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孟专家交流治理经验,孟学者:关键在“本土化”与“发展”
3月26日,孟加拉国迎来独立日与国庆日的53周年纪念与假期。孟加拉国“国父”谢赫·穆吉布·拉赫曼的女儿、已连续执政15年的现任总理哈西娜在独立日致辞中说,她作为总理的责任在于推进“金色孟加拉国”(典出孟加拉语著名诗人泰戈尔)愿景的建设,要“改变这个国家普通人的命运”,“带给他们笑容”。
哈西娜在致辞中说,孟加拉国一度面临极端贫困、饥饿、住房缺乏、教育缺乏等问题,而如今的孟加拉国是世界上第35大经济体,贫困率从2006年的41.5%下降到如今的18.7%,在2021年告别“最不发达国家”地位,是“有实力的新兴经济体”。
就在国庆日前一天,刚刚正式揭牌成立的达卡大学中国研究中心(CCS)举办了一场中孟发展经验和治国理政交流研讨会。达卡大学是孟加拉国历史最悠久的的大学,由英属印度政府于1921年创立,在孟加拉国母语保护运动和独立运动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达卡大学校长、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席马克苏德·卡玛尔(Maksud Kamal)看来,研究中心将成为两国加强理解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促进互利共赢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与孟加拉国的媒体与学界都应该加强交流,尤其在两国都在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孟加拉国南北大学新闻系兼职讲师沙利夫·伊斯拉姆(Shariful Islam)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
发展中国家仍关心“发展”
在3月25日的交流研讨会上,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姚文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马克苏德主持会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兼中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陈东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孟代表苏珊·维泽(Susan Vize)、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孟代表斯特凡·利勒(Stefan Liller)、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孟代表石教群分别发表主旨演讲。来自中孟双方的专家学者围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治理与国内稳定”分别发表了观点和看法。
哈西娜在国庆致辞中的言论颇为契合有关孟加拉国社会经济状况报道的常见叙事:在较为稳定的政治环境下,孟加拉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庞大的纺织制造业、广泛的社会组织参与等因素实现大幅度的经济发展。但孟加拉国眼下的经济发展仍困难重重,前吉大港大学经济学教授穆伊努尔·伊斯拉姆(Moinul Islam)在3月28日发表的专栏文章中说,摆在新任财长阿布·阿里面前的难题有不受控制的通货膨胀、急剧下降的外汇储备、外国直接投资额陷入停滞、腐败等等。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孟代表斯特凡25日在研讨会上回顾了过去几年全球所面临的一系列冲击,包括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巴以冲突、气候变化等,这些危机对孟加拉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构成挑战,需要大家携手应对。
对于这些问题,孟加拉国学者深有感触,并迫切希望能为此做出更多具体、务实、基于本土经验的研究。达卡大学人口科学系教授迈努尔·伊斯拉姆(Mainul Islam)对澎湃新闻表示,这场研讨会的关键标签在他看来是“发展”(development)和“本土化”(localization)。
陈东晓在研讨会上表示,虽然当前发达国家的精力已经转移到地缘政治上,但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与社会发展永远是第一要务。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的核心要义为 “六个坚持”(编注:即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坚持创新驱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行动导向), 这“六个坚持”契合《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关于全球发展治理转型的需要,延伸了新发展理念内涵,明确回答了“全球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体现了中国的国际发展观。
迈努尔·伊斯拉姆在演讲中说,孟加拉国的发展需要聚焦和平、社会安定、1.7亿规模的庞大人口以及至关重要的教育。迈努尔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通过成功的人口转型,孟加拉国如今有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第一次人口红利的机会,窗口机会将在2033年达到顶峰。”
迈努尔说,如果能有针对性的健康和教育投资计划,孟加拉国的“人口机会之窗”可以转化为“人口红利”,以形成庞大的人力资本,并为逐渐增多的劳动力人口创造足够的就业机会。“否则,就会形成‘人口负担’。我们面临着关键的挑战,包括青年失业率、女性劳动力参与率低、气候变化造成的社会脆弱性、收入不平等等问题,还需要确保优质的教育、国民的健康状况和良善的政府治理。”
达卡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莱鲁法·亚斯敏(Lailufar Yasmin)的研讨会发言则强调了“区域连通性”(Regional Connectivity)的重要性。在她看来,地处贾木纳河平原、位于印度与孟加拉湾之间的孟加拉国必须充分利用地理特点,并成为区域的经济交流枢纽。在其中,中国与孟加拉国的合作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将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借鉴中国经验?
在研讨会上演讲时,姚文大使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孟加拉国新政府执政的第一年。中孟两国都处于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两国虽然社会体系不同,但仍有诸多相似之处,第一,两国都实现了经济增长;第二,两国政府都确保了长期的社会稳定;第三,两国都拥有坚强的领导体系。
姚文大使还表示,他将致力于促进两国学者的对话交流。中国研究中心是一个两国智库学者之间进行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关于研究中心的未来发展方向,他希望未来中国研究中心能够加强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研究,为加强中孟发展战略对接提出务实建议,营造有利于中孟关系发展的舆论环境,加大中孟学者间的交流研讨,为新形势下的中孟关系大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姚文大使对澎湃新闻表示,到目前为止,在孟经营的中国企业约700家,已建设了7条铁路、12条公路、21座桥梁、31个电力能源项目,带动了55万人就业。“我认为这些项目最突出的特点,是契合了孟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需求。”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中国研究中心的成立将积极促进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之间的相互交流,将对中孟关系的深入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中孟之间的学术研究讨论引发了有关人口、教育和人力资源问题的对话,这对两国都有好处。”迈努尔·伊斯拉姆对澎湃新闻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孟代表苏珊25日说,她认为高等教育事关国家的未来,但人们习惯聚焦当下所面临的困难挑战而忽略具有长远影响的因素,她指出这也是为什么今年联合国发起召开“未来峰会”的原因,这个会议旨在通过对话讨论、联合研究来共同应对挑战。她相信中国研究中心通过加强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不同体系之间的交流对话,有助于解决共同面临的难题。她指出,中国研究中心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可以从不同文化、不同社会的视角来看待彼此所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并通过相互交流来共同寻找解决之道。她高度赞赏中国研究中心的这种合作模式,认为它可以积极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斯特凡演讲时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目标是致力于人类发展,而当前数字技术、环境变化等所带来的影响使得合作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急迫。中孟两国联合成立的达卡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强调合作发展和文化交流,因此具有积极意义。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在演讲中指出,中国的制造业能力依然强劲,这是中国的长期优势。同时,在高科技领域,中国已在部分领域引领世界,如人工智能、可替代能源等方面。“中国的经济仍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未来30年中国将在更多的高科技前沿领域发挥引领作用。”
孟加拉国学者对姚洋的演讲尤其感兴趣,乐见中孟两国更多交流经济发展的经验。在与会学者看来,两国在国家治理、农村农业发展、环境治理、脱贫攻坚、互联互通、教育、智库建设等领域都可以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与经验分享。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