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红遍全国的喜剧人,爱上“小人物”

2024-04-02 07: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谈心社社长

提起常远,人们很熟,但又似乎不熟。

熟悉的,是他饰演过的角色——春晚舞台上的“美男子”,《夏洛特烦恼》里的孟特娇,《温暖的抱抱》里的鲍抱......

不熟的,是常远这个人——除了作品之外,他几乎不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

而这也正是常远的追求,观众记住角色,而非他自己。

“戏红人不红”,在他看来甚至是一件最好的事,因为他可以躲在荧幕之后,如普通人那般静静追求、勾勒自己的梦想。

不仅演戏——

属于常远的人生,就是一个从“大”到“小”的深入表达。

很少有人知道,常远其实出生于著名的相声世家,是典型的“名门之后”。

太爷爷常连安是“常派”相声开创者,创立了培养了众多相声大师的“启明茶社”,爷爷常宝华荣膺过「牡丹奖」终身成就奖,也是我国著名相声艺术家。

常远作为家中长孙,从小聪慧伶俐,也一直被爷爷当作“常派相声”的第四代传人培养。

3岁时,常远就开始跟着爷爷常宝华学相声,6岁时,就和爷爷一起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赢得满堂喝彩。

如此起点,在相声界,常远堪称前途无量。

但他却在成年后,远离了相声表演。因为他并没有在相声中看到自己的梦想,也不愿意自己的人生就靠世家名号混日子。

回望常远的少年时代,几乎都是在相声中长大,爷爷常宝华对他如传统相声师徒般,一直秉持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态度,要求极为严厉。

从背台词,背段子,甚至每一个字的节奏,常远都必须做到完美,否则就要一直重来。

一个字说错了就被痛批是常事,有时甚至是当着整个剧团或是一大家子的面,在这种高压下成长起来的常远,开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新可能。

于是在成年后,常远选择了走自己的路。相比继承相声世家的名号,成年后的他更想成为一位喜剧演员。

2005年,常远离开文工团,独自考去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成人教育班,开始了完全不靠家里,独自打拼的追梦生涯——

为了生活,他客串过婚礼司仪,跟草台班子在庙会、洗浴中心、酒吧说相声和双簧,同时,也辗转一家家剧组和剧团推销自己。

虽然舞台上说学逗唱、口才洋溢,但现实生活中,常远并不擅长言辞。

如此打拼4年,他才终于在2009年应聘到了开心麻花剧团。

而在开心麻花,常远那些平凡但真实的打拼经历,以及少年学相声时的日日苦练,也慢慢化作了常远表演和创作的养分,让他的喜剧梦想得以绽放。

短短两年时间,常远就成了开心麻花的骨干演员。2011年,常远作为主创的喜剧《旋转卡门》,更是在北京大火。

也为他再次敲开了,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作为喜剧演员的春晚大门。

2012年、2013年,常远连续两年登上春晚,并且都发挥极为亮眼,他独自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喜剧之路。

而他的喜剧梦想,也由此开始往更远的地方前进。

成名之后,常远开始了多维度的喜剧事业,是舞台上的喜剧演员,也是荧幕中的电影演员,是喜剧电影导演,也是舞台剧导演。

但他依旧保持着初心——

为普罗大众创作喜剧,作品也依旧聚焦于平凡的小人物和小角色。

作为演员,常远接戏从不看番位,也完全不挑食,演过各种各样的小人物,《夏洛特烦恼》里的孟特娇,《西虹市首富》里的文化人柳建南,《我和我的父辈》里的汽车销售经理,《摇滚狂花》里的摇滚中年大崔......

在表演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他却能将角色塑造到极致。

在常远看来:人物的戏越少,表演就得越细腻,如此才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尽量刻画好自己的人物。

不仅接戏时,在常远自己创作的作品里,主角往往也是各种小人物,并且每一次创作都无比投入,做到极限。

《欢乐喜剧人》时期,常远代表开心麻花出战,无论前期剧本、舞美灯光还是登台表演,常远都亲力亲为一个不落。

而12期节目中,每一期作品常远也都挑战了不同的角色。

第一期作品,常远就大胆涉猎了战争题材:《圣诞停火》。该作品根据真实故事改编,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圣诞夜,敌对双方在交战时刻突然停火,并成为了“短暂的朋友”。

作品中,常远的视角依旧是战场上的普通士兵,而非什么军官将领——

他扮演了一个因误入敌方阵营、随机应变假扮成圣诞老人的小士兵,也通过喜剧的形式,展现了战争时期两方普通士兵共同的人性光辉和反战心愿。

这个作品在当期节目中就赢得了冠军,也获得了广泛共鸣。

而节目中,常远后续的作品也通过空巢老人、地铁乘客等小人物视角,不断反映社会现实,贴近着观众的内心。

舞台之外,作为电影导演的常远同样,2017年,他决定执导喜剧片《温暖的抱抱》。

为此,他潜心在家创作三年,几乎没有接任何其他工作,甚至快花光了自己原本的积蓄,只为创作打磨自己的作品。

而这部影片最终也收获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影片中,常远饰演一个既有强迫症又有洁癖的极端完美主义者鲍抱,因长期遭遇周围人的冷眼,身边空无一人的孤独感,几乎让他要放弃自己的人生。

鲍抱之外,影片其他角色也都是各种社会边缘的小人物,有着不同的心结。

比如没有安全感、随时准备跳伞的前线记者、困在自己角色里不能自拔的京剧演员、分分秒秒都在强行摆拍的平面模特......

他们不是鲍抱,他们也都是“鲍抱”。

正如常远在采访中所言:每个人都是“鲍抱”——

“我就是把鲍抱、安全、炸弹这些角色作为我们普通人的一个缩影,可能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孤独、焦虑或者缺失安全感这些情绪,然后大家在这些角色身上或许能找到一些共鸣。”

常远希望能够通过电影传达一种治愈一切的爱,让观众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充满善意的。

也希望观众在喜剧和大笑之外,还能收获到一份共鸣、感动和力量。

而这也正是常远始终秉持的作为喜剧人的责任感:“我们做的就是一个个的小人物,有喜也有悲。”

原标题:《红遍全国的喜剧人,爱上“小人物”》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