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贫民窟和流浪儿童背后:我在想,怎么写非洲?

2018-12-02 12:5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者按:文章作者是中南屋 2016年暑期的实习生,负责媒体管理及与其他媒体对接沟通。实习结束后她去了另一个非洲国家卢旺达做直播,2016年冬再赴坦桑尼亚做中国对非投资相关调研,现在在伦敦大学学院读教育与国际发展硕士学位。一起来听听她因非洲而改变的人生经历。

文|中南屋 黄颖琳

在内罗毕首都的小象孤儿院直播

我在想,怎么写非洲?

黄老板跟我约稿的时候,我正在图书馆焦头烂额地写论文。最近终于把上一学期的作业都交了,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回想一年多以前的那段经历。

如果当时没有中南屋的实习,没有去肯尼亚,也就没有后来的卢旺达、黎巴嫩、坦桑尼亚,那我现在还会坐UCL古老的图书馆里写着关于埃塞俄比亚教育发展的论文吗?

想了很久却无从下笔,很怕自己写成了鸡汤文,带着过度的怜悯和莫名的自我优越感,却不能还原这一片土地。

我学文学,一直想当一个记者,很想写一些关于非洲的人和事的文章,因为这片大陆总是给人神秘的感觉。

初到中南屋的时候,我跟Zander(当时的学术顾问)说了这个想法,他给我推了一篇文章,Binyavanga Wainaina写的How to Write about Africa(怎样写非洲)。这是一篇反讽文:

“在你的书上使用这些东西:一把AK-47、突出的肋骨、赤裸裸的乳房。如果你一定要插入一个非洲人,确保这个人穿着马赛、祖鲁或者多贡的服饰。”

“确保你体现出非洲人深入骨髓的对音乐和节奏的天赋,吃其他人类都不会吃的食物。不要提及米饭、牛肉、和小麦这种东西,猴脑是非洲菜的一种选择,还有山羊、蛇、虫子、蛆和其他需要勇气下咽的肉。确保你描写出你怎么毫不退缩地吃下这些食物,怎么学着去享受这些食物,以体现出你对这里的人的关心。”

“你的非洲人物可以包括赤身裸体的战士、忠心耿耿的奴仆、占卜者和预言家、遁世的古代智者。或者腐败的政客、一夫多妻的导游,或者和你睡过的妓女们。”

作者讽刺了很多以非洲为“卖点”的文章,过分描绘非洲的野蛮部落、饥饿贫穷、种族战争,以此博取观众的眼球和满足大家猎奇的心态,却没有给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当下的、现代的非洲。

不少人看完这些文章以后发个朋友圈,配上一段怜悯的文字以表达“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这种偏见慢慢地根植于大家的心中。

对这片大陆,我们有着多少误解?

走进肯尼亚的媒体办公室

初到肯尼亚的时候,我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态,甚至带着点虚荣,看着朋友圈的一片赞赏,被贴上“勇敢”、“善良”的标签,享受着别人欣羨的目光,我也有点飘飘然。

有一段时间,我也很热衷于发一些贫民窟、流浪儿童之类的图片。感谢我在东非呆的不是十几天,而是前后六个月。让我能从探险变成生活,从“非洲”这个模糊的概念,到“肯尼亚”、“卢旺达”、“坦桑尼亚”这些具体的国家。

漫长的六个月,才让我从最初单纯的新鲜感,到慢慢褪去偏见,尝试融入,去感受这片大陆和我在国内的生活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在内罗毕参加观鸟野保活动

印象比较深的是买菜这件事情,第一次去内罗毕的中心市场买菜时,像是一场探险。我害怕极了,身边全是本地人,拿着鸡鸭鱼一直喊你,拽着你的手臂,一边不断地挤一边嚷嚷着让你买,我特别想要扫腿就跑。

手机一直在兜里响,也根本不敢拿出来接电话。没怎么讲价,付钱马上走,只想着赶紧买完赶紧逃离这个地方。

后来去的次数渐渐多了,开始能跟小贩讲价了,学了几句斯瓦希里语也能跟他们开开玩笑,慢慢觉得,这里跟国内的市场也没什么差别,鸡鸭鱼、蔬菜水果杂货,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开始以为是吵架的吓人的争吵其实只是小贩的吆喝声,这不是跟国内市场差不多嘛。

探访内罗毕的“长颈鹿之家”

当买菜从探险变成生活的时候,肯尼亚的生活才真正开始了。我开始跟的士司机聊天,从子女教育聊到总统八卦,也跟小商小贩讨价还价,挤公交车,也去本地的酒吧。

在市中心,白领民工们穿着西装拿着公文包匆匆忙忙去上班;在离首都两三小时车程的路上,还能看到部落民族披着马赛布,打着长耳洞,从很远的地方挑水拾柴。

内罗毕有精致的小别墅,也有连片看不到尽头的贫民窟;有很现代化的私立学校,也有铁皮屋搭建的简陋的贫民窟小学。

曾经想象中的贫民窟只是很多穷人居住的一片铁皮房子,但实际上贫民窟更像一个国中国,从小学、医院到黑市、妓院一应俱全,居民可以在里面生活一辈子不需要出来。

这种原始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博弈,极度贫困与极度富裕的强烈对比,才是肯尼亚真实的样子。

内罗毕的贫民窟一角

在肯尼亚实习三个月,我做过野生动物保护的直播和推送,拜访了不少当地华人,也和当地的一个青年组织一起办东非首届野保公益缤纷跑,和当地的媒体讲中国的野保工作。

我发现文化偏见是普遍存在的,不单单是外界对非洲,非洲对中国也有很多刻板印象。一方面,很多本地人觉得中国人就是来修桥铺路的,搞建设的,对野保和文化漠不关心,只在乎挣钱;另一方面,很多中国人也不知道怎么去融入当地。注意,他们不是不想融入,而是不知道怎么融入,这也跟我们的文化差异有很大关系。

肯尼亚的朋友一般喜欢约我去club或者酒吧,但是我真的不喜欢这种吵杂的环境。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大家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也有差异,这种差异真的让人不知所措。

外界怎么写非洲?非洲怎么写中国?这种信息传递本来就带有一定的偏见,没有人能摆脱成长文化环境所造成的思维定式。最直接的了解这片大陆的方式,真的就是踏上这片大陆,自己去观察,自己去思考。

在野保公益缤纷跑活动上与记者合影

在肯尼亚中南屋实习的三个月,像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一些光线,从而促使我我去推开一扇门,克制自己的文化偏见,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非洲,是由56个这样有着各自鲜明社会特色、又有着共同性的国家组成的,而不是一个代表贫穷,野蛮,落后的符号。

有了这样的理解,非洲大陆对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从探险到生活,猎奇心和虚荣心慢慢消退,我开始观察和思考这个有着尖锐矛盾的社会,及原始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碰撞。

当我们都在谈论AI的时候,这些国家还不时停电断网,他们真的能追赶上现代发展吗?但是这些国家的GDP增速,社会面貌变化之快,又确实让人惊讶。于是我开始对国际发展、中非关系等议题感兴趣,所以研究生我申请了国际发展的方向。

从文学这个感性的领域到国际发展这个社会学的理性的领域,我希望通过学术训练后,每一次写非洲问题时,都能比上一次更客观。

(本文原载于中南屋公众号:chinahouseproject,帮助中国青年走进发展中国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