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观复猫钻进古画说文化之《捣练图》
语言诸夏异,衣服一方殊。捣练蛾眉婢,鸣榔蛙角奴。——唐·白居易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捣练图》唐 张萱绘 宋徽宗摹本
美国波士顿博物馆藏
本次主演观复猫资深“猫馆长”黄枪枪“入戏”《捣练图》最后一节,手执熨斗熨烫衣料,演绎唐代美女雍容华贵的精致日常。
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在唐代,花钿除圆形外,还有种种繁复的形状。花钿,是将剪成的花样,贴于额前。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说韦固妻“眉间常贴一钿花,虽沐浴、闲处,来尝暂去”。剪花钿的材料,有金箔、纸、鱼腮骨、鲥鳞、茶油花饼等多种。剪成后用鱼鳔胶或阿胶粘贴。从出土传世文物图像材料所见,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绿色的叫翠钿,即杜牧诗“春阴扑翠钿”、温庭筠词“眉间翠钿深”所咏。《捣练图》中仕女的花钿,就是绿色的。
▍双垂环髻
画面中的另一位小姑娘变身可爱的小刺猬在猫姐姐们的脚下晃悠,好奇地站定,前爪垂在胸前仰头看绢。
▍高髻古代妇女发式,又称“峨髻”,是指髻式相对高耸的称谓。白居易诗中写道:“时世高梳髻,风流澹作妆。戴花红石竹,帔晕紫槟榔。鬓动悬蝉翼,钗垂小凤行。拂胸轻粉絮,暖手小香囊。”中晚唐时期高髻极为流行,且式样众多。
▍梳子梳,古称“栉zhi”,是梳理头发的用具,是古代妇女的必备之物。盛唐时插梳为饰之风广泛流行起来。“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小梳插入蓬松的发间,露出漂亮的梳背,显得仪态万方,这样的装扮引领这着大唐时的贵妇风尚。起初只在髻前单插一梳,梳背的纹饰也比较简单。化身唐代美女的黄枪枪亲自试戴,展示唐风。
花鸟婴戏纹金发梳 宋代
观复博物馆藏
凤鸟纹花形坠帘金梳 宋代观复博物馆藏
后来有在两鬓上部或髻后增插几把的,晚唐则以两把梳子为一组,上下相对而插,有在髻前及其两侧共插三组的。王建《宫词》:“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丛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描写的就是头上插着许多钗梳的宫女。
摄影:观复二白
文案编辑:观复江离
观复博物馆(北京馆)参观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山子张万坟金南路18号
上海观复博物馆参观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银城中路501号上海中心大厦37层
更多观复博物馆的故事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观复博物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