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种菜200多道做法?浙江这个小城把春天第一鲜做到了极致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底图来源/图虫创意
笋一年四季都有,但只有春笋被誉为“素食第一品”。不仅因为它的口感脆嫩鲜美,更因为它的营养价值极高。错过这口时令美味,下一口就得等上一年了。
而为了吃上这一口鲜,江南人没少往山上跑。近日就有一则报道,#浙江男子密林挖笋被困 一50岁左右男子,上山挖笋一直未归家,家人寻找一日未果,于是便寻求民警、消防的帮助。救援人员成功将被困人员转移到山脚并交接给120医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说到春笋最常见的做法,油焖春笋、凉拌春笋、腌笃鲜、春笋炒菜自然是少不了的,不过你知道吗?在浙江安吉,这里的人把笋吃到了极致,小小的笋在这里有200多种吃法。
一种食材百种味道,这便是被誉为“天下第一素食”的安吉百笋宴。
01
安吉寻鲜记:百笋宴
有人说,来安吉没尝过“百笋宴”,那算是白来了。
“百笋宴”,可不是把100根笋放一起烹煮,而是用炒、焖、烩、爆、熘、蒸、煮等10多种烹饪方式,或是把笋搭配各种荤、素食材配合做成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0多道菜式,有热菜也有冷盘,营养丰富。
百笋宴 图源/暇客
安吉人吃笋的花样怎么这么多?这就要从安吉广袤的竹海讲起。
安吉位于浙江西北部,隶属于浙江省湖州市。天目山脉从西南入境,分成东西两支环抱住安吉两侧,形成了安吉三面环山,山水秀美的环境。
安吉建县于东汉末年,县名取自于《诗经》中的“安且吉兮”,意为“舒适又漂亮”,用这个词形容当今的安吉最合适不过。
安吉余村美景 图源/最安吉
安吉是以“竹”闻名的“中国竹乡”,竹林面积达到6.7万公顷,这里翠竹绵延,镶山嵌水,拥有天然的生态环境。
生活在竹林脚下的人们,早已掌握了竹子的生长规律。竹笋作为一种天然的食材,成为安吉人们每餐必不可少的美食。安吉的百笋宴,也成为安吉城市宣传的重要名片之一。
安吉竹海 图源/图虫创意
百笋宴的创始人,是一位叫曹位钧的厨师。1987年,他从安吉县天目山招待所派到杭州天香楼学习,他意识到安吉最大的特点就是笋,于是开始有意识地整理记录笋的各种做法。
在搜集笋的菜谱过程中,有人提议,湖州有百鱼宴,为何不也研究一个百笋宴呢?
于是曹位钧通过查阅宋代名僧赞宁和尚的《笋谱》,以及凭借多年烹饪积累的经验,在1990年安吉县举办的首届竹文化节上,为来天目山招待所和安吉宾馆的500多位来宾制定了名为“百笋宴”的菜单,这也是百笋宴首次面向公众。
千丝万缕芙蓉莲 图源/暇客
1991年,曹位钧的第一本笋菜谱《竹乡笋菜谱》出版,共收录121道笋菜。2011年,他又出版了第二本笋菜谱《安吉百笋宴》,新版图书中笋菜的做法增加至222种。
天目腌笃鲜、浓汤笋丝捧绣球、意境扇面酿笋斗、千丝万缕芙蓉莲、飘香笋丁、锦绣冰镇双笋拼、安吉特色蒸双宝……
仅仅这7道笋菜,就呈现出笋的各种姿态:丝、片、条、丁、滚刀,味道也包含了原、鲜、浓、爽、辣,烹饪方式有炒、蒸、焖、熘、煮等等。除了安吉,大概是吃不到这么丰富的笋菜全席了。
意境扇面酿笋斗 图源/暇客
笋是最鲜的食材之一,新鲜的笋鲜中带甜,但它的鲜味不仅不会压过其他食材,还能吸收其他食材的味道,所以不论是作为主食材还是与其他食材相配,都能呈现出独特的滋味。因此,才能被做出百种味道。
02
吃笋还得在安吉!
著名书画大师吴昌硕对家乡安吉的竹笋念念不忘,曾感叹道“客中虽有八珍尝,哪及山家野笋香”。
“爱竹食笋”早已作为一种饮食文化,进入到安吉人的日常生活中,四时不乏笋味。这种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山珍,是安吉人骄傲的宝藏食材。
立春前,竹笋还未破土,称为冬笋,口感细腻软嫩,带有一点鲜甜味;春季里,竹笋破土而出,称为春笋,口感更为脆嫩。
不论是冬笋还是春笋,都是百笋宴上最惊艳的食材。
尤其是安吉的冬笋,早在2011年便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截至目前国内唯一的冬笋“地标”。
安吉春笋 图源/图虫创意
安吉的笋为何有如此魅力,让无数人沉醉于它的味道呢?
答案就在于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北纬30度的温润与松软肥沃的土地使得安吉的竹笋纹理紧致,肉色白嫩。生长在有机土壤中,不施农药和除草剂。这样生长出的笋子,滋味鲜爽,味道带甜,是不可多得的笋中珍品。
天目腌笃鲜 图源/暇客
在吃笋这件事上,安吉人极有耐心并富有创新意识。除了百笋宴,为了留住春天的鲜,安吉有多种多样的加工笋的方法,腌笋、酱笋、泡笋,甚至把笋子做成油焖笋封存在罐头里……一年四季都能尝到春滋味,背井离乡的游子也能解一口乡愁。
既然还在三月初春,不妨来安吉尝个“鲜”!
#一口青团吃春天#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寻味|安吉百笋宴:把笋的吃法做到极致
[2]有一种极致的鲜味,只有嗜笋的人知道
[3]不食春笋,焉知春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