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鼻孔“掘金”会导致痴呆?还真有科学依据……

2024-04-02 06: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赵丽蓉

作者简介 /Profile/

赵丽蓉(1978—),女,主任护师,本科,华东医院神经内科护士长,主要从事临床老年护理与慢病管理。

护理门诊:每周一下午,鼻饲置管,女性导尿管置管护理门诊

挖鼻子、掏耳朵、扣肚脐眼,这是不少人日常生活中都会做的事情,有些人甚至会“上瘾”,然而这些习惯会不会对健康有害呢?

图源:作者提供

挖鼻孔会导致老年痴呆?

美国一学者对自己所在地1000名成年人进行“挖鼻屎习惯”的调查,发现254份有效问卷中91%的人有挖鼻屎的习惯,其中3人每隔1小时都要挖1次鼻孔。

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已发表的数十项有关神经系统疾病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汇编和撰写,并发表在《生物分子》(Biomolecules)杂志上,其中收集的有力证据表明,经常在鼻孔“掘金”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症的风险更高。该研究小组在报告中写道,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炎症可能部分是由通过鼻子和嗅觉系统进入大脑的病毒、细菌和真菌病原体引起的。

长期挖鼻孔,医学上称之为挖鼻癖(rhinotillexomania)会将病菌带入敏感的鼻腔。手指挖鼻孔不仅容易折断鼻毛,造成鼻孔出血,还会形成鼻腔感染。同时,由于手指暴露在空气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在用手指挖鼻孔时,细菌能够通过鼻子的嗅觉神经进入大脑,作为回应,大脑中的细胞开始沉淀β淀粉样蛋白,而这种标记正是老年痴呆症的一个明显迹象。 β淀粉样蛋白一直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症的元凶之一。

图源:作者提供

为了保护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避免挖鼻孔,例如使用纸巾或其他工具来清理鼻子,避免长时间看电脑和智能手机屏幕等。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希望能够减少挖鼻孔的行为,让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保持健康。

什么是痴呆症?!

痴呆是指慢性获得性进行性智能障碍综合征。它是一组临床综合征,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它是一个连续的病理生理学过程,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的数十年,人脑就已产生痴呆特异性的病理学改变。

图源:作者提供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00多名40岁以上的志愿者进行追踪研究,发现在痴呆症状出现的前11~15年,就有认知障碍迹象发生。因此也有专家建议,有意识地对40+的人群就应该时刻关注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关注痴呆的早期症状。

痴呆的早期症状

健忘 首先会遗忘最近发生的事,也会将日常所做的事和常用的一些物品遗忘。

视觉空间障碍 典型表现为外出后找不到回家的路,对路边景观不熟。

图源:作者提供

言语功能下降 平时爱说话的人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

注意力下降 劳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手足无措。

人格方面的障碍 可能变得不爱清洁、不修边幅及自私多疑。

学习和保存新知识的能力轻度下降 日常生活中遇到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技能,学习起来略有难度。

执行力障碍 不能及时受到他人的反馈,不知道该做什么。

图源:作者提供

生活技能逐渐丧失 如工作技能逐渐丧失,穿衣、洗脸、吃饭等生活技能逐渐丧失。

计算力下降 买菜付钱时可能算不清账单。

图源:作者提供

情绪不稳定 面对生疏和复杂的事情容易出现疲乏、焦虑和消极情绪,甚至暴躁、易怒。

那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预防呢?

● 早发现、早预防,早期发现症状在生活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延缓和控制其发展。

● 要预防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防止脑供血不足,脑细胞损伤而导致的痴呆。

图源:作者提供

● 养成规律的饮食,定时、定量、定质的三餐习惯。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不饱和脂肪酸、低脂肪、低热量、低盐的食物。最关键的是戒烟、戒酒。

● 勤动脑,益智训练,延缓大脑老化。做有趣味性的劳作,培养业余爱好。多多社交活动,活跃脑细胞。

● 调养好心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多多参与集体活动,多与他人交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延缓脑功能减退。

图源:作者提供

● 加强体育锻炼。太极拳、八段锦等,可保持大脑功能正常运转的同时,延缓脑神经细胞老化,预防痴呆。

参考文献:

[1] Soscia S. J. The Alzheimer’s disease-associated amyloid beta-protein is an antimicrobial peptide[J]. PLoS One 5,e9505.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09505 (2010).

[2] Chacko A, Delbaz A, Walkden H, et al. Chlamydia pneumoniae can infect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via the olfactory and trigeminal nerves and contributes to Alzheimer’s disease risk[J]. Sci Rep,2022,12:2759.

[3] Ring R. H, Lyons J. M. Failure to detect Chlamydia pneumoniae in the late-onset Alzheimer’s brain[J]. J Clin Microbiol, 2000, 38: 2591–2594 ().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