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刘恕:麦草方格不是我们创新发明,由苏联专家发明并指导完成

2018-11-27 16: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近日,中国绿发会名誉理事长、绿会钱学森沙产业基金负责人、原中国科协副主席刘恕女士来到绿会办公室,在谈及钱学森沙产业基金相关工作时特别指出:近来有看到关于麦草方格固沙(这一技术)是所谓“创新、发明“等观点的失实报道,非常不客观,实事求是地讲,麦草方格固沙,中国最早是在宁夏沙坡头运用这一技术的,是由苏联专家设计并指导完成的。

原中国科协副主席刘恕女士,是中国沙漠及沙漠化领域研究的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1988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其后被聘为多所高等学校教授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沙漠化分部高级顾问。现在同时兼任绿会名誉理事长、绿会钱学森沙产业基金负责人等职。

刘恕女士强调,我国首次运用麦草方格固沙技术,是1957年7月在修建包兰铁路时,由当时的苏联土库曼科学院院士、专家彼得洛夫设计并指导下完成的。包兰铁路是中国修建的第一条穿越沙漠的铁路,草方格固沙的成功应用,解决了包兰铁路通过腾格里沙漠边缘沙坡头时所遇到的高大流动沙丘阻挡这一难题。

 

“苏联土库曼科学院院士彼得洛夫在1952年出版的俄文书籍中,就曾详细介绍过麦草方格固沙的应用”,对此,刘恕女士非常清晰地进行了以下补充论证,她说,除此外,已经发表的中国科学家《竺可桢日记》,也对此有详细记录;而当时任宁夏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的首任站长李鸣冈,在向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竺可桢先生汇报时,也记录了1957年苏联科专家彼得洛夫在沙坡头是如何指导工人扎下第一片麦草方格的。
“类似的记载,在很多当事人的记录里也都还能找到,比如包兰铁路总工程师赵性存的论文中等”,刘恕强调:在科学方面,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

实际上,苏联专家的治沙经验,是当时沙坡头成功治沙的关键之一。当初苏联为了修建穿越卡拉库姆沙漠的铁路,在防沙治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而苏联沙漠研究所就是在研究铁路防沙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草方格治沙在苏联很早就有应用,甚至在沙皇时期就出现过相关雏形。

据了解,荒漠化问题作为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目前国内仍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而全国近35%的贫困县、近30%的贫困人口都分布在我国西北沙区。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文/橡树 审/卡秋 编/Angel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