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三小时巴赫之夜,魏特哈斯“教科书”级演绎巴赫无伴奏小提琴
安特耶· 魏特哈斯(Antje Weithaas)绝对是一位不同寻常的艺术家。她不是唱片公司热捧的明星,却被称为“欧洲小提琴教母”。在这样的称号以外,当你亲眼看到她的那一刻,你会发现她不仅拥有亲切的知识分子气质,还带有一些小提琴家少见的自由与不羁。这两种气质合二为一融进巴赫,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
4月5日,魏特哈斯亮相“上海之春”,在上海交响音乐厅上演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全集,带领观众领略巴赫宇宙中最核心的曲目。经久不息的掌声中,魏特哈斯以本真巴赫成功点亮申城之春。
魏特哈斯演出现场
魏特哈斯不仅是一位顶尖的小提琴演奏家,也是桃李天下的小提琴教育家,中国小提琴家宁峰曾师从于魏特哈斯长达八年之久。
纵观魏特哈斯的履历,可以清晰看到她的“师承门派”。魏特哈斯在大学时期拜师于维纳·索尔茨(Werner Scholz),而索尔茨又是约瑟夫·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的学生。如果再追溯约阿希姆的老师,那就到了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这一小提琴学派的特点是极致还原作曲家的意图和作品的深度。这一晚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全集,以最本真的演绎方式重现了巴赫时代的声音,向我们展现了这一学派的惊人魅力。
魏特哈斯演出现场
在观众的屏息凝神间,魏特哈斯以一个典型的分解和弦开启了第一号G小调奏鸣曲前奏曲,缓缓带我们进入一趟三小时限定的巴赫冥想之旅。她擅长在一个个乐句中对音符进行巧妙地拆解与重塑,谱面上那些意大利式轻柔而又带着脉冲动感的连奏旋律在现场被赋予了无比大胆的新意设计,这在三套帕蒂塔舞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舞曲节奏被轻松地控制,十六分音符似乎被刻意处理得更为紧凑,更多的气口留白时间给长音符留出了更多的共鸣空间,框架下的rubato让整体旋律显得极富弹性与生命力。在注重把作曲家本身的意图表达得有说服力的同时,又充满着独奏家自己的有趣解读。
在奏鸣曲中,赋格的主题、答题、对题多声部交织井然有序,而在急板、快板速度下的奏鸣曲舞曲中,连绵不断的音符则带着排山倒海之势迎面而来,酣畅淋漓之感犹如淋了一场夏日暴雨,让人听后欲罢不能。58岁的魏特哈斯依然充满活力,在追求作品本身深度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出多元的色彩。
魏特哈斯演出现场
第二号帕蒂塔的《恰空舞曲》是当晚的重中之重,也是笔者最为期待的曲目。与部分演奏家追求管风琴般音色的圆润度以及情感充沛外溢的诠释有所区别,魏特哈斯的演绎更多地追求本真的色彩,表现出纯洁“美”的同时,又带着些许德国学派的克制的“真”。清晰的呼吸声和指板声若隐若现,与全曲演绎融为一体。演奏家采用略微夸大的强弱对比方式使得现场更具听觉冲击力,以细腻的技巧保持着恰空沉重的平衡感,由此带来的音乐性和智性交织的庄严感跃然“音”上。多层次、多维度的“和谐”仿佛可以触达人类最柔软的内心深处,所有的悲伤、抑郁和这些情愫的变形,再到爆发和冉冉升起的希望在旋律间周而复始地循环着。最后,在归于宁静和恬淡的吉格舞曲中,仿佛感受到巴赫在自己的人生之旅中获得了新生,观众们作为同行人,也一并得到了灵魂的净化与升华。
魏特哈斯的小提琴无伴奏全集不仅是精神上的至高享受,更是与观众一同在极度严谨的音乐框架中,探索无限自由的可能性。直至第二日,巴赫的余音仍绕耳不绝,让我真正理解贝多芬所说的“巴赫不是小溪而是大海”。同样,魏特哈斯的演绎也如一股清流,忠实地还原巴赫本来的面貌,这个时代需要更多的魏特哈斯来维持古典音乐的传统,申城也期待更多魏特哈斯的光临,为申城之春带来源源不断的光和热。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