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对话|甘南州文旅局长马文涛:脱稿演讲的秘诀是文稿要自己写
“天水出彩,甘南出马,甘肃出圈……甘南是大美青藏锦绣园,如果说进藏旅行是一种瘾,甘南就是最好的解药……甘南是黄河上游生态园,回首黄河第一弯,落霞染红昆仑山。波澜壮阔的黄河,从青海的巴颜喀拉一路奔腾东进,在甘南州玛曲县划出433公里的优美曲线,书写了黄河浩荡……”
不久前,因为一段在天水推介甘南文旅的脱稿演讲视频,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马文涛火出了“圈”。
近日马文涛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近年来多地文旅局长“出圈”,但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因为脱稿演讲“出圈”。“我们日常工作很多,每天停不下来,来不及去体会‘出圈’带来的是压力还是喜悦。‘出圈’后的心情很平静。”
由于甘南州属于生态保护区,且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旅游是甘南州的首位产业。担任文旅局长四年,马文涛对甘南的山水风物、文化民俗资源已如数家珍。
马文涛工作照。 本文图片均为 受访者 供图
谈到他能够文采斐然、饱含深情地脱稿推介甘南文旅的秘诀时,马文涛说,最大的秘诀就是稿子必须自己写。因为自己写稿,会进行词语的推敲,写完印象会比较深刻,能记得从头至尾的大概内容,也能更好地把握住演讲的情感节奏。
同时,作为一个在甘南工作18年的人,他确实对甘南很有感情,有时坐车或者晚上睡前,他也在想怎么写出好的宣传文案。他甚至还学会了写歌作曲,希望通过原创歌曲来推介甘南,带动甘南文旅发展。
以下为澎湃新闻与马文涛的对话:
“文旅推介演讲是我的工作常态,没想过会火”
澎湃新闻:你此次火出圈的演讲,是在什么活动上讲的?你的演讲文采斐然且饱含深情,你是不是就是甘南人、对甘南很有感情?
马文涛:那是3月21日在天水,属于甘肃省文旅厅一次全省总动员、助力推广天水麻辣烫的活动。形式上有街头路演、行进式表演,也有固定舞台上展示民族歌舞,以及文旅资源推介等。
当时,我们甘南组织了一个文艺小分队去演出,还带了我们的文创产品、地方土特产。活动的推介环节,我上台做了一场4分钟的推介天水与甘南的演讲。对我作为文旅人来说,这是一项很正常的工作。当时甘肃文旅厅的官方社交平台账号发布了这段演讲视频。我没有想过会因此而火。
至于说演讲的文采与深情,我个人认为,推荐文化旅游,最重要的一是文化,二是旅游资源。所以每次推荐演讲中,我比较注重文化和生态资源融合,希望赋予我们的自然景观景点一些人文寄托。再带着感情推介,听众可能会觉得深情款款。
我不是甘南人,是甘肃庆阳人,但我在甘南工作18年了。我最早在乡镇工作,后来在甘南州党委办政研室工作,到2020年3月担任甘南州文旅局长后,真正开始接触文旅工作。我对甘南确实很有感情。
就像我在推介演讲中讲到的,甘南是“大美青藏锦绣园”“黄河上游生态园”“民俗文化大观园”“绚丽西北后花园”“红色信仰励志园”和“东方世界伊甸园”。这几个定位我觉得是比较准确的,但还没有把甘南所有的气质、形象和内涵完全挖掘出来。甘南是一个真正具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气质的地方。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人自然而然就美了。在这样一个环境,人会情不自禁获得情感的共鸣。
作为一个甘南文旅人,我觉得这是我们的幸运。
“坐车或睡前有文案灵感时,会马上记录下来”
澎湃新闻:你的演讲内容像散文诗,这是因为你对甘南的文旅资源、文化特色都已经了然于心,还是因为提前写好文稿背下来了?
马文涛:作为文旅局长,对甘南的家底要能如数家珍是最基本要求,也是我的职责所系。在对甘南生态家底和生态家当熟记于心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对这一切产生感情。
脱稿演讲的话,必须自己写稿,才能有自己的文风和节奏。加之我已经对要介绍的景观、风物、文化带入了感情,介绍起来就会有情感的起伏变化,听众听起来会觉得比较生动。
而且,自己写的东西在脑海里会留下大概印象,演讲中就算脑子突然卡壳,也能迅速找到能顺着讲下去的点,不至于在台上陷入尴尬。
另外,这也跟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就对自己的文旅资源了然于胸有关。平时招商引资,在跟客商交谈介绍过程中,也需要我们做到介绍的内容能吸引人。
澎湃新闻:我注意到甘南文旅的社交媒体账号也很受关注,其中发布了不少你推介甘南文旅的视频,基本也是脱稿且富有文采和激情,这些也是你自己写的文案吗?甘南文旅有没有文案团队?
马文涛:我们有一个拍摄和视频制作团队,取名叫新媒体中心,但没有专门的文案团队。新媒体产品的文案是新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自己写的。我的视频文案一般是我自己写的。
以前我在州党委政研室工作时,因为经常要写材料或者讲课,养成了每时每刻都在思考的习惯。毕竟好的文章不是坐到桌前,打开电脑之后就能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一气呵成写出的,更多靠平时的大量积累以及对一些瞬间灵感的捕捉。这样,真正要写文章时,才有内容可写。
这样的思考习惯被我延续到了现在,所以我坐在车上,或者晚上躺在床上时,也会想我的视频文案要怎么写。要是突然有文案灵感了,我会在手机记事本中记下来。
澎湃新闻:我注意到你今年已经出了好几期“局长这样说甘南”的短视频,这个是你有好的想法了就出一期吗?
马文涛:有好的想法了就出。但因为工作还要有节奏感,所以有时没想法也得强迫自己有想法出一篇。
原来,我计划一周出一期,不过最近领导希望我一天出一期。我说,工作太忙了,一天一期出不了,没时间拍。好在我前面储存了几期视频,可以一边发库存,一边创作。
马文涛工作照
“脱稿演讲的最大秘诀是稿子必须自己写”
澎湃新闻:你首次脱稿演讲是在做文旅工作之后吗?
马文涛:我以前在政研室工作时,因为经常需要脱稿讲自己的思路、想法,养成了比较好的思考表达习惯。
但我真正第一次在大规模推介会上脱稿演讲,是去年4月在第11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的推介会上。那次我代表甘肃作推介,所以提前准备了稿子并且为脱稿演讲下了些功夫,做到了要讲的内容都烂熟于心。
当时的想法是,接到了任务就要尽力去干,不图出彩、出圈,但一定不能出问题。
那次我发现,脱稿可以拉近和听众的距离,宣传效果不错。之后,我就尝试在工作中能脱稿尽量脱稿讲。
澎湃新闻:关于脱稿演讲,你有哪些可以分享的技巧或秘诀?
马文涛:我觉得最大的秘诀就是稿子必须自己写。
自己写稿子,会有词语的推敲,写完印象会比较深刻,能记得稿子从头至尾的大概内容。有时间再背一背,之后自然就比较容易脱稿了。但如果是念别人写的稿子,你再怎么绘声绘色、情感投入,可能还是像缺点什么。
澎湃新闻:你写文旅推介稿,一般会花多长时间?每篇都会反复打磨吗?
马文涛:一般写一篇两三千字的稿子,大概要用一个小时。但这是在我对日常灵感有碎片化的记录、积累的基础上。
写完稿子要想脱稿,需要自己多朗诵几遍。这个过程中,除了要推敲有些词是不是恰到好处,还要注意有些词语的发音在演讲中会不会打架。所以我写完稿后,对细节会反复修改。
澎湃新闻:你本身是不是比较爱好文字工作?
马文涛:天天写东西,就会有左写右写都感觉不对的时候,也会很绝望、很烦。我觉得,从事文稿写作工作,绝望比喜悦要多一些,但绝望之后如果能出一篇让自己非常满意的文章,那种喜悦的心情也挺好的。
所以,也不能说我有多爱文字工作。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工作就在这里,且花钱请人也未必能写出合适的内容,只能本着对工作认真负责、全力投入的态度,自己去完成它。
“没想过要‘出圈’,火了后内心很平静”
澎湃新闻:你这次脱稿演讲火了后有什么感觉?
马文涛:其实没有什么感觉。
当视频发出的第二天早上,我一觉醒来看到视频被各大平台转发时,内心其实很平静。
我没想过把自己推火,也没想要去当网红文旅局长。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让人知道我们甘南文旅,带动更多的人来甘南旅游,让我们的百姓能从文旅产业里获得一些红利。
而且我今年已经42岁了,没想过、也没有那种迫切的心情想去把自己推得多火。
澎湃新闻:这几年各地文旅局长都很“卷”,希望通过自己“出圈”带动文旅发展。你没有研究文旅局长要靠什么才能出圈吗?
马文涛:没有想过。现在各地文旅局长确实都比较“卷”,大家为了文旅事业确实是尽力了,豁出去了。但我此前并没有要通过什么方式让自己火出“圈”的打算。
因为我知道新媒体传播中有不可预见性,当你想要打造一个网红、朝那个方向去努力时,可能往往不尽人意,结果甚至与预期的相差甚远。
当然,如果我有一些推介甘南文旅的视频能火起来,我觉得也挺好的,因为它能服务、带动甘南文旅发展。
我的原则是,只要对甘南文旅有益的事,就去尝试。能出圈我们就出,只要大家喜欢,对我来说也是件很幸福的事。但前提是,我们抵制低俗、媚俗、庸俗的东西。
澎湃新闻:这一次出圈给你带来哪些压力和动力?
马文涛:压力我觉得没有,一切顺其自然。压力一定是眼前的事或是明天的事带来的,昨天的工作已经过去了,一般不会再造成压力。
而且,很多媒体包括网友都给了我比较正能量的评价,所以不会有压力。就算有人给了负面评价也没事,那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种促进,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另一方面,我们日常工作很多,总有工作在等着你去干,每天好像都一直在往前奔跑,来不及去体会“出圈”带来了压力还是喜悦。
动力的话,我觉得“出圈”后肯定会想下次要做得更好,这算是一种正向激励。
自学写词作曲,希望原创歌曲能带动文旅发展
澎湃新闻:我看网上评论区有网友说,你会写歌,词和曲都会创作?网上的《握住世界的手》《格桑梅朵》《玛吉阿米》等近20首歌都是你为甘南创作的吗?
马文涛:我接触歌曲创作是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大概是2009年,我还在扎尕那所在的甘南州迭部县委办工作。
当时迭部在积极发展旅游业,县委书记提出了一个口号——“一首歌曲唱红迭部”,组织大家写歌,我因此写了《握住世界的手》。那时我还不会谱曲,只写了歌词。此后,我又陆续写了《玛吉阿米》《格萨尔王》《同舟》和《尊严》等几首歌词。作词过程中跟作曲的人有了很多交流,后来学会了作曲。之后,从《格桑梅朵》开始,到最近的《脊梁》《山谷里》,歌词和曲都开始自己作了。
当时学作曲的原因是,请人为歌词作曲要花钱,而且成本很高,想要完成一首好的歌曲,代价不小,还不一定能唱红。为了节约成本,后来就自己作曲了。
我想的是,别人的成功案例,一定要借鉴学习。像《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神奇的九寨》、《大阪城的姑娘》和《彩云之南》等,都是一首歌概括一个地方,甚至带火一座城。我们受到启发,感觉一首歌曲在流传的过程中,就是在游客心中“种草”的过程,希望通过原创歌曲带动甘南文旅发展。
澎湃新闻:除了创作歌曲,你还有别的爱好吗?
马文涛:没有。
其实我最大的爱好可能是想睡觉。我现在经常躺下后睡不着,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很多东西快速飞过,特别在有工作没有完成时,心里像有块石头不落地。这导致我睡眠质量很差。
希望以文塑旅,让山水能走进游客心里
澎湃新闻:为了带动甘南文旅发展,你还想过哪些招?
马文涛:我个人的思路是,文旅工作首当其冲的是要做好宣传推荐,因为酒香也怕巷子深。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既是人生三重境界,也可看作旅行的三重境界。
文旅宣传界有句话是“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思考的是怎么使文旅产品能让游客感受到情感共鸣,形成互动,把“草”种到游客心里,让花能开到游客心尖上。
甘南的生态、文化资源都非常丰富,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甘南文旅是沉寂的。我觉得其中一个原因是宣传工作做得不尽如人意。所以,走上文旅局长岗位后,我首先想到的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宣传,以宣传带动人气,以人气带动商气,以商气旺文旅市场。
只有市场旺了,社会资本投资才会跟进,自然也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建设。这样才是文旅局干了自己应该干的事。如果文旅市场没旺起来就去培育业态,可能会导致资源浪费,风险也很高,一旦赔了就很难交代。
我们另一个工作重点是围绕“三态”——生态、业态、情态来展开。
生态就是我们的山水、动植物等,关键在找准哪些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资源,打好差异发展牌。在此基础上,我们培育业态,尽量让社会资本来运作、来培育业态。情态是与文化结合在一起的,文化的力量能持久存在,文化旅游文化在先,要以文化赋予旅游业不一样的生命力。
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山水是不会变的,但其中被赋予的文化可以变。比如一首歌里的某个旋律或者一句歌词,能带给人诗和远方的想象,会在人的心里产生微妙的作用。我们一直在考虑,如何让甘南山水走进游客的心里。
澎湃新闻:你每次演讲提到的,是甘南最想推介给大众的文化山水吗?
马文涛:是的。但一段四五分钟的演讲没办法把甘南文旅的特色一一罗列,我们只能粗线条去讲述。在不同场合,推介的内容也会有所变化,不可能一篇推介稿“走天下”。
我演讲中的“天下黄河第一弯”,说的是甘南的阿万仓湿地。黄河发源在青海,成河在甘南。黄河进入甘南玛曲后,以180度的大转弯形成了长达433公里的“天下黄河第一弯”。站在那里看雪域高原上气势磅礴的生态景观时,内心会很激动。怎么表达?我想到的是“回首黄河第一弯,落霞染红昆仑山”,希望赋予自然景观文化生命。
比如,甘南冶力关景区正在创建5A景区,我们的宣传口号是“沧海迷恋伊甸园,蝴蝶飞过冶力关”;甘南是距离内地一步之遥的雪域高原,是内地通往藏区的门户和窗口,但这样介绍有点没意思,换成“远上雪域风为翅,近渡甘南云作舱”,就有了唐诗般的文化意韵。
再比如,“高山流水彩云间,星河岸边是甘南”“微笑甘南,乐观人间”“天地小蛮腰,甘南恰恰好”“艳遇红尘里,私奔九天外”,这些都是甘南的宣传口号。
以前我们觉得一个宣传口号就够了,但现在行不通。因为不同的受众人群需求不同,00后与60后、70后的旅游需求肯定不一样。对文旅业来说,就是要投游客所好。我们在平时工作中非常注重这方面。
“在全力为游客的到来做准备,但还会有不足之处”
澎湃新闻:你出圈后,甘南有没有做好迎接大批游客的准备?你对甘南文旅发展有什么期待?
马文涛:这几年甘南旅游业已深入人心。连续几年来,甘南旅游保持着井喷式增长的态势,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都呈两位数增长,发展速度非常快。所以,就算没有这次出圈,今年的情况肯定也会比去年更好。
我们也确实正在全力以赴为大批游客进入甘南做准备,一方面在抓细节,另一方面也在谋长远。但当大批游客真的涌进来之后,一定还会有我们做得不周到的地方。我们也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我们不怕吐槽,游客吐槽的地方我们会尽量及时去改。
服务工作是一直在路上的,我们没办法一下子做好准备、甚至能应对未来5年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我们的准备工作是动态变化、不断改进提升的。
至于期待,我希望我们甘南文旅事业能保持蒸蒸日上的势头,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让我们的文旅产业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工作中,我们也在想办法创新思路,提升自身的接待能力、服务能力、宣传能力,争取把甘南文旅打造成甘肃的一张名片。
我们平时常讲,要让甘南文旅成为西部的一颗明珠、中国的一道风景、世界的一抹色彩。这也是我们追求的一个目标。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