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销量暴跌38.96%,自主、合资双双“跳水”,广汽怎么了?
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将合资车企推向了墙角。
而合资车企巨头,广汽集团则是首当其冲。
根据广汽集团在3月9日披露的交付数据显示,2月份广汽集团汽车仅实现销量98401辆,同比大幅下滑38.96%;今年前两个月,广汽集团累计销量为230371辆,同比下滑25.24%。
对于广汽集团而言,车子越来越难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合资车。
在过去的2023年,广汽的合资业务遭遇“滑铁卢”,卖得最好的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2023全年销量分别为95万辆和65.12万辆,同比分别下滑5.47%和13.91%。
当然,虽然合资业务表现低迷,但在2023年时广汽集团还有自主品牌撑腰。不过到2024年之后,情况似乎开始发生变化,广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广汽埃安,前两个月销量直接出现了大跳水。
内卷之下的合资车
对于广汽集团而言,合资品牌的衰落已经趋势。
过去的2023年,广汽菲克和广汽三菱两大品牌一个走向了破产,一个走向了重组,广汽集团的合资阵型失去了两员“大将”。而除了广汽菲克和广汽三菱之外,其实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的处境也同样不乐观。
根据销量数据显示,2023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的全年销量分别为95万辆和65.12万辆,同比分别下滑5.47%和13.91%。虽然销量有所下滑,但在自主品牌“集团围剿”合资品牌的大背景下,这个销量还算是可圈可点了。
然而,到2024年,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的销量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
根据广汽集团披露的数据显示,2月广汽本田、广汽丰田销量分别为29107辆和40024辆,同比下滑29.39%和36.67%;而在今年1-2月,广汽本田、广汽丰田的累计销量分别为64389辆和91054辆,同比降幅分别为18.87%和34.35%。
为什么曾经大卖的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2024年会突然卖不动了?
理由很简单——相比于自主品牌,合资品牌的产品力确实已经不行了。例如在去年8月份换代的雅阁PHEV,虽然已经是经过了换代,但依旧还是“油改电”,没有使用纯电平台;而且雅阁PHEV连快充功能都不具备,17.7kWh的锂离子电池快充需要2.5小时才能补充至80%左右的电量状态。
不可否认,近几年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合资品牌产品力低下的劣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而对于广汽集团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过去,合资业务一直被称为“现金奶牛”,也是车企利润的主要来源,但现在合资业务却成了负累。
根据2023年半年报显示,广汽集团营收增长27%,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了48%。在分析净利润下滑原因的时候,广汽集团提到,投资收益同比减少约30.50亿元,主要是日系合资企业盈利减少等综合所致。
当然,广汽集团或许早就意识到了合资业务将逐渐走向衰落,所以在很早的时候,其就开始培育自主品牌,像广汽传祺、广汽埃安在2023年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合资业务下滑,但2023年广汽集团的销量依旧能保持稳定。
不过,不好的信号已经出现。
出现“乏力”
目前,广汽集团旗下的自主品牌主要分为两大阵型——燃油车为主的广汽传祺和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
相比于广汽传祺,广汽埃安的发展势头显然要更好一些。根据媒体统计,2023年广汽埃安全年累计销量超过48万辆,同比增长 77%。凭借着超高的销量,广汽埃安也是力压理想,成为2023年的新势力“销冠”。
不过,2024年之后,广汽埃安却突然“熄火”了。根据广汽集团披露的数据显示,2月广汽埃安实现销量为10006辆,同比大幅下滑66.74%;而在今年前两个月,广汽埃安的累计销量仅为21011辆,销量大幅下滑了45.13%。
去年12月,广汽集团的销量还有4.59万辆,对比来看,现在广汽埃安的销量下滑是相当明显了。
对于广汽埃安销量下滑的原因,市场上的主流观点有两个。第一种观点是受到了网约车市场逐渐饱和的影响,受到大环境的影响,2023年网约车迎来“井喷”,目前已经是严重的供过于求——珠海、济南、遂宁等城市先后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风险预警的通告,提醒大众该市网约车数量已经饱和,行业景气情况逼近警戒红线。
而广汽埃安又被大家称为“网约车之王”,因为其大部分的销量都来自B端的网约车市场,根据媒体统计,在 2023 年卖出的 85 万台网约车新车中,埃安以近 22 万辆排名第一。随着网约车市场走向饱和,埃安销量下滑自然也是在所难免了。
第二种观点则是受到了车企价格战的冲击。2月中旬,比亚迪接连推出多种车型的荣耀版,引发了新春车市的又一轮降价潮,随后上汽通用五菱、长安启源、哪吒、吉利、理想、小鹏等车企纷纷跟进,下调售价。然而,在这一轮车市降价潮中,埃安的反应却明显慢了一步——2月份并没有跟进一起降价,直到3月才开始降价促销,但为时已晚。
当然了,自3月份以来,广汽埃安掀起了3轮降价,其中像广汽埃安的主力车型星耀版车型起售价仅为9.98万元,同样进入十万元以内区间,相比此前售价最低的车型,降幅达到2万元。不过,值得思考的是——在激烈的价格战,这样跟随式的降价又到底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呢?双面“夹击”下的广汽集团,又能借助连续多次的降价,走出危险的边缘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