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近郊村集体经济方向:共同成长,接近平衡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王昀
2024-03-20 22:3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乡镇企业已走过四十年。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同意将社队企业改称为乡镇企业,明确乡镇企业是广大农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它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对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起到极大作用。正如邓小平同志1987年的一句著名判断:“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

上海闵行区华漕镇诸翟村。王昀 图

我们把乡镇企业视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举办的企业。如今,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从乡野到近郊,仍有诸多村镇集体经济组织持续运转。只是与40年前村镇劳动力普遍富余不同,本地村民大多去往城区工作,村庄相对人少地多,由此,土地资源成为集体经济的第一资源,而集体经济的角色也更接近于资产管理者,而非具体生产经营的组织者。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需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如今现状如何,能否为“共同富裕”做出更大贡献?

在上海,一些位于近郊城乡接合部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潜在具备多样的发展路径。不过,相关方面在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并服从上位用地性质规划,努力盘活资金、资产和资源的过程中,也遇到各种瓶颈。而这些尝试和困惑,或许正对应解放生产力、走向共同富裕的钥匙,是当下格外值得关注和思考的。

结合近半年来在上海闵行区华漕镇、闵行区浦江镇、奉贤区金汇镇等地多个村集体的走访调研,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尝试对现状进行一些梳理,给出针对性的对策参考。

冲击:楼市下行与低效建设用地减量化政策

土地是村镇集体经济组织的重要生产要素。以“农村资本进城,城市活力返乡”为理想图景,一些村镇集体经济组织,多年前就凭借魄力和眼光,投资购置了市区的办公楼等项目,其投资收益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

浦东新区金桥路的金台大厦。 王昀 图

金汇镇投资建在浦东新区金桥路的金台大厦,就是其中典型一例。这栋大楼现在租给一家食品企业作为办公总部。这家食品企业,正是金汇镇重点支持的明星企业,也将部分工厂设在金汇镇。最新的消息是,金汇镇免去了这家企业2023年金台大厦的租金。

投资了这类地产项目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各镇大体会有两三个。在村集体经济整体收入中,这类投资收益占据大半。哪怕面对经济下行的局面,需要减免租金抱团取暖,也得留住这些租户。如果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决策者,过往的角色更像是企业家,当下的工作重点则是优化营商环境。

而在土地流转层面,当下上海在推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但相应的规定条件很难对投资者构成吸引力。比如,需要参考市区地价,还要上缴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最重要的是,不能用来搞商品房开发。另外,企业对成本最敏感,当下项目审批的时间较长,更是不利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除了经济下行的外部因素,各方也在消化内部转型的阵痛。近年来,上海各村在持续进行“低效用地减量化”。大量村级工业区被清理掉,村级集体经济的租金收入受到严重影响,一些村庄甚至需要依靠财政补助资金。经营收入骤减,治理成本递增,对村镇形成严峻挑战。另外,就连实施“低效用地减量化”本身,村里也需要更多资金撬动,否则无法腾挪原有设施。

有些村子也在努力消化这些影响,甚至将其转化为百姓增收的“抓手”。比如,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调研的几个村,都有村干部提到,村里在过往拆违过程中,把认定违章的设施保留下来,补办手续,改为村级资产,或定义为村里公益设施,才能使其在日后的盘活资产、招商等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进而形成更多创新机制。还有很多村子,集中归并低效用地之后,清理了“老旧破小”的设施,让老百姓的房子更容易整栋出租,还能享受公建配套,也是卓有成效的增收手段。

即便村子有一些资源,也需要有条件顺应外部需求来调整变化。否则,村级集体经济也会停滞不前。比如,有的村子的工业园区在2004年成为第一批郊区“都市型工业园区”,相应地块在2005年被划为航天产业片区。之前的工业园区停止发展,至今,新的产业也并未开发入驻。因不符合时下高新技术发展需求,无法承接相应产业,相应园区只能相对低效地运作。

整村运营:亟待针对性的规划设计

研究员了解到,作为基层组织单位,各村并无招商考核指标。但实际上,这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紧密关联,不少村干部都背负着不小的压力。

“整村运营”,也是时常被提及的概念。上海近郊地带的村镇,有很多路径可以选择。由于近年来地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地方城镇化程度往往较高,距市中心更近,更容易承接工业生产和就业,也可在此基础上营建人才公寓,成为外地求职者落脚大城市的第一站。与此同时,因为用地性质和历史传统等,这些地方又具备乡野的特质,在农业基底上进行升级,则可形成无人机智慧农场,或打造林下经济、农文旅以及养老等产业。

浦江镇的汇中村,村口有一些公共设施,包括儿童游乐设施和养老院。 王昀 图

如前所述,土地要素的价值是最高的。村里更乐意留下厂房、设施等,便于招商,否则没有抓手。但这些设施往往零星分布,令土地不能连片,无法形成规模,不利于农业的整片运营或开发。由此,到底是往前一条路走,借助设施去招商,还是向后一条路去,在农业基础上发展,一些村子在此踌躇不前。

长期来看,对集体经济增收而言,土地和房产投资的逻辑,可能会逐渐行不通。村子需要尽早考虑一些能够长效增收的办法。这些近郊的村子,大多要承担保粮保菜的功能。这就需要村集体经济组织,能与相应的主理人,基于土壤自然的属性,形成更为良性的陪伴关系。奉贤区就成立了百村集团, “ 助力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集群培育”。

在这种共同成长的逻辑之上,需要有规划设计先行,为相应配套的服务、可能孵化的创新,打开更多可能性。比如,如果发展林下经济,需要建设供护林员居住的管理设施,必须改变一小块地的用地性质。这样,企业或主理人才会在此踏实发展。还有,有的村子希望开辟马术俱乐部,却无法改变用地属性。在这些方面,乡村规划师或许可以起到更大的作用。

很多村子也遇到这类情况,多年前只顾资金流,未考虑长远,把土地租出,现在尚未到期,也难以清退。长期陪伴与共同成长,需要考虑长时间的租约。各方共同进行长远打算与规划设计,而不是“网红“之后留下一地废墟,这对于保护乡村风貌、留住乡愁也都十分重要。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出去创业或在城市工作,周末才回村。这就自然形成类似通勤村的格局,也让人联想到多年前的“周末工程师”。客观上,这可以让城市的活力回到乡村,甚至也是吸引人才的方法。在信息洪流中,固定场所办公的格局早已打破。村子也需要一些能够承接这类生活方式的地方,让人能更好地在城市忙碌,在村子安顿自身。

浦江镇汇中村,引入了训犬师直播间。年轻人在这里相聚。

比如,运用村委会的楼房,有的村子引入了训犬师直播间,还有宠物养老院,配合相亲的市集活动,以及露天咖啡。对面一大片无人农场,年轻人乐得自在。产业、设施和功能的交叠,其实正是创新和活力的源头。

或许,村集体需要考虑的是为村民托底,但这要依靠相应的主体能在村庄持续运营,需要服务市场主体。另外,作为特别法人,目前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是税务主体,在参与市场经济行为时,只能通过村属实业公司代开发票,按公司涉税行为缴纳税款,这部分税负较重。亟需为其减轻负担。

无论在什么路径上发展,关键还是要增强流动性。这就需要理清主体,为其赋权赋能。如果说外来资本会拉大贫富差距,那么就要设计更为合适的架构,向着更为理想而可持续的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推进。不妨结合实践,从头思考其中的原则,在偶然性之中,各方探索在土地上搭建共同成长的机制,不断接近平衡。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公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责任编辑:王昀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