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齐飞:以现代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现代设施种植业为例
导 读:2024年3月19日,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二级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齐飞受邀出席“同衡学术·日新讲坛”2024年第2期活动,以《以现代生产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现代设施种植业为例》为题做学术讲座。
-----------------------------------------
齐飞总工程师以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为主线,以“设施农业”这一现代生产方式的典型代表为例,立足现代化理论和实践,分析了“大食物观”要求下现代生产方式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农业产业对乡村振兴关键要素的影响。齐飞总工程师从“观势、辨势、识势、顺势”四个部分,为规划设计人员更深地了解农业、更好地把握趋势提供借鉴参考。
(以下为讲座正文)
非常感谢同衡的邀请。今天我从四个方面和大家做一个交流,主要目的还是希望通过今天所讲的东西,大家可以对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里的一些概念和热点有所了解。
一、观势,如何认识广义的农业现代化
01.一言难尽的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农业的时候,经常不是就中国说中国,而是在世界大的背景下来说,从食物安全的角度看,全球就是个命运共同体。2024春山在望,世界可好?我们期待疫情后的欢愉,但地缘冲突的飓风、阵营对抗的漩涡、经济衰退的暗流搅动世界,人类前行之路颠簸动荡。
02.一刻不停地生活
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看待农业就是特别重要。我们如今视为寻常之物的香料在历史上曾经极为宝贵,为争夺香料引发的战争数不胜数,香料都能够起到这种作用,如果是从食物安全的角度来看,那全世界就真正的是命运共同体。
03.一直紧张的心情
2022年11月15日联合国宣布全球人口已达80亿。数据显示,人口数量2050年将达到97亿,2100年将超110亿。虽然中国的人口没怎么增长,但是全世界的人口增速还是很快。有关粮食危机的担忧一直都在,虽然我们每一次都平稳地度过了,但是随着我国逐渐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果我们在资源的利用和技术发展的组织方式上不采取措施,世界就会产生大的动荡。
04.一直延伸的脉络
农业有一条一直延伸的脉络,从狩猎采摘到农业生产,人口也不断地聚集和增长,需求也变得多样化,这就有了社会分工,开始出现穷人和富人,消费也随之升级,一直伴随文明的发展,这是我们追求现代化的整个脉络。可以看出来,农业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前提,人类真正拥有了农业之后,人才真正主宰了这个地球。
05.一个实实在在的疑惑
我们说农业的时候,农业的矛盾就一直是存在的。有两件与农业相关的事确实没有得到解决,一个是自然的剥削,一个是社会的剥削。世界各国都对农业有补贴,根本原因就是这两种剥削始终存在,人类始终没有解决这两个问题。还有一种疑惑就是政治上的疑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几次也都提到,中国人往上三代都是农民,不是农民也跟农民有关系,所以说我们概念里就是传统的农民,那么摆脱了农业、农村和农民,是不是就解放了?其实压根不会,尤其现在这种职业化跟过去的经典的工业化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现在还远远达不到。
06.一段发人深省的嘱托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的感情是非常深的,体验也是非常深的,他把这个事情归结到党百年奋斗的大智慧。无论农业产业如何融合,农业的一个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就是保证城里的人和农村的人都有饭吃,然后才说它的社会功能是让农民有钱赚,保证就业增收。
07.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
那就是农业的地位非常重要,我国14亿人每天大约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23万吨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耕地已经用得非常充足了,城镇化的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民就业增收的压力依然很大。
08.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
农业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判断是,农业将伴随具有自然、社会、理性的“人”长期存在,农业农村的变迁也将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永远相伴。过去农业问题是单纯的就是一个经济问题,但现在农业问题逐渐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了,而且现在这个东西不是一种语言的定式,现在是一个社会治理的一种定式,我们一直要保证我们的农业和农民得到长期的重视。农业必须不断地走向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但是问题是一直存在的,适度经营、谁来种地、基础薄弱、资源短缺,我们的目标也是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城乡同步、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农业发展,而“现代化”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唯一答案。
09.一个重新认识的概念
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创立了新的经济发展理论,即经济发展是创新的结果。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因为大家也知道战争就是政治的延伸,但是根源在于经济,我们要说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一直到技术创新、政策创新等等。
二、辨势,如何把握农业发展进步的路径
01.美好模糊的现代化
对于什么是现代化,国内外尚无统一定义,这一词成为世界上学者们广泛争论的重要概念之一。有人说,“现代化”和“现代性”这样的词现在已经贬值到你想往里面塞什么就可以塞什么的地步了,所以这就已经变成了语言上的一个困境。实际上现代化这个词涉及物质,也涉及时间,还涉及精神;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还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所以我们在研究这种概念的时候,一定要把它跟某一种语境、情境联系起来,我们用现代化这个词才真正有意义。所以我们要系统地、整体地、协调地认识和规划,将农业生产力提高作为系统推进根本方向和价值主线。将农业基本建设作为整体推进的率先突破口与着力点。将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结构优化整体协调推进重要抓手。
02.新时代的现代化
我们大家都知道,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也出现了很多词汇,比如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粮食安全、大食物观、农业强国。最近两会之后又提到大农业观,想跟上趟就要好好去学。再反过来讲,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到底能干点什么?十四亿多人口整体实现、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物质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03.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一是追逐高远、强基固本。“和美乡村、数字乡村、文化乡村、美丽乡村、法制乡村”的提出,寄托了非常多的期待。2023年3月5日全国“两会”上提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强国有五个基本特征,分别是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
二是顶层改革、适应变化。以粮食安全为重心,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持续提升大豆油料产能和自给率,稳定畜禽渔业生产,更高水平保障有效供给。以乡村发展建设治理为重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稳步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务实推动乡村建设,在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基础上,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三是共同研究、探索路径。乡村振兴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如果2023年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起步,我们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农业强国,我们再向更高的层次的现代化迈进,一直到实现共产主义。我们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目的、总目标依然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就要求农业实现技术应用协同化、设施装备适宜化、区域场景模式化、生产过程绿色化、应用成本市场化。
三、识势,如何认识理解现代生产方式
01.顺应时代号召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当我们说大食物观的时候,不光是说吃饱了,还有好吃、健康,它的上层的逻辑就是粮食安全。它不光是数量上的,还包括质量上的安全,是一种战略性的、系统性的考量。大食物观从食物的结构上首先包含时间结构,主要指利用设施农业的现在及时、就近、加速供应;其次包含空间结构,是指我们就可以在非耕地上建温室,在近海海洋搞牧场等;另外还有生物结构方面的改善,如培养食用昆虫、营养藻类、木本植物等。
02.对象逐渐清晰
现代设施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为动植物生长提供相对可控制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自然依赖进行高效生产的农业类型,涵盖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和提供支撑服务的公共设施等。可以说现代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皇冠上的一颗明珠,是未来乡村产业建设的重点热点。
设施农业的发展规模巨大。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的温室面积在逐年降低,但是供给量并没有减少,说明我们的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我们的温室也到处都是,在南极上建温室,保证了南极站里面的工作人员可以吃上新鲜蔬菜。同时我们经常说人类社会进步其实就是人类有一个新的活法,实际上在整个的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上,农业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
03.探索步伐加快
“寿光模式”创建了设施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山东省设施农业建设起步早、发展水平高,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和模式,其中寿光设施蔬菜全产业链模式就是最典型代表,该模式也是我国实现设施产量占比从30%提高到40%目标实现的重要参考和推广模式。目前寿光模式辐射全省的70%、全国的50%。戈壁农业“甘肃经验”,开创了非耕地设施农业引领之路,甘肃已建成戈壁设施农业4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超过2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集中连片日光温室区域,通过粮经协调、科技支撑、生态绿色、联农增收、集群发展等途径,探索出一套戈壁设施农业的“甘肃经验”,戈壁滩也是我国设施农业未来发展的蓝海。大型温室“中国模式”,加速了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智能连栋玻璃温室从全进口到国产化率突破了90%,并在番茄、彩椒、黄瓜生产工艺与整体运营模式上取得阶段性突破,从“荷兰模式”逐步向“中国模式”转变。从温室结构、建设材料和工艺模式、环控设备以及作业装备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基本摆脱了对荷兰等国的依赖。
04.部分矛盾突出
设施农业发展到现在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企业主体尚不强大、研发平台绝对匮乏、人才培养上难以解决真实需求、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在产业的表现上也是两个,一个是产业结构不够优,设施种植大头是蔬菜,全国现有3400多万亩,总体供大于求。也造成价格阶段性波动,价格过低,造成经营效益下降,投资意愿等相应降低。另一个是技术水平不够高,中小拱棚和塑料大棚等占比70%以上,部分专用设施品种、精细化调控设备、重要数据管理软件依赖进口,精准管理、绿色防控等还较为粗放。产业上仍不均衡,与设施园艺产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存在明显的重生产、轻物流,重栽培、轻育种的缺陷,是一种典型的纺锤式结构。技术上,多样而复杂,包括我们智能技术怎么样助力数字乡村的建设,还有绿色的技术怎么处理生态乡村的建设。表现上,机械化率不高,现在有些大田的机械化率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了,但设施农业的还挺低,我们到2025年定的目标才50%,江浙地区高一些才到60%。
05.农业职业化、智能化、绿色化
世界各国都在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怎么能够提高在农业行业里面的年轻人就业率。我们国家实际上也想了很多办法来提高,一直在说怎么把农民从一种身份转向一种职业,目前有一些效果,但是效果还不是很大。再说机械化里边最热的词智能化,我们经常说人类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解放人类。不管从身体上解放,还是从思想解放。怎么解放,想来想去解放环境、解放身体、解放头脑,可能只有智能化这条路了,也没有别的好路了。
我们在很多方面对智能化寄予了厚望,实际上农业也是一样的,未来哪些东西会智能化,比方说高人工和高体力的活,如打叶、授粉、除草、大量运输;还有一些高技能、高精度的,比方播种、嫁接、移苗、分级、质检;还有一些高成本、高重复的工作,如灌溉、施肥、施药、巡检、信息采集等;另外还有一些高脑力高综合的工作,这些都是我们未来智能化的方向,而且对设施农业来讲每一个环节都存在。
绿色化是顺应规律流程的必然选择。持续增长的人口、不断增长的肉类和乳制品消费、生物燃料使用的不断扩大,都将对世界农业和自然资源产生前所未有的需求。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也是所有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资源的稀缺性与利用资源的无限性始终是经济学的费解话题。农业绿色化中设施种植更加有必要,设施园艺最有可能利用“可控”特征,通过技术进步,增加“生物需求—资源环境”的精确匹配,最大限度地减少生长过程对资源的消耗。对于绿色化,各行各业都在加油。研究表明,中国正接近能源转型拐点,国家各行各业的能源结构将持续产生积极变化。
四、顺势,如何助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
01.面临新的机遇,树立新的目标
2023年06月15日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制定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规划》提出,设施蔬菜产量占比提高到40%,设施农业机械化率与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60%和70%,重点提到了“真实技术水平、国产化、自主可控、适用性”等词。农业农村部建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项目库,推动各地加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谋划储备。
唐仁健部长指出,现代设施农业能极大拓展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所需挖掘的“新蓝海”。现代设施农业能加快引领和带动农业农村实现现代化,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攻克的“新高地”。能更好地促进广大小农户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红利,是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需要开辟的“新战场”。现代设施农业能从多个方面有力拉动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需要发动的“新引擎”。
02.担负技术责任,跟上发展步伐
农业上一直在思考,大量的数据如何收集起来并且发挥很好的作用,同时技术又发展得非常的快,已经有大量的数据在损失,我们目前也找不到足够多的能够训练人工智能的东西。举个例子,比方说印度人,他们的有些观念还是很超前的,他们现在已经开始琢磨农民的数据剥削问题。印度的班加罗尔有一家 2021年成立的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公司Karya,该公司自称“世界上第一个道德数据公司”,以市场价向大型科技公司出售数据,它没有把大部分收入留作利润,而是用来帮助农村的贫困人群。除每小时5美元最低工资,还让员工拥有创造数据的所有权,获得额外收益。中国已经把数据资产提到议事日程中来了,但是我们很多数据资源还是被别人拿走了,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我们特别期待有一天我们在温室里一边收西红柿,一边卖数据还能赚钱。
03.担负生态责任,避免绿色陷阱
我国农业保障谷物自给率95%以上,以1/16的碳排放创造1/10的GDP,农业碳排放是基础性生存性排放(约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做产业规划的时候,我们要在“在产出规模-目标市场、建设投入-运行成本、技术形式-组织方式”等方面要注重协调。
04.担负职业责任,规划尤其重要
我们在规划的时候,要想办法以最小的空间占有率支撑最大的发展空间;以最合理布局来提供最优的空间服务范围;以最佳的结合构建最有效的空间利用方式。
首先设计尽量规范一些,温室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用建筑,实践中还没有像工业、民用、公共建筑那样纳入建筑法的管理范畴。在技术应用的严格性、建设监管的强制性等方面还存在盲点和短板,对技术进步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无论如何,规划设计都是温室建设使用的先导性技术,随着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规范性提高,温室规划设计技术越来越得到国家和相关从业者的重视,并在工程环节中得到应用。其次是把牢政策底线,避免大棚房式的多方损失,不能心存侥幸。最后是远离政策红线,规划好农民利益、农业功能。同时在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尽量在各个环节上体现出新发展理念。在乡村的建设里,尽量拓展生产边界,多商量增加产业内容,实际上产业内容增加了,老百姓增收的渠道自然就会多了。
05.打造共同愿景
全体共同努力,以现代设施农业助推乡村建设,拓展农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引领和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拉动城乡投资和经济双循环。“让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村成为令人留恋的天地,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有关农业的会议上所提到的美好愿景。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设施农业,尤其是各种以设施农业为代表的先进的产业,这个目标还是有可能实现的,也十分令人期待,我们要用更多好的规划来帮助农业农民,实现美好梦想。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