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改革开放40周年 | 模特风波:美的启蒙与道德争论
编者按:关于模特的争议,远不只是美术的问题,而是社会观念发展的折射,是文化浸润人心的一面镜子。艺术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的结构和素描,也不应仅仅是局限在学术专业内的讨论,它关乎大众审美素养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
【导读】
模特风波:美的启蒙与道德争论
撰文:于园媛
1988年前后,南京市六合县农村22岁的年轻姑娘陈素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人们热议的缘由是,因为在艺术学院当女模特,陈素华遭到村民“鄙夷的哄笑,放肆的羞辱”,由于每天都有人到家中指指戳戳,竟然导致精神失常。
女模特居然被人言逼疯了!南京《周末》报最早对陈素华投以关注,长篇通讯《一个女模特儿的悲剧》1987年11月14日发表后,引起巨大的社会震动。1988年1月27日,新华社播发图片报道《一个女模特儿的悲剧》。2月3日,新华社发表关注陈素华事件的长篇通讯,当天《人民日报》刊登据此稿编发的报道《七十年前模特风波重演 陈素华被愚昧人言逼疯 刘海粟激动地说:反封建任务还十分艰巨》。在此前后,《光明日报》也跟踪刊发了此次模特风波。
“当模特儿就是卖身,就是当娼妓”,陈素华的村民邻居甚至父母家人的言论,深深地刺痛了当时正在香港访问的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刘海粟。报道记述,他在电话里对记者说:“关于模特儿的斗争,70年前就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70年后的今天,模特儿的处境仍是这么艰难,说明反封建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刘海粟先生说的70年前,是一番惊涛骇浪的景象。
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民主与科学的思潮在中国大地上兴起。蔡元培等教育家提出“美育”理念,提倡建立一些现代美术学校,以美的教育来破除人们的迷信之心。
青年刘海粟早在1912年冬天,刘海粟就与同伴一起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刘海粟十分关注西方艺术,对色彩学、透视学、构图学、艺用人体解剖学、写生、素描等十分重视。1915年,上海图画美术院为加强学生造型基本功训练,率先使用男性人体模特。1917年,学生习作展览因有人体形象,引起前来参观的女校校长怒骂“刘海粟是艺术叛徒,是教育界的蟊贼!公然陈列裸体画,此大伤风化”。不久之后,刘海粟逆流而上,托朋友四处辗转,找到一位敢于全裸的女模特,将中国美术教育向前推进一大步,但也遭受了来自各方的压力以及骂名。1924年,上海美专学生饶桂举在南昌举行绘画展览,陈列了几张人体素描,遭到江西警察厅的查禁。1925年,上海市总商会会长朱葆三以及市议员姜怀素,要求上海美专废除模特写生。第二年他们得到了五省联军司令孙传芳的支持。刘海粟和他的朋友们在媒体上抗议,据说孙传芳大为光火,下令通缉刘海粟。刘海粟到法租界避难,最终以“侮辱人格、有伤风化”为由被罚洋50元。在进步舆论的支持下,当时的美术教育工作者不畏强暴,据理力争,军阀势力最终才被迫让步。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封建思想如沉疴痼疾。鲁迅先生曾对社会陈见发出“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的尖锐批评。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下,以模特写生为学生素描基础的美术教育一路坎坷。
新中国成立后,美术界曾就如何正确使用模特和画模特的不同方法,展开过学术讨论。个别人提出过禁止使用模特的意见,受到了毛主席的批评。1965年,毛主席对这个问题作了重要批示,指出,男女老少裸体模特儿是绘画和雕塑必须的基本功,不要不行,加以禁止,是封建思想,是不妥的。不过,在“文革”期间,美术院校正常的教学活动依然受到冲击,模特写生也被禁止。
改革开放后,美术院校陆续恢复正常招生和教学。关于人体模特能否使用的问题,美术理论家邵大箴、钱绍武专门在《美术观察》杂志撰文,为人体模特正名。针对社会上大多数人提出的为什么要用模特写生,为什么要用真人而不能用石膏像或照片,为什么非要脱光等问题,钱绍武条分缕析进行了十分耐心地解释。比如对于非专业人士最容易质疑的“全裸”,钱先生说:
“有一个为大部分不搞专业的同志们所想不通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非要全部脱光不可,连小裤衩都不能穿?人体的全身动作是由头、胸、盆骨三者的不同方向和转折所决定的,因此要准确地判断全身的变化就要能清楚地确定头、胸、盆骨的相互关系。……仅从肌肉大形来看,都不易确切判断盆骨的倾斜变化,何况再穿上裤衩呢?”
“但是,有些同志总觉得这种做法不妥。他们提出弄个小布兜总是可以的吧?当然,如果非盖不可,那也是可以盖的。但据我们的经验,这么盖上点,其实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还会产生相反的作用,所谓‘欲盖弥彰’。”
尽管如此,由于世俗偏见和伦理环境,从上到下的质疑一直没有终止过。
1984年1月21日,为矫正对美术写生模特的非议,《光明日报》头版刊发钱绍武先生的文章《不要把画裸体模特儿视为淫秽》,标题直截了当,内容煞费苦心。钱先生再次强调:“我们主张现实主义的艺术、强调反映社会主义新人,这就需要对人的体格、动作进行科学的研究。这是绘画、雕塑的基础训练,‘不要不行’。虽然也有无耻之徒把裸体的艺术品和练习另派用场,或者在画裸体画时有不轨行为,但这是另一范畴的问题,要另行处理。千万不能因噎废食,把必要的艺术科学也一并取消,不能一看裸体作品就视为淫秽。”
理念,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艰难前行。
1985年初,上海戏剧学院公开招聘人体模特,报名者挤破门槛,不到半天工夫,500份报名表已全部发完。198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陈醉的科研成果《裸体艺术论》出版,引发轰动。1988年末至1989年初,“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次史无前例的展览,万人空巷。
但这并不代表人体模特、人体艺术能够完全被国人所接受。陈素华的悲剧还是出现了。
陈素华风波引起舆论震动之时,92岁的刘海粟先生还在不遗余力地为心中的“美”鼓与呼。他立即向南京汇寄1000元港币,为陈素华治病尽微薄之力。同时还在《人民日报》撰文《缘何又起模特风波》。重新翻回1989年5月20日的《人民日报》,还能感受到这位大半个世纪前自称“艺术叛徒”的老人的惊讶和忧思之情:“至乃使我大为惊讶者:一则是直接施虐于模特儿的人,致使人身、名誉受损,而超然法外未受新闻舆论批评教育;二则至今未被司法当局问讯;倒是画家的艺术创作成了被诉讼之事由,是粟所以大惑不解者。”
各大媒体对陈素华进行了声援,并从科学教育、艺术与道德的关系、人体艺术源流考等角度进行美育普及。《人民日报》在《模特儿与国情》一文中说:“艺术用的人体模特儿确乎是从西洋油画的素描引进的,但真的就不合我们的国情吗?我们的国情究竟是什么?尺子不同,答案也就不同。用僵化的观点看国情,就会把‘大锅饭’‘铁饭碗’视为国情。而用实事求是的、发展的观点看国情,那就必定认为非改不可。”
《光明日报》跟踪报道了《献身艺术 不被理解 屡遭歧视 苦经难念 南京市一些人体模特儿处境比较艰难》,并配发评论《多一些理解 多一些尊重》。《光明日报》刊发邵燕祥长文《人与美:人体艺术琐谈》呼吁:“这不仅是艺术鉴赏的启蒙,也是美的启蒙,道德的启蒙,科学的启蒙。”
一位正值芳龄的女模特的凄惨命运,刺激了公众的神经。陈素华以一种悲剧的形式,把艺术审美的话题拉到前台。几十年过去了,美术模特变成艺术院校教学正常环节的一部分。艺术创作的氛围更加自由,形式也更加多元。在持续的艺术启蒙之下,在多种维度的艺术思潮交织、碰撞之下,人们不再以单一固化的思维看待艺术创作,而是采取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回顾当年的模特风波,刘海粟先生的话言犹在耳:“画人体模特儿是学美术的基本功。它能表现活泼泼的一个‘生’字。人体的曲线自然和谐,人体的颜色能完全表现出一种不息的流动,变化很微妙、很复杂,所以就有美的意义,美的真价。”
在艺术多元的新时代,“美”的观念在拓展,艺术家仍在不断探索新的边界,也会遇到新的争议,但人们慢慢学会用文明社会的规则要求自己,用科学的眼光打量世界,用包容的心态探求未知,学会以健康的情趣欣赏美,以高尚的情操理解美。
刘海粟与人体模特画像【旧报章】
七十年前模特风波重演
陈素华被愚昧人言逼疯
刘海粟激动地说:反封建任务还十分艰巨
文/古平,原载《人民日报》,1988年2月4日
长篇通讯《一个女模特儿的悲剧》去年11月14日在南京《周末》报发表后,引起巨大的社会震动。人们对至今仍缠绕着人们头脑的封建意识大加挞伐,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
许多人在来信中这样疾呼:“刘海粟先生70年前曾为之困扰、抗争的模特儿风波,还要在中国大地上延续到何时?”“八十年代仍接连不断地发生模特儿的悲剧,这是愚昧无知向现代文明的严重挑战!”“美术家的成就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为什么模特儿往往成了牺牲品?”
这又一个惨遭厄运的模特儿名叫陈素华。1985年初,19岁的她经人推荐,被招进南京艺术学院当模特儿。1986年5月8日,由于气候多变和过度劳累经常感冒、发烧的陈素华突然昏倒,被学校送到医院,由病毒性感冒发展到散发性脑炎伴发精神障碍,住院108天。1986年8月下旬,小陈病愈出院,回到六合县农村家中养病。
一次,她到邻居家看电视。人们从电视里看到画家画模特儿的场景,追问她是不是也这样给人画的。她惊惶地点头。这下糟了。鄙夷的哄笑,放肆的羞辱立刻向她袭来。一位老奶奶抱怨说:“姑娘,你就是去要饭,也不要去卖身呐!”父母和家人没有一句安慰话,他们也认为当模特儿就是卖身,就是当娼妓。村子里出了“大新闻”,远近轰动,天天有人跑到她家指指戳戳。
陈素华又一次发病了。她颠来倒去只说一句话:这是艺术,艺术!她跑上公路不顾死活地拦汽车,凄厉地喊:“我要去南艺!南艺!”
已经与陈素华终止合同关系的南艺,从她回家后停发工资。她的生活费没有了着落。
正在香港访问的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刘海粟,听说在南艺当模特儿的陈素华被逼疯,十分惊讶,十分激动。他在电话里对记者说,关于模特儿的斗争,70年前就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70年后的今天,模特儿的处境仍是这么艰难,说明反封建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刘海粟解释说,画人体模特儿是学美术的基本功。它能表现活泼泼的一个“生”字。人体的曲线自然和谐,人体的颜色能完全表现出一种不息的流动,变化很微妙、很复杂,所以就有美的意义,美的真价。
刘海粟还立即向南京汇寄1000元港币,为陈素华治病尽微薄之力。
近日来,全国各地的人士也纷纷来信,从道义上支持陈素华,从经济上帮助她。一对退休的夫妇写信说,愿收养她做女儿,供她读书。
然而,大批来信中也有人对美术教学要用人体模特儿很不理解。有人认为模特儿不适合中国国情,有人提出模特儿为什么不可以穿上健美服,为什么不可以让女性摄影者先摄下模特儿的照片,然后让学生照着画。
当然,也有人和70年前一样,大骂刘海粟,大骂南京艺术学院。
历史的重复,不是很值得人们深思么!
(选自《报章里的改革史》,刘昆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0月版。)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