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跨省卖菜,绿皮火车上的生计

澎湃新闻记者 刘昱秀
2024-03-28 13:56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列车停下来后,39岁的张翠从五号车厢上车。她把两个红色塑料篓筐推到靠近车门的过道内侧,扁担竖放后,在第一排坐下。

这天是3月2日早上7点20分,张翠乘坐的7272/7271次列车从湖南怀化站始发,开往终点站重庆梅江。这趟绿皮火车被称为“慢慢游”,只有八节车厢。为了满足春运旅客需求,列车又临时加挂了两节车厢。

3月2日清晨,7272次列车的车厢。   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刘昱秀

始发时,车厢里的旅客零零散散,大多是在渝怀铁路沿线上班的职工。伴随一声嘹亮的汽笛声,8点02分,火车到达锦和站,数百名挑着扁担的农户一拥而上。车厢里变得热闹起来。

张翠是其中一人。平时,她在浙江绍兴的工厂织布上班。由于年后工厂开工晚,那天她替60多岁的公婆去铜仁市赶集。

越靠近车门的位置,下车越快。张翠说,才能在铜仁火车站旁边的金码头惠民农贸市场占个好摊位。和她一样,其他农户也习惯坐在车厢两端,地上堆满冰糖橙、血橙、柚子、芹菜、野葱等农产品。

2006年4月18日,为解决铁路沿线职工上下班问题,7272/7271次列车开通,全程178公里,途经13个车站。“这趟列车改变了农户们的生计。”列车员向丽说,她在列车上工作了12年,眼看着铁路沿线的平房一点点变成高楼。如今,这趟列车已经成为农户们的“卖菜专列”。

“烂在地里可惜了”

上午9点06分,列车到达铜仁站。

到站十分钟前,张翠已经挤到车门口,站在红篓筐边,筐里装着芹菜、胡萝卜、甜菜和野葱。她把麻绳缠在扁担上,迫不及待地等列车员开门。站在她身旁的农户也毫不退让,边唠家常,边把篓筐往前挪动。

车门一打开,农户们挑着扁担、提起篓筐鱼贯而出。铜仁站为方便湖南农户出站,开放了不用核验车票的人工通道。为了抢个好摊位,大多农户一路小跑,选择走楼梯通道。有行动吃力的老人下车时,列车员会帮忙提起篓筐。

3月2日,铜仁站下车挑扁担买果蔬的农户。

从铜仁站到金码头农贸市场有500米,出了火车站,穿过马路对面的一条一米宽的狭长小巷,经过一片居民区后,农贸市场的蓝色牌子出现在眼前。路上,有卖鱼的年轻人走得过急,桶里的肥鱼蹦到地上,他们不得不放下扁担慌忙捉鱼。

出了铜仁站,农户们需要挑着扁担穿过一条窄巷才能到农贸市场。

卖鱼人走得太急,打着氧气的鱼活蹦乱跳。

人群中,81岁的李英满头银发,戴着红色针织帽。她体重不足百斤,挑着80斤重、两个装满蔬菜的篓筐,步履蹒跚地跟在队伍后面。

十几分钟后,等她赶到农贸市场时,只剩下摆摊通道外侧的边角位置。她往地上铺一张编织袋,把篓筐里的白菜、菠菜、小葱一字排开。

81岁的李英在卖白菜。

李英周围的摊主,大多是和她一样腿脚不便的老人。“小葱一块一把,蔬菜一块五角一斤。” 她吆喝着。很快,有了顾客,她卖的价格比本地商户便宜一半。“锦和镇家家户户都有菜地,(如果)菜卖不出去,烂在地里可惜了。”李英说。

李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马来西亚打工。因为机票太贵,已经几年没有回过家。小儿子年前干活时,摔断了肋骨,还住着院。她卖上一天菜,能挣个几十块钱补贴家用。

3月初,铜仁连日阴天。李英穿着棉服坐在菜筐上,手心冰凉。一来人,她就站起来招呼。看见有顾客把白菜外层略微干枯的叶子剥掉,李英很心疼。她小声嘟囔:“都是现摘的。”待顾客走后,她赶紧把丢下的菜叶拾起,放进菜筐里,带回家喂鸡。

在卖菜的农户中,张翠算年轻的。下了火车,她跑在最前头,扎着粗马尾辫的,很快消失在出站的楼梯口。

平日里,张翠外出务工时,年迈的公婆只能把菜卖给锦和镇上的商户。每斤菜的价格比在铜仁便宜两三倍。

他们生活的锦和镇地处湖南怀化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部,东与怀化接壤,西与贵州铜仁接界。全镇水田面积1.71万亩,柑橘种植面积1.23万亩。这里水土肥沃,盛产瓜果,是周边省、市、县农副产品的重要出口地之一。

然而,与其相距60公里的铜仁市,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常年阴冷潮湿,果蔬品种相对单一。因此,当地人很喜欢到农贸市场的湖南农户专区购买果蔬。

今年春节前后,张翠一天卖菜收入200元左右。她早晨6点多出门,搭火车到铜仁,在菜市场待上四五个小时,中午吃个包子,14点50分再返回锦和站。到了家,天还未黑,她有充裕的时间去地里,备上第二天要卖的蔬菜。

比起在工厂上班,张翠说,跨省卖菜不算辛苦。在工厂里,机器24小时转着,她每天工作12个小时,白天和夜里两班倒。每次下了夜班,她两只眼睛干涩疲劳,脸上能擦出一层油。

为了省钱,她在工厂附近的平房租了一个单间,只有公共厕所,月租300元。“别人下了班,我还在干,收入才可能过万。”张翠外出打工有五年时间,她想给两个女儿存上大学的钱。

农户眼里“唯一的生计”

“沙田柚嘞,甜得很!”

“新鲜的血橙,十块钱五斤,十块钱六斤!”

……

在一片叫卖声中,卖冰糖橙的唐召安显得格格不入。他身穿一件劳保服,踩着皮鞋,站在重百斤的两麻袋冰糖橙旁边,笑容拘谨。这是他第一次到铜仁卖水果,但一上午只卖出一袋橙子。生意不好做,他心里着急。

时间是3月3日,天气湿冷。临近中午12点,农贸市场卖菜的湖南农户已经开始收摊,或蹲在篓筐边数钱。但天气冷,水果不好卖,一些摊主心有不甘,蹲坐在地上,仰头望向过往的路人。

3月3日天气阴冷,过了中午,有果蔬没卖掉的农户将卖菜“阵地”搬到了火车站马路对面。

唐召安今年60岁,他身材挺拔,但白发已经冒出来。年轻时,他曾在铜仁做过六年小学教师,每月收入40块钱。婚后,为了养家,他跑去浙江的电器厂上班,工作十几年后,升到了工厂的车间组长。去年年初,因为父亲生病,兄弟们轮流照顾了几个月,妻子要带孙子,他只好回老家伺候父亲。

待父亲去世,他再想回厂里上班时,老板告诉他,厂里招了年轻人,没有他的位置了。年前,他去其他厂里面试,人家看了一眼他的身份证,就没招他,“只想招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有些无奈地说。

过去,他在电器厂上班,工友喊他“老头子”,显得亲切。但唐召安却觉得难为情。他生怕别人嫌弃自己年龄大,因此干活格外卖力。厂里很多订单来自国内外的电商平台,作为组长,他需要用电脑打字输入产品信息,但手速明显赶不上年轻人。

从工厂辞工后,待在老家麻阳县尧市镇的一年多,儿子每月给家里打两千块钱,当孙子的生活费。唐召安心里并不踏实,一双儿女都在浙江打工。过去,他在厂里每月收入一万多,给家里修了两层小楼,还出了几十万帮儿子娶了媳妇。但如今,告老还乡,他不知道除了种地卖果蔬,还能做些什么。

中午12点刚过,农贸市场的工作人员开始清理垃圾。卖完菜的农户们收拾好扁担菜筐,陆续前往火车站。唐召安把红色网兜里的冰糖橙塞进编织袋,将卖水果的“阵地”转移到其他水果摊主旁边。不过,“两块钱一斤的冰糖橙”在当天的市场上毫无优势,着急赶火车的农户一再降价,甚至低至几毛钱一斤。

唐召安把冰糖橙塞进编织袋,将“阵地”转移到其他水果摊主旁边。

唐召安算了笔账,早晨从家里坐大巴到锦和站花了5块钱,从锦和到铜仁火车票7块,农贸市场卫生费3元。算上回程路费,他当天的收入几乎不够开销。

锦和站到铜仁站的纸质车票

卖柚子的李富贵也坐不住了。虽有腰疾,但他决定挑起扁担走街串巷,心想卖得快一些。李富贵今年66岁,前些年,为了多卖些冰糖橙,他每天挑一百二三十斤的篓筐赶火车。有一天,他的腰部突然使不上劲,疼得直冒虚汗,后来被检查出腰椎压迫神经。去年,他花了一万多,在腰部安装了钢板。

身体日渐衰老,但他不能停下来。李富贵说,虽然他每月有120元的养老金,但家里有90多岁的母亲需要照顾,自己30多岁的小儿子还没有成家,娶亲至少要准备十万元的彩礼。由于身体不如从前,他不再种冰糖橙,只打理家里的六亩柚子树。在镇上,柚子收购价每斤五毛钱,但在铜仁市场,能卖到两块钱一斤。

由于“卖不起价钱”,两个儿子都劝他别种地了。但李富贵舍不得经营了一辈子的果树,隔三岔五瞒着孩子们到铜仁卖水果。 “就当来铜仁玩耍,锻炼身体。” 他宽慰自己说。

在距离唐召安摊位不远处,71岁的田全和老伴蹲坐在地上,箩筐里还剩半筐血橙。两人手里各端着满满一碗酱油糯米饭,搭配有青椒、土豆丝、折耳根等小菜。

浇了酱油的糯米饭,五块钱一大碗,三块钱一小碗。推车卖饭的大姐半年前,陪孩子到铜仁读书,发现了卖饭给湖南摆摊农户的商机。他们的需求就是“便宜,能吃饱,不耽误看摊。”

田全的家距离锦和站有十里路。每天早晨,他和老伴6点起床,先骑电动三轮车到火车站,再一人挑一扁担果蔬到铜仁。老伴卖青菜,他卖水果。

他的两个儿子都在怀化的县里买了商品房,但他有操不完的心,总希望能帮衬上子女。2014年退休前,他是麻阳县长潭乡的村干部。退休后,他跟随工程队修过房子,五六年前,身体吃不消了,才回村种植黄金贡柚、血橙、冰糖橙。

田全家里的六亩果地,每年橙子产量三万斤。有人会开着厢式货车到村里收购,价格1.25元/斤,每次都会安排五六个工人把品相不好的橙子挑出来,“有一点疤都不行”。被筛选出来的橙子有三千斤,只能堆放在库房里。

田全家里储存的部分橙子。

为了赶在回程列车发车前卖完,田全和很多卖水果的农户挑扁担到了铜仁站对面的马路上兜售。血橙原本两块钱一斤,客人砍价后,一路跌到六毛钱一斤。直到有人用14元的价格买下篓筐里最后22斤血橙,田全和老伴才算完成任务,往火车站奔去。

公益“慢火车”

这趟列车上80%以上的旅客都是跨省卖菜的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超过60岁。“年轻时出去打工,60多岁找不到活儿了,只能卖点东西。”列车长俞翔介绍说。

李富贵心里感谢这趟列车,通过跨省卖菜,每年能增加两三万元收入,减轻了家里的负担。据俞翔观察,有些卖果蔬的老人,在家里还要带孙子孙女。“他们手里有了钱,家庭地位提高了,不用天天向儿女要钱。”

2022年7月8日,湖南省包括7272/7271次列车在内的7趟公益“慢火车”升级为空调车,从锦和站往返铜仁站单程的票价,由过去的三块钱,涨到七块钱。沿线的苗族、侗族农户可以搭乘“慢火车”,将自己的农产品带出大山。

为了方便旅客上下车,7272/7271次列车在锦和站、桃映站等站点专门设置了乘降所,网上不售票,上车再买票。据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调研发现,2023年,怀化往返梅江7272/7271次列车挑扁担的旅客约占60%,怀化往返澧县7266/7265次列车扛背篓的旅客约占50%,为了解决旅客篓筐、背篓放置问题,每节车厢拆除了两个座位,保留94个位置。农户们也被允许在公益“慢火车”上出售农副产品。

为了解决旅客篓筐、背篓放置问题,7272/7271次列车每节车厢拆除了两个座位,保留94个位置。

但由于火车上旅客群体不同,有时会出现俞翔感到无奈的情况。春运期间,他所在列车曾被多位旅客投诉——在乘降所上车买票的农户习惯“随便就坐”,而通过铁路系统购票的旅客要“按座位坐”。为此,列车员经常要协调座位,规范篓筐摆放,向旅客解释公益“慢火车”的特殊性。

只要没有特殊情况,这趟列车就不会停下来。今年1月下旬,湖南省多地出现暴雪,全省23个县市区超过10厘米积雪,高寒山区深达35厘米,多地高铁停运。7272/7271次列车仍在运营,向丽回忆说,有的农户不知道第二天有暴雪,前一天就装好了菜。“那天市场上的新鲜蔬菜少,白菜的价格能卖到四五块钱一斤。”

为便利旅客农产品交易需求,列车工作人员在车厢中配备了电子秤、塑料袋、透明胶等,供乘客免费使用。

2021年9月,广铁集团长沙客运段怀化公益“慢火车”队列车值班员程雅婷与十多名同事组成了“春梅直播队”,用休班时间通过直播线上线下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

一年前,列车员杜丽萍从怀化往返深圳的快车调到公益“慢火车”上,并加入“春梅直播队”。据她介绍,坐这趟列车的旅客,大多从麻阳县谷达坡站上车,到吉首站卖菜。夏天水果丰收的季节,农户经常将李子、鸭梨硬塞到列车员手中。他们也会主动帮助在吉首站没卖完菜的老婆婆,把菜洗净,在回程列车上售卖。

在其他列车上,列车员与旅客或许只有一面之缘。但在公益“慢火车”上,他们和农户们几乎天天见,变得“像亲人一样。” 杜丽萍感慨道。

3月3日那天,唐召安仅卖掉10斤冰糖橙。 晚上,他没有回家,在已经退休的老同事家住了一晚,把剩下的冰糖橙赠送给了同事。第二天,他去当初教书的学校门口转了一圈后,坐火车返回了锦和站。

同一天晚上10点半,回到家的田全和妻子还坐在小板凳上,装第二天要卖的血橙。为了储存时间更久,每颗血橙都包了一层保鲜膜。老两口先把保鲜膜撕掉,再用手帕把血橙擦得锃亮。

田全说,市场上卖橙子的农户太多了,品相好一点,卖得快一点。

3月3日夜里10点半,田全和妻子还在一个个拆保鲜膜,装第二天要卖的橙子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责任编辑:彭玮
    图片编辑:张同泽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