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儿童文学《珊瑚在歌唱》:跟随珊瑚进入深邃的海底世界
3月26日,由《文艺报》社、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的“唱响新时代的海洋生态之歌——王棵儿童文学作品《珊瑚在歌唱》作品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河北雄安新区举行。
《珊瑚在歌唱》是作家王棵继《风筝是会飞的鱼》《大海上的脚印》之后写作的又一部海洋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小主人公每朵在潜水时见识了奇异的海底世界和五彩斑斓的珊瑚,认识了珊瑚保育专家曾阿姨,了解了保护海洋和珊瑚的重要性。在担当海洋保护志愿者的过程中,孩子们确立了自己的理想,也领悟了爱和悲悯。作品从潜水这一活动切入,以“种珊瑚”为主线,将读者的视野引向广阔海域和神秘的海底世界,也揭示了珊瑚与生态的关系、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据悉,小说作者王棵曾作为一名军人戍守南沙岛礁,他被奇异瑰丽的海洋景色深深震撼。小说在初稿完成后,王棵多方听取了专家意见。为进一步提升作品质量,确保作品中涉及的海洋生态、珊瑚种植等相关知识的准确性,本书的出版方也邀请作者以及部分童书专家、出版人赴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西瑁州岛珊瑚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并对作品进行了审阅研讨,针对作品的不足提出了修改意见。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高洪波在视频中以“珊瑚究竟唱了什么”为题,提出《珊瑚在歌唱》实际上描写了四种颜色的歌:蔚蓝色的海洋之歌、火红色的科学之歌、金黄色的理想之歌,以及嫩绿色的生命与大爱之歌。王棵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资源,让主人公融入日常、融入大海,用诗意的文字塑造了层次鲜明的人物形象。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鸿鹰表示,“爱是世上最大的海”是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揭示了爱的深邃与复杂,以及爱在人类与自然关系中的核心地位。王棵通过这部作品,巧妙地将人类对自然界的关爱聚焦于珊瑚这一特殊物种上,从而引导读者认识到,除了关注人类自身及陆地环境外,更应珍视和保护海洋生态。
《儿童文学》杂志原主编徐德霞谈到,《珊瑚在歌唱》通过三个核心维度展开,首先是将珊瑚的命运与人类命运紧密结合,其次是阐明保护珊瑚即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强调珊瑚在生态链中的关键作用,第三是呈现珊瑚与人类相互依存的“双向成长”,既展示了珊瑚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繁荣,也描绘了主人公每朵在保护珊瑚过程中个人的成长与提升。作品采用独特的“洞穴式”叙事结构,随着主人公年龄的增长,故事内容逐步丰富深入,如同探险般逐层揭示珊瑚世界的奥秘。
《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王国平认为,作品通过展现珊瑚世界和海底生态,提供了一种治愈的力量,显现出大人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双向性。他谈到,书中爸爸的形象塑造极为出色,其与孩子和妻子的互动富含启示性。作品坚持儿童本位,让人想起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表演上的那只落单的小鸽子,同样都是儿童视角,同样都是真实而触动人心。
鲁迅文学院教研室主任郭艳认为,王棵作为成熟的成人文学作家,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展现了其独特之处。作品以小女孩每朵的角度呈现其潜水探索珊瑚的经历,并融入父母、哥哥的视角,体现出生态保护与个人成长的相互影响。小说将环保意识与个人责任感紧密结合起来,反思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通过每朵的视角,构建了一条完整的珊瑚保护链条,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怀。每朵在潜水过程中,感受到海洋与生命的和谐之美,最终传达出人类对自然破坏的忏悔和修复的愿望,即“种珊瑚就是种人心”,彰显了深刻的生态文明观念。
王棵现场分享了他的创作历程。作为一名曾经在海军工作过16年的作家,王棵在南沙独特的守礁经历,激发了他对珊瑚的深厚感情。2021年,他在了解到种珊瑚这件事后,便决定以此为视角创作一部作品。经过数次修改,作品发表于2023年第6期的《人民文学》,“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个关于生命修复、重生的故事,在创作过程中,我尽量让自己的笔触深入到大海内部,展现大海的神秘与雄奇,激发儿童对海洋世界的探索欲。”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