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研讨|陶纯《仪仗兵》:揭开了三军仪仗队的神秘面纱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24-03-23 18:26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最近,“比钢枪还要硬的意志——陶纯长篇小说《仪仗兵》研讨会”在北京出版集团举办。

《仪仗兵》是作家陶纯深入三军仪仗队,扎根营盘数月后的作品。书中,李振杰本是村镇里的一名“问题少年”,却因为天生生得高大健壮,偶然被前来征兵的部队军官看中,成为了仪仗队中的一员。《仪仗兵》详细记述了主人公“破茧成蝶”的全过程,除了日常风吹日晒下的艰苦训练,就连对爱情的判断和取舍也成为了振杰的一堂“必修课”。小说也进一步写出了仪仗兵最高一层的精神境界——职业生涯最光辉的收获,并不仅限于完美地完成任务,是将仪仗兵的精神传承下去。据悉,为写作本书,作家陶纯深入仪仗队的生活,从其选拔流程、日常训练,到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均了然于胸。

研讨会现场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在致辞中表示,《仪仗兵》是一部选题特别,结构难度大且极具冲击力的小说。“作品融入了作家深刻的生命体验,充满了精神、情感和理解的力量。《仪仗兵》不是一部围绕主题编织注释性情节的小说,从意志到信仰的心路历程,被作家书写得充满质感、弹性十足。”

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贺绍俊认为,《仪仗兵》是九十年代以来“农家军歌”题材的延续、拓展和超越,是一次很有难度的写作。“陶纯的《一座营盘》就是在农家军歌题材表现方面非常突出的作品,《仪仗兵》在这个基础上,又塑造了新的农家军人的普遍形象,并以群体的方式呈现,他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仪仗兵》十分巧妙地设置了‘争是一种精神,让是一种胸怀’这样一个主题,在类似题材的小说创作上进行了一次很重要的尝试。”

原总政艺术局局长汪守德认为,《仪仗兵》的题材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文本具有精心的结构和叙事策略,在谋篇布局和叙事转换方面又灵活自如、简洁明快、一气呵成,对仪仗兵的生活描写十分精准、真实,同时具有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

《仪仗兵》书封

《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认为,相较于其他的军旅文学作品,《仪仗兵》的突破点在于它写出了新时代中国军人的形象和军营的特点。“小说用集中的笔墨深入到仪仗队的内部,揭开仪仗兵这个特殊军种的神秘面纱,以多层次的方式书写部队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

《光明日报》高级编辑、文荟版副主编饶翔认为,“《仪仗兵》以朴素的方式处理人物关系,特别是仪仗队这个小社会的内部人际,让我们感受到了朴实的力量。同时,作家在大量采访的基础上进行虚构,用现实主义笔法塑造人物,带给我们一种来自真实的力量。最后,仪仗兵通过对身体的训练,克服和超越身体的有限性,而抵达了一种精神的无限性,通过‘挑战极限、重塑自我、代表三军、体现国格’的精神力量,由个人出发,最终抵达一个集体、一个军队、一个国家,并一代代传承下去。”

《文艺报》副总编辑岳雯表示,作家陶纯替人们深入到日常生活视线之外的地方。“我们平时只能看到仪仗兵对于国威的展示,而小说带我们看到,在整齐划一的美感与震撼背后有着怎样的波澜,并告诉我们何以如此。《仪仗兵》是一部细节之书,摒弃情节化、戏剧化的道路,靠着细密的细节堆叠起来,交织成一个细节之网。写到仪仗兵的钢铁意志时,作者也没有聚焦在光辉的一面,而是也写到他们的失败,这使得小说本身变得非常有意味。除此之外,小说又让情感介入,软化题材本身的硬度,进而唤起读者的共情共感。”

研讨会最后,陶纯回应,“仪仗兵这个题材在文坛比较稀有,写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怎样把真实的素材小说化。在写作中,这个题材难免会受到诸多限制,但找准发力点就可以自由发挥,而一个作家要善于在限制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领导、专家。我愿意以这次研讨会为起点,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我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