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路边祭扫引发火灾,媒体:文明祭扫不会减弱缅怀情感

辛音/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31 17:13
舆论场 >
字号

清明节将至,很多市民提前祭扫,但不文明祭扫行为依然随处可见,其中有些还引发了火灾。据北京晚报报道,3月29日上午10时许,北京通州群芳南街路边草坪上,刘某携带纸钱、香烟等用品祭拜亲人,在点燃祭扫用品后,大风将燃烧的纸钱吹至杂草丛中,引发火灾;11时许,通州张家湾镇皇木厂村南侧树林内,两名王某以点燃纸钱的方式祭祀逝者,后引发火灾,并造成经济损失。目前,三人均被通州公安分局行政拘留。

北京日报 视频截图

按照传统习俗,烧纸上香是清明祭扫的主要形式。应该尊重民风民俗,但不代表没有地点限制。近期,街头巷尾烧纸上香的有所增多,路过的市民不仅能见到一堆堆的火光,还有随处飘洒的纸灰和没处理干净的祭品。纸张和不易降解的祭祀品燃烧之后,不仅造成空气污染,在街边、树林等地抛撒和焚烧祭祀用品还可能引发火灾。几乎每年清明期间都有这样的案例,必须引以为戒。祭扫的方式不该煞风景,更不可逾越安全的底线。

清明追思,呼唤更绿色、更安全、更文明的仪式感。近日,首都文明办发出《理性追思,文明祭扫》倡议书,除了倡导市民强化安全意识、杜绝路边烧纸祭祀,还列出了多种文明祭扫方式供市民参考。例如,鼓励选择鲜花祭祀、植树纪念、网络祭扫、代为祭扫等方式代替烧纸钱、点香烛等习俗;推广节俭办丧,简化丧葬仪式,支持骨灰撒海、自然葬等生态安葬方式;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参观烈士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学习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绿色祭扫,不会减弱缅怀的情感,而且能让节日更加凸显“清明”本色。

清明在情不在形,祭扫在心不拒新。自有清明节以来,祭扫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知发生了多少变化,在北京这样的现代化大都市里,祭扫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既要满足市民的祭扫需要,又要契合城市的文明风尚。去年清明节期间,“文明北京”公众号推出“寄情在云上,追思在心间”线上活动,得到许多市民的响应;在八宝山殡仪馆老山骨灰堂北侧广场,“亲情祭祀·水溶祭情”活动中象征哀思的信笺、纸船、柳枝、风铃等,成为不少市民的选择。今年,为强化文明祭扫,八宝山殡仪馆共推出63项服务举措和多项殡仪服务组合,进一步完善惠民便民的殡仪服务。祭扫高峰期间,首都文明办每天组织805名公共文明引导员,在公墓、陵园及10条扫墓专线周边公交地铁站台、路口等开展文明引导服务。在各方接力协同下,从简从俭、便民惠民的祭扫方式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并因此固化为新的传统。

清明节体现了中国人重视亲情、敬重祖先的情感追求,寄托着一代代人缅怀先烈、赓续血脉的人文精神。领悟清明节本身的内涵,比追求传统形式重要得多。移风易俗的文明祭扫,不仅不会减弱缅怀情感,反而更加契合慎终追远、敬重生命的内涵。

    责任编辑:王建亮
    图片编辑:施佳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