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文明网:缅怀英烈最好的方式是奋斗

中国文明网微信公号
2024-04-06 14:51
舆论场 >
字号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又是一年清明时节。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宣讲英烈事迹,重温入党誓词……萋萋思绪构成了此刻国人的情感特写,也于无形中赓续着国人家国相依的文化基因。

作为清明节气、寒食节、上巳节融合而成的节日,清明节是万物萌发、吐故纳新的时节,也是洒扫祭奠、追思缅怀的时刻。自然与人文的两层意涵,赋予了清明“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更让其成为中国人独特生命观的一种表达——“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虽然故人已逝,但血脉相连的情感穿越时空,舍生取义的精神生生不息。

每思祖国金汤固,便忆英雄铁甲寒。祭奠英烈或许是清明节人文意义最为深远的表达。诚如网友所言,“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回望我们这个民族化险为夷、由衰转兴的漫漫征程,总有人循着信仰之光上下求索,总有人迎着时代激流重塑个人理想,总有人凭着血肉之躯筑起长城。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约有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无论名垂青史,还是默默无闻,他们的功勋早已铭刻在祖国山河,他们的精神早已实现不朽。作为后来者、承荫者,我们借由清明节的契机,以多种形式集中表达对英烈的感念,就是在宣示一种信念:纵然时光步履不停,世间沧海桑田,但每一位精忠报国的英烈都会被铭记,每一分取义成仁的牺牲都会被仰望。

英烈,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尊崇英烈,就是铸就我们民族的精神丰碑,守护全体国人的信仰基石。也正是着眼于此,在清明祭英烈之外,一系列举措在近些年渐次落地。从设立烈士纪念日,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到建立功勋荣誉表彰制度,加强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和保护;再到亮剑诋毁亵渎英烈行径,大力弘扬英烈事迹和精神,展现了党和国家捍卫英烈的坚定决心,激发了全社会尊崇英烈的广泛共识。在每一次缅怀、每一次致敬中,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一个强起来的中国奠基于无数人的奋斗牺牲,我们应更加珍视和平安宁又充满希望的今日生活。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高的致敬是奋斗。古往今来的英雄烈士,纵然事迹不同,但精神内核都指向了一份朴素的家国情怀。传承英烈精神,根本上要传承这份价值观念,让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让个人价值在国家进步中充分彰显。这看似是一种“宏大叙事”,实则就是具体而真切的生活日常。工作岗位明确了我们的社会坐标,每个人在这里追逐梦想,也在这里为国尽力。“小我”与“大我”,“小家”与“大家”,因此而联结。如果你是基层干部,那就立足一线、为民解忧;如果你是科研人员,那就瞄准短板、矢志攻坚;如果你是白衣天使,那就救死扶伤、仁心仁术……各行各业的人都守土尽责、各司其职,就是对家国情怀的生动践行,英烈未竟的事业就有了精彩续篇。

今天的中国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放眼未来,或许鲜有战争硝烟,但外部挑战的逆风逆水、不进则退的发展关隘,仍在呼唤我们不能丢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必须张扬家国一体的英烈精神。这个意义上,清明的慎终追远又何尝不是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期待更多人能从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光荣。

    责任编辑:王建亮
    图片编辑:陈飞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