助科研调查工作。

山水中心的数据显示,如今昂赛乡的牧民监测员已达80余名,红外相机覆盖昂赛乡全境,拍摄了35余万张照片。李书龙能够顺利观察到雪豹,也受益于这些监测数据。

此类自然体验活动的规模被严格控制。

岩羊的保护色很有效,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在岩石峭壁之间与它们错过,拍摄于昂赛大峡谷。澎湃新闻记者 孙鹏程 图。

山水中心昂赛保护站负责人刘馨浓介绍,每个自然体验团控制在3-4人,且需提前预约,再由山水中心协助当地政府判断是否适合进入大峡谷,“一般找野生动物爱好者”。通过筛选后,体验者需签订一份对生态负责和尊重当地社区的协议,并获取体验安全须知,且只能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体验,不得独自行动。

在当地体验期间,看到牧民在路边捡拾塑料瓶时,李书龙也会跟着捡起来放在车上,带回牧民家扔进垃圾箱,“他们(牧民)都很有环保意识,我们自己的做法就是尽量少产生垃圾”。

今年7月中下旬,昂赛乡还举办了一场国际自然观察节。持续四天的活动期间, 50余名自然爱好者分成多个小组,由国家公园内的牧民作为向导和司机,在昂赛大峡谷内开展自然观察,记录动植物情况,最后由组委会点评和评奖。

根据自然观察节的招募启事,参与人员将获得未来三年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免预约进入的资格,获奖人员还将获得“澜沧江源国家公园推广大使”称号。

参赛人员的食宿由组委会负责,但需自行支付差旅、牧民向导及车辆费用800元/天。

昂赛乡党委书记扎西东周说,“观察节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给当地做)宣传,另一个是给大峡谷做本底调查。我们邀请国内有名气、有经验的生态团队来,当地牧民向导也参与,他们可以得到更科学的培训。”

昂赛乡年都村的一处开阔草坪上,设置了几个集装箱房,厨师在里面准备饭菜。集装箱旁还排列着数十顶颜色各异的大小帐篷和几辆小型房车。

扎西东周介绍,这些设施2017年落成,由杂多县精准扶贫部门投资购买,主要为观察节的参与团队提供有偿食宿。

雪豹,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研究表明,昂赛乡是其众多重要栖息地之一,“带领体验者观察雪豹”是当地自然体验项目的宣传亮点。才仁尼玛 图。

新订规划突破核心区禁入限制

无论是此前旅游兴盛如今被禁的黄河源园区相关景区,还是在探索生态体验方面走得较快的澜沧江源园区,都面临一个共同处境:地处国家公园的核心区,或叫核心保育区。

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核心区禁止一切单位和个人进入;按照三江源国家公园总规,核心保育区不得设置生态体验点。

而上述为自然观察节服务的集装箱,便位于核心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吴承照认为,这违背了试点的严格保护精神,“核心区可以有人类活动,但除了监测设施,比如红外相机,不能修建任何可能带来破坏行为的设施。”

吴承照还反对牧民带领体验者寻找野生动物一事, “本质上还是自然游览观光的概念,而非总规强调的科研或环境教育”。

昂赛牧民家庭接待访客一事则获得了他的认可,理由是这属于试点规划的特许经营范畴,可以为社区居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在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规划财务部部长牟永宏看来,集装箱、帐篷之所以能建设,是由于它们可拆卸、并非固定设施,对环境影响小。

扎西东周的态度模棱两可,“我们现在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经验可循。如果最后不让搞,集装箱和帐篷都可以随时拉走。”

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综合部部长王建军则态度强硬,“核心区可以做生态体验啊,咋能杜绝人类活动呢?只能最大限度控制基础设施建设。但大规模的旅游不让你进,只是让你去感受自然,体验原生态生活方式。”

实践中的困境,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也在寻求制度上的突破。

昂赛乡大峡谷著名的“佛头像”,属于典型的白垩纪丹霞地质景观。 澎湃新闻记者 史含伟 图。

11月5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官网公布了一份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领衔编制的生态体验与环境教育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下称“专项规划”)。

专项规划中,位于核心区的昂赛大峡谷、黄河源扎陵湖乡(扎陵、鄂陵两湖、牛头碑所在地)被纳入了生态体验点的范围内。理由是,两地核心区是“展示国家公园核心价值的重要节点”、“已具备相关设施,不需要新增设施”。

澎湃新闻统计发现,专项规划中设计的的34个体验地点和线路中,上述两处核心区占了近一半;24个生态体验项目中,核心区涉及其中的19个。为昂赛大峡谷规划开展的生态体验项目,就包括徒步、骑马、进入牧民家品尝美食等。

参与编制专项规划的清华大学景观学系助理教授赵智聪称,黄河源和澜沧江源园区比较容易进入,对生态的影响比较小,“我们没有从(项目)数量上计算过,主要看的是生态影响有多大”。 

她强调,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在于科学管控人的行为,而这一点可以通过访客预约制、访客容量控制、固定体验路线、设立访客监测体系等措施达成。

对于在核心区设置生态体验点,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院长雷光春表示认可,“核心区有一些关键的生物群落、生态过程和自然现象,是应该让老百姓去体验学习的”。 

他认为,更值得考虑的是,体验是否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监测体系是否完备、配套措施足够细化和可靠,这些才能决定能否最大程度降低对核心区生态平衡的影响,“如果没有达到,是不允许做这些事情(生态体验)的”。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与国务院制定的自然保护区条例也存在一些矛盾。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同德在调研中发现,试点期间,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体制并行,前者对核心区和缓冲区保护作了禁止性规定,后者则有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规定,彼此存在矛盾,导致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无人审批、难以落地,世居牧民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对此问题,刘同德建议,积极向国务院进行汇报沟通,解决法律适用问题。同时,适时修改《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解决制约园区建设的关键问题。

昂赛乡置办的铁皮集装箱、帐篷和房车,被质疑破坏核心区生态环境。7月末,这里曾举办自然观察节,参与者都在这里解决食宿。澎湃新闻记者 史含伟 图。

蓝图上的访客管理机制

国家公园的各项规划一直避免提及“旅游”、“游客”等字眼。

清华大学国家公园研究院教授杨锐表示,旅游大体可分为商业性和公益性二种形式。前者与经济利益挂钩,例如以盈利为目的的景区旅游等,这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旅游形式。后者是国家公园提倡的游赏方式,是以提供国民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为目的,以公益性为特征,对环境友好也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制定专项规划时,为了避免与商业旅游混淆,谨慎地将来客称为“访客”而非“游客”。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规也称,要“从单一旅游需求上升为生态伦理教育、生态保护体验”,“引导体验者成为保护者”。

吴承照强调,生态体验应融于自然,不能对自然带来任何影响,吃住行游购娱都要符合生态原则,“我们目前还远远达不到生态体验的标准,因此重要的任务是让大家的观念根本改变,观念跟不上,这是很大的危机”。

如何在实践中确保国家公园的生态体验,不旧态重萌又成旅游?

总规专辟一节探讨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要求在访客承载量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访客管理目标和年度访客计划,对访客实行限额管理和提前预约制度。

正在征求意见的专项规划将此进一步细化:各园区应根据生态环境容量确定入园名额,数量可依据季节调整;部分景区、景点可进一步施行分时段预约制度和封闭轮休制度。

澎湃新闻了解到,专家实际上给三江源国家公园各个园区都计算出了能够承载的年访客人数,但未在专项规划的征求意见稿中公布。

根据专项规划,访客在预约入园门票的同时,应提前7至60天预约专业讲解员、随队牧民讲解员和司机;访客到来后,在指定的生态体验中心换领门票,并接受入园环境教育。入园后要按规划路线、指定区域开展相关活动。

访客参与体验项目时,牧民讲解员会提前告知相关禁止事项,如禁止携带种子、危险化学品和生物制品,不得喷涂香水等,明确人工光源和扩音设备使用条件。

专项规划为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置了24项生态体验项目,涵盖水文、文化、生物多样性、审美、生态系统、地质地貌等方面。且每个生态体验项目还设定了应控制的访客容量。如“江河探源”项目的日容量是100人次,“邂逅动物”项目日容量为8人。

专项规划还为三江源国家公园设计了一套正面激励和反面惩罚的机制。

如访客在国家公园内产生了较严重的生态影响或社会影响,除依规追责外,还将被列入全国国家公园访客黑名单,未来将和其他各类自然保护地共享访客信用档案,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再比如,若访客自行回收生活垃圾并带离国家公园,公园管理局可以提供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鼓励牧民参与日常的访客管理工作,发现并及时纠正不当的访客行为。对于不听劝阻的访客,牧民可在现场拍照并上报。

但这一切还只是纸上的蓝图设计,仍在征求意见。未来究竟如何,尚需等待时日。即使获批,蓝图要实现,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后盾。

    责任编辑:李云芳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