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志在上海》| 梦见白莲泾

2024-03-31 07: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戴诚娴工作室 纪实人文频道

导演手记

文 | 蒋逸哲

白莲泾地区,不为人所知,却很有代表性,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一个小切口。

白莲泾旧貌 (摄影:陆杰)

何为“志书”?

为了找到传统文化的传承脉络,我第一次实际接触了“县志”,也就是“地方志”。方志,即地方志,是中华文化独特的文献资料。它详细记录了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曾指出:“希腊的古代文化乃至近代英国,都没有留下与中国地方志相似的文献。要了解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的地方志。”

明代万历年间《上海县志》卷首地图中

已经明确标注“白连(莲)泾”

1919年出版的《上海县续志》

“国史、方志、家谱”这三级历史体系是中华文明最为独特的文脉传承,也是其他文明皆不曾有的历史广度和深度。形象点来说,国史是骨骼;方志是肌肉神经;家谱是肌肤,合在一起才是“中国人”。

见“白莲泾”于志书

白莲泾有“古上海地区八泾之一”的说法,已有800多年历史。1158年前后,南积善寺在西三林塘建成。建成后,僧人净梦见有七枝白莲在寺中盛开, 白莲泾由此得名。

清代同治年间《上海县志》中关于白莲泾的记载

据《南汇工业志》记载,白莲泾是由宋元时期的盐民所开挖,最早为了与灶门港沟通,便于航运。明朝开始至民国时期,屡次疏浚。并在白莲泾与黄浦江交汇处形成乡民聚落。

据《川沙县志》记载:白莲泾港区是县境内码头吞吐量最大的装卸区,位于六里乡,为市郊结合部。民国6年(1917年),美商大来轮船公司占用白莲泾出口处水域,在临黄浦江一面建造大来码头。

据《川沙县志》记载:70年代开始,多家单位先后在白莲泾港区征用土地、申请岸线、建造码头、仓库和堆场,经营以砂石为主的中转业务。1984年,码头吞吐量达138.4万吨,占港区总量的77%。

据《上海世博会志》记载:2006年,白莲泾居民区开始动迁。2007年10月8日,为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建设,白莲泾港永久封港口,白莲泾码头也不再使用。

上面这些方志里的记载,清晰地描绘了白莲泾地区的历史性变迁。其中的一幅白莲泾的俯瞰图,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通过方志人和对比老照片反求位置,我找到了新线索,开始了拍摄的过程。

《白莲泾》(摄影:陆杰)

用来反求上一副照片《白莲泾》拍摄位置的资料

在方志办沈思睿老师的引荐下,我们走访了城市纪实摄影师陆杰,对他进行了口述史采访。白莲泾地区曾经的烟火气从陆杰的言语和照片里慢慢溢出。我对白莲泾的认识不再仅限于文字,而变得生动可见了。可惜限于影片篇幅,我无法放下更多照片和故事。

方志人沈思睿采访城市纪实摄影师陆杰

《世博日记》 (摄影:陆杰)

转眼即逝的岁月里,历史像沙漏中的沙粒,一粒一粒地滑落,最后消失在时间里。除了志书、纪实摄影,还有什么能够承载记忆呢?我觉得纪录片也可以。世博期间,我们确实也用镜头保存了一点点时光。

通过观察白莲泾这个从滩涂到码头,从码头到公园的特殊样本,我隐约看见世博会给上海这座城市带来的发展,看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口号如何现实落地,看见中华文人对于“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持续追求。

我亲手触摸了来自历史的厚重感,才开始慢慢理解“中华文明是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句话背后的深意。

做完这集的当晚,我做了个梦。

梦里开了一朵白莲。

该图为AI 创作

白莲泾地区,不为人所知,却很有代表性。透过它,能看见世博会为上海带来的发展,能看见时代带来的城市变迁,能看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曾经的口号如何落到了实地。《志在上海》第四集,带你看上海城市更新的前奏。

海报部分图像为AI设计

系列微纪录片《志在上海》

3月29日 晚19:50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播出

纪实人文微信视频号、“方志上海”微信视频号

“上海通”网站视频专栏同步上线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

戴诚娴工作室

原标题:《《志在上海》 | 梦见白莲泾》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