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对话90后“观鸟人”:抬抬头看看天,这个事儿就没有坏处
编者按:
穿上户外装、踏上运动鞋、抄起望远镜,这届年轻人正在流行下班后“背着装备去观鸟”。
观鸟,指的是在不影响野生鸟类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观察鸟类的科学性户外活动,如今正从一个小众爱好变成一种新的休闲方式,甚至一种文化现象。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爱上观鸟?观鸟真能让人远离现实压力、得到大自然的疗愈?4月1日是世界爱鸟日,私家地理作者栗子对话了两位90后“观鸟人”:嘎嘣脆和单成,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观鸟故事吧。
文/栗子
90后女生嘎嘣脆有一次去云南沙溪古镇旅游,坐在小河边看到一只鸟,这只鸟全身黑色,长得很普通,和乌鸫差不多。“它本来在喝水,突然就扎到水里去了,潜了一会儿水又飞了出来。当时就觉得很神奇!”
后来她查了一下,这是一只褐河乌,是一种水陆空三栖的鸟,可以在水里面潜一会儿,她以前一直认为只有水鸟才可以做到这一点。
“感觉开始观鸟后,就算和别人去同一个地方旅行,也会比别人看到更多的风景,也会有更多的乐趣。自己有这样的爱好真的是太好了。”嘎嘣脆说。
在河边的褐河乌
29岁的单成是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今年已经是他开始系统性观鸟的第六个年头了,他在国内目击到的野生鸟类已经超过900种。
回忆第一次对鸟类产生兴趣,单成说也没有一个特别具体的契机。他从小就对大自然和动植物比较感兴趣,小时候看的图书基本上都和动物有关。“可能这种热爱就是与生俱来的吧!”
观鸟是通往大自然的免费门票
2019年,单成的一位好友同时也是资深的观鸟爱好者,正式带他走上了“观鸟之路”。
单成的家乡在山西太原,当地的母亲河是汾河,每年冬天都会有很多候鸟飞到汾河湿地越冬。单成第一次观鸟就是这位朋友带着他,前往汾河湿地寻找越冬的候鸟。
“令我惊讶的是,我们附近也有种类繁多的鸟。其中还有个别几种珍稀鸟类,比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鹳等。”
单成拍摄到的黑鹳
嘎嘣脆平日里是一名建筑师兼游泳教练,她利用闲暇时间在上海动物园做志愿者已经四年了。有一次她在动物园的鸟区做科普讲解,“我的搭档对鸟类比较了解,有一位香港来的游客问起他上海的鸟讯,两人聊得热火朝天。”嘎嘣脆在听他们聊天的过程中,也逐渐对鸟类产生了兴趣。
“观鸟就是通往大自然的免费门票。”嘎嘣脆认为,虽然在我们身边就能看到多达十几种鸟类,但在观鸟之前,她觉得鸟就是鸟,没想过它们也有不一样的种属,不一样的生活习性,不一样的居留地。“就好像对植物不了解时,就觉得外面的树不过都是树罢了,而非这棵是梧桐、那棵是桑树。”
嘎嘣脆在上海动物园做志愿者
自打开始观鸟后,她每天出门,便能听到不一样的鸟鸣,看到不一样的鸟飞过,就会知道这只是麻雀,那只是乌鸫,另一只是鹊鸲……“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大自然里,每天都可以观鸟。”
观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需求不断提升,观鸟者想要观察和记录的鸟类范围就会从原本的生活区域逐渐往外扩展。一开始在小区或者周边的公园湿地,后来就到了外地、外省,他们甚至可能会去到国外观鸟。
单成有一次为了寻找绿尾虹雉,特地和几个朋友一起去了四川的巴朗山。绿尾虹雉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也是中国的特有鸟类。当时他们住在卧龙的一个小镇里,从住所到寻找绿尾虹雉的地方,开车要花两个多小时。
单成和朋友们在巴朗山的合照
“那个时候我们每天凌晨三点多就已经出发了,天还很黑,开两个多小时山路,尽管已经开到了山上,却依然是黑天。爬山路也很危险,连续三天每天都是这样,也遇到过下雨、大雾的情况。”
最终,他们只是远远地拍到了一只雌鸟,还有雄鸟在浓雾中行走。虽说结果不是特别好,但他们还在巴朗山拍到了另一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雉鹑。
单成在巴朗山拍摄到的绿尾虹雉雌鸟
单成在巴朗山拍摄到的雉鹑
“一群人为了自己的热爱和兴趣做这么疯狂的事情,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也没有任何的报酬。”对于单成来说,直到现在这样的经历也很难复制。
“作为一个成年人,很多时候做事都要去考虑它的边际成本,要考虑这件事与我而言有什么样的收获,不能仅仅图一个乐,但那个时候的幸福就是很简单、很纯粹。”单成说。
不是生活在钢筋水泥中,而是和大自然有连接
因为观鸟,单成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在此之前,他对自然和野生动物的兴趣很难在生活中和同学、同事产生共鸣。同时,他也有了很多机会去发现自然的神秘。
之前都是走马观花,比较肤浅、宏观地去感受整个景观。但自从接触观鸟之后,每次深入自然,单成说自己就好像开启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我们生活的地球原来有这么多稀奇古怪、有意思的东西!”这种更为细致的发现,让他的旅行体验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就好像吃东西,最基本的层次是得到饱腹感,再高一个层次是为了体验这道菜的滋味,更高一个层次就是品鉴食材,再往上可能就会吃到烹饪技巧以外的东西。所以就感受而言,在观鸟后会有更深、更高级的体验。”
日常观鸟中的单成
嘎嘣脆经常去一些环保组织做志愿者,她也是在此机缘下开始观鸟。“之前闲着没事干可能会点开淘宝看一看买什么衣服,观鸟之后就会思考更多关于自然的东西。”
因为鸟类生活在自然里,每种鸟又有不一样的习性,有的喜欢吃果子,有的喜欢吃虫子……出于对鸟类的兴趣,她也开始逐渐了解各种植物和昆虫。
“慢慢就能感受到自己身边是一个越来越大的圈子,而不是充满了物质。而且观鸟对身体很好,周末去逛个公园,抬抬头看看天。这个事儿就没有坏处,都是好处。”
嘎嘣脆看到的暗绿绣眼鸟
鸟是一种很常见的动物,大家每天都能看到,是我们生活中的同伴,和人类共享这片天地。“我会感觉到自己不是生活在钢筋水泥中,而是和大自然有连接的。”嘎嘣脆说。
大多数人不太清楚自己生活的城市周围有什么样的野生动物,但其实珍稀的野生动物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单成本身是环境教育领域的从业者,他想把观鸟和自身工作结合起来,引导更多的人去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去了解我们居住的城市里面不仅仅有人类,也有其他多样的生命。
希望所有鸟儿都有自由的天空
近年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鸟类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但它们仍旧会因为人类的行为受到伤害。
例如在城市中,鸟类因玻璃透明与反光的特性,无法辨认出玻璃的存在,从而与建筑尤其是玻璃窗户相撞,导致受伤或死亡,俗称“鸟撞”。
鸟撞留下的鸟类残骸
还有一类是“鸟网”问题。鸟网有防鸟网和捕鸟网两类,防鸟网防止鸟进入,不会把鸟缠住飞不走,但是捕鸟网会粘住鸟,而且会越挣扎越紧,到最后鸟可能就没命了。
在乡下,使用鸟网是防止鸟类去吃农作物,但也有人是蓄意捕鸟。鸟网市场不规范,很多农户可能是出于防鸟的目的,但是在农贸市场上买到的大多都是捕鸟网,农户也不知道区别就直接使用,导致误伤鸟类。
捕鸟网
去年端午节,嘎嘣脆在上海参加了一场“野羽自然”的活动,跟着创办人朱老师去到浙江嘉兴的乡下护鸟。她在鸟网上看到一只挣扎中的小麻雀,就把它救下来了。刚开始嘎嘣脆觉得它状态还可以,就尝试着放飞了一下,但小麻雀飞了两下就掉下来了。
缓了半天,小麻雀还是不见好,嘎嘣脆就把它带回家疗伤。带回去的时候还是好好的,第二天醒来发现它已经不行了,这件事让她难过哭了。
“它虽然只是一只普通的麻雀,不是非常漂亮亦或是非常名贵,但是它因为我们人类架设鸟网的行为死掉了,就很难过。”嘎嘣脆说,因为鸟类有天敌,单单是繁殖、活下来,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有人去伤害它们,真的是太不好了。”
嘎嘣脆当时看到的小麻雀
大多数观鸟人还是更偏向于在自然里看到鸟。嘎嘣脆有一次去中山公园观鸟,听到几声很好听的鸟鸣,顺着找过去,却发现是一只笼养的画眉。“心里还是挺难过的,它的同类都有自由的天空,但是它只能缩在那么小一个空间里。”
嘎嘣脆说,因为笼养鸟基本都是从野外抓捕来的,并不像家禽是规模养殖的。一旦有买卖就会有伤害,在抓捕的过程中,不是所有的鸟都能健康地活着,在过程中可能有一半以上就死了。
同时,抓捕会导致这些鸟的种群退化、数量越来越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国家也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根据盗猎的数量进行量刑。
“有时候看到笼养鸟还是有些难过的,因为平时看的都是自由的鸟,这可能也是我们打工人向往的状态吧。”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