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RT WALK画游上海:追寻林风眠在上海的足迹
“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正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展出,展览了汇聚林风眠吴冠中师生二人200件(组)代表性作品。4月6日,由中华艺术宫主办的“ART WALK 画游上海”系列首期活动开启,在展览赏析之后,带领观众“画游”上海,追寻大师们的足迹。
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中国现代艺术的先驱,“中西融合”思想的开拓者,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其艺术生涯也是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的缩影。纵观林风眠的一生,他与上海的缘分,彼此牵涉时间长达数十年。
1920年的林风眠(林凤鸣)
1917年前的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易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林风眠曾在此短暂研习过
《上海美术学校1916-1920年西洋画科学生学籍簿》记录了林凤鸣的信息
1919年,年轻的林风眠从上海踏上了前往欧洲的求学之路,六年后盛誉而归,首站便是回到上海。抗战时期,他的足迹又曾多次辗转于上海。1951年后,他再从杭州返回到上海,继续在这片艺术沃土上耕耘,隐居长达27年之久。
林风眠(右二)与关良等在上海市郊写生(约1950年代)
“ART WALK 画游上海”的第一站,从“中国式风景”展览赏析开始。
沿着上海南昌路漫步,1950年代的颜文樑、刘海粟、林风眠三位艺术家,他们生活与艺术的交汇点就在复兴公园。
导览人、中华艺术宫教育部沈骅带队“ART WALK 画游上海”
回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今天的雁荡路、重庆南路、复兴中路、思南路一带,原是一片肥沃的良田。有个小村子名为“顾家宅”,一户姓顾的人家在此建造了一个私人花园,被称作“顾家宅花园”,这便是复兴公园的雏形。
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黄埔条约》后,划定法租界。到了1900年,法公董局买下“顾家宅花园”及其周边土地,并将其中一部分租给法军建造兵营,“顾家宅花园”因此变成了“顾家宅兵营”。几年后法军撤去,法公董局又将“顾家宅花园”改建为“顾家宅公园”,由法国园艺师按照法国园林特色进行设计。
1943年,汪伪政权“接收”了上海租界,并将“顾家宅公园”改名为“大兴公园”。直到抗战胜利后,“大兴公园”才有了现在的名字——复兴公园,意为“民族复兴”。
刘海粟《复兴公园》
复兴公园中西交融,是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国古典式风格的园林,环境幽雅,也吸引了一批如刘海粟、林风眠等艺术家们于此地逗留。
复兴公园内的中国园景区,初春荷花尚未开放
中国园景区内的假山瀑布
导览人、中华艺术宫教育部沈骅向观众们介绍,复兴公园内有一个小小的中国园林区,假山瀑布荷花池,是典型的中式园林审美。每到夏季,满池荷花,尤其夜间的荷花池,静谧幽雅,林风眠常常散步于此,他的笔下的荷花也有这种幽静的唯美感。
林风眠创作中的荷花元素
据介绍,林风眠在创作绘画时,并不是直接在自然中对景写生。他更倾向于先在户外深刻体验自然之美,然后带着这份感受回到家中,通过记忆和情感,将内心的独特体验转化为画布上的创作。因此,他的作品常常与实际景观有所区别,它们蕴含了林风眠个人的艺术视角和情感表达,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到理解和深情倾注。
林风眠以复兴公园为灵感的作品
枝茂叶繁的悬铃木也是复兴公园的一景,许多画家都在此地留下了作品,刘海粟、颜文梁喜爱在这里写生,这一片悬铃木同样是上海画家们的灵感源泉。
复兴公园的玫瑰园景区 图源: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玫瑰园景区 图源: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复兴公园还有一处盛景就是玫瑰园。一到花开季节,玫瑰、月季、蔷薇争相开放。玫瑰园洋溢着法式浪漫的气息,园区内点缀着独具特色的雕塑和水景。中央的喷水池雕塑水景成为了整个玫瑰园的焦点和中心轴线,周围布置有呼应的对称拱门、精致园圃和蜿蜒道路。
林风眠创作的玫瑰园
林风眠也曾以玫瑰园作为灵感创作过作品。如今在中华艺术宫“中国式风景”展厅展出的作品,大部分是林风眠在上海时期创作的作品,也是林风眠比创作风格比较成熟的、最为大家所认可的阶段。
张学良与赵四小姐曾居住过的住所
在复兴公园的角落,有一幢精致的小别墅也与林风眠有着一段故事。这幢小楼曾经是张学良与赵四小姐的居住地。导览人沈骅介绍,林风眠于北京任职校长期间,雄心勃勃地将西方美术观念引入中国,包括启用人体模特,开展艺术大会等。彼时北京由军阀张作霖统治,保守做派的张作霖不满林风眠的举动,起意逮捕林风眠。而张学良劝阻了张作霖,对其言“林风眠就是个画画的,起不来多大风浪”。就这一句话救了林风眠一命。张学良西安事变后曾被囚禁于杭州,林风眠也去看望了张学良。张学良到台湾后,林风眠也借着自己在台湾办展的契机去探望。可见林风眠的性格,对于有恩之人始终铭记于心。
现为思南书局·诗歌店的东正教圣尼古拉斯教堂
走出复兴公园的西门,与南昌路连接着一条幽静的小路—臯兰路,现在作为思南书局·诗歌店的东正教圣尼古拉斯教堂,其造型宛如一朵盛开的白莲花,让人不禁想起林风眠笔下极具代表性的女性绘画题材中的形象。
林风眠《小花》
林风眠的画作《小花》展现了一位少女站在教堂内部的画面,与传统仕女微闭双眸不同,《小花》中的少女双目睁开,目光清澈,头发微卷,手中紧握一朵白莲花,形象与西方圣母相映成趣。画作背景巧妙地融入教堂的穹顶和拱门,为这幅作品增添了一层神圣而庄严的氛围。
林风眠故居 南昌路53号
林风眠故居一景
走到南昌路53号林风眠故居,仿佛能感受到他如同隐士般的生活,也正是在此期间,他在艺术上进行大胆的设想并进入艺术生涯成熟期,艺术成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林风眠《绣球花》
这间民居是一座两层小楼,后面带有一个花房。林风眠养了石蜡花、虎刺、菖兰、热带兰、兔子花、仙人掌、龟背竹等盆栽,打理花草并观察和创作,是内敛不喜交际的林风眠日常所好。
林风眠《鲜花》
冬日酷寒,无人照料却红艳艳怒放的石蜡花,给予林风眠莫大的鼓舞和希望。在花房的时间,成就了他极具代表性的“放射性”怒放的花草,更在艺术与生命历程中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这间花房里,诞生了林风眠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林风眠反复画的花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1955年,诸多外籍人士离开上海,林风眠的外籍太太带着孩子也离开了。从此后林风眠一人独居于南昌路55号,他将一楼退租,自己独住二楼。如今看到的大多数绘画作品,包括他在画室中画作的照片,也是于二楼拍摄。
林风眠在南昌路53号的居所创作
林风眠太太离开上海后,许多学生弟子照顾着林风眠的生活。诗人木心也是林风眠的学生之一。木心在文章中曾回忆道,太太走后林风眠变得越加谨慎,如有人拜访敲门,他总是先把窗户的窗帘先拉开,看看是谁,如果他不认识就不开门。
林风眠爱喝酒,木心来了后第一句话常常是问“喝酒还是喝茶?”曾经有艺术家向他讨教作品,林风眠看过作品后就说“你应该喝点酒,不够放松”。
沈骅介绍,林风眠他还有个习惯,他喜欢喝咖啡,会往咖啡里面放点白兰地。吃西瓜的时候,他喜欢挖一个洞,在洞里面再放点白兰地,他说这是中医讲的“阴阳协调”。
1966年以后,林风眠曾将自己的诸多画作毁掉。他把自己的作品先放在二楼浴室的浴缸泡软,然后撕碎放入马桶冲掉,估计被毁画作近有1000多幅。但林风眠说,留得青山在,“只要人在,还可以再创作。”
科学会堂
“ART WALK 画游上海”的最后一站来到了科学会堂,这里见证了林风眠先生的艺术生涯,国立艺专第一次大型展览就在上海举办,经考证位于科学会堂的卢浮厅前,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国立艺术院艺术运动社第一届展览会1929年
澎湃新闻获悉,“ART WALK 画游上海”是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首次与旅游企业合作推出市场化的产品。“中华艺术宫是上海的城市文化地标,丰富优质的展览和馆藏作品很多都与上海这座城市密切相关,许多艺术家在上海留下了他们的生活足迹。我们希望从上海最有资源、最有优势的地方出发,通过打造‘Art Walk’,让更多市民走近“艺术大师”的世界,认识一个不一样的上海,同时进一步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艺术表达。”
中华艺术宫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说,“未来,我们将进一步与旅游企业合作,推出更多“都市型、综合性、国际化”的艺术+旅游深度融合新产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人民创造美好,为城市添彩增能。
“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将持续至5月5日。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