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陈映真《夜行货车》:首部翻拍成大陆影视剧的港台小说

徐春伟
2018-12-06 14:39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上世纪80年代,金庸、古龙等知名港台作家作品改编的影视剧陆续走进大陆观众的视野,武侠开始风靡大陆。不过,他们的作品并非最早被翻拍成大陆影视剧的小说。最早被翻拍成大陆电影的是一部台湾乡土爱情小说,发表于1978年的《夜行货车》。

《夜行货车》电影海报

华盛顿大楼

《夜行货车》是大陆拍摄的反映台湾市民生活的第一部影片,其原作者是台湾著名的乡土小说家陈映真。1960年代中期,台湾乡土文学兴起,陈映真便是当时成长起来的台湾乡土文学青年作家之一,被誉为“台湾鲁迅”。陈映真是一个高产的作家,至1968年5月失去人身自由前,他的作品已经有42篇之多。

初版《夜行货车》

陈映真出狱时,台湾社会正处于巨变前夕,他来到台北市最高的大楼——大陆大楼工作。大陆大楼建成于1973年,高十一层,为台湾营造业龙头大陆工程公司所有。大陆工程公司不但将该大楼作为公司总部所在地,并且将它外租成办公大楼。当时正值西方发达国家向亚洲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跨国公司与合资企业进驻了这栋台北标志性建筑。在大陆大楼工作的岁月里,陈映真通过自身经历和同幢大楼的员工得知了跨国企业的本质和文化。

台北大陆大楼

进入大陆大楼工作后,陈映真受到了企业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极大冲击。曾被迫停笔七年的他开始撰写《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华盛顿大楼是台北市一栋西方国家诸多跨国企业的17层办公大楼,本系列小说都是以这幢楼的某一层作为该篇小说的背景。了解作者的生平后,读者很容易联想到华盛顿大楼其实就是大陆大楼。《华盛顿大楼》系列包括1978年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夜行货车》《上班族的一日》,1980年发表的中篇小说《云》。

《夜行货车》是《华盛顿大楼》系列的第一部,是一部批判西方经济侵略和洋奴文化的小说。作者通过小说中美资企业马拉穆电子公司发生的故事,剖析了当时的台湾社会,反映了西方跨国公司不但影响了台湾经济,也影响了台湾的社会结构和人文环境。马拉穆公司的中方员工也必须按规定取一个时尚的洋文名。以美企为首的西方跨国公司文化正是以这种无孔不入的方式进入影响到了台湾人文环境的方方面面。

白领阶层是《华盛顿大楼》系列主要描写的对象,《夜行货车》也同样展现了白领阶层的复杂矛盾。主要矛盾是女秘书刘小玲与詹奕宏、林荣平两男之间的感情纠葛;中外经理对中国员工特别是女员工的欺压;洋经理对本土经理的欺压。小说展现的矛盾对当时的台湾社会而言,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这样的矛盾冲突是前人从未经历过的。它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对当时刚刚步入开放、进入经济转型期的大陆而言,也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夜行货车》没有离奇的故事, 也没有惊险的场面,讲了一个非常平凡的故事。在这个平凡的故事中,中西文化在碰撞;炽热的爱情与不同的人格在碰撞;城市价值与乡村价值在冲突;欲望的贪婪与性情的宏阔在角力。故事感动了当时很多台湾读者,小说因此获得了第十届吴浊流文学奖,成了陈映真的代表作。

跨国公司的白领

在本作之前,陈映真在描写大陆人与台湾人恋爱时,男人总是大陆人,女人总是本地人,这是1949年前后台湾社会的生活实情。《夜行货车》在形象塑造上具有拓荒意义,性别籍贯组合首次互换了。女主成了大陆人,男主则是台湾人。

男女主角剧照

大陆籍的刘小玲(Linda)是整篇小说的第一主角和核心人物,她是大陆来台的外省人第二代。刘父是一失乡飘零之大陆人,对他来说,台湾不啻是一片沙漠。刘父还有好几个妻子,比刘小玲的母亲还要大上30岁。对刘小玲而言,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台湾,都有隔阂,难以有家庭和故乡的感觉。

年轻不懂事的刘小玲曾受到有妇之夫林荣平(J.P.)的欺骗,做了他的情人。林荣平原是台南乡下的农家孩子,受现代高等教育后,进入了马拉穆,还当上了公司的财务经理。发现受骗后,刘小玲果断和林分手。失恋后的刘小玲与公司一个正直青年詹奕宏(James)确立了恋爱关系。詹奕宏与林荣平相似,也是从台南乡下来的大学生,却十分有骨气。在刘小玲眼里,全公司就只有他一个男人,别人都是洋奴胚子和孬种。

刘小玲发现林荣平是个玩弄感情的人

刘小玲认为公司里男人都是奴才

然而,林荣平却并未放弃勾搭小玲,他的向上爬,并非完全靠业务能力,相当的程度上是依赖于另外一些不正当的手腕和心机。他把刘小玲取笑摩根索胡子的事告诉了摩根索,让洋老板去对付刘小玲。他企图通过这种伎俩一举三得:既报复了刘小玲,又打击了詹奕宏,还拍了美国上司的马屁。

摩根索骚扰刘小玲

哭泣的刘小玲来到林荣平办公室,要林帮她出头。林荣平知道后有怎么样的反映呢?起初,“他面露怒容。他感到一股暧昧得很的怒气”;但他想到自已的地位和前程时,转瞬间情形立刻大变:“他的怒气,于是竟不顾着他的受到羞辱和威胁的雄性的自尊心,径自迅速地柔软下来,仿佛流在沙漠上的水流,无可奈何地,无助地消失在傲慢的沙地中。这才是真正地使他对自己感到因羞耻而来的愤懑。”作者通过这样的描写,反映了台湾知识分子又想反抗却又不敢的矛盾心理。

林荣平再次欺骗刘小玲

詹奕宏是个脾气火爆的农村青年。他终于知道了刘小玲曾经是林荣平的情人,心中燃起了妒火,动手打了已经怀了他孩子的小玲,致使俩人感情上出现裂痕。受了委屈的刘小玲,认为台湾已无亲人,决定去投靠在美国的姨妈。

公司的送别宴会上,喝醉酒的摩根索把脸凑向刘小玲,并用各种难听的话侮辱她。刘小玲机智地怼了回去。詹奕宏终于不能控制自己,并以辞职表示抗议,离开了宴会现场。被感动的女主“忽然站了起来”,“提起触地的长裙”跟着跑出,含着泪追上了他,接受了男主的景泰蓝戒指。此时,詹奕宏心里漾起一道意象:“黑色的、强大的、长长的夜行货车。轰隆轰隆地开向南方的他的故乡的货车。”

摩根索侮辱刘小玲

小说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其实就是两个男青年对待刘小玲受辱的不同反映。在受辱这件事上,两人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心理和态度,证明了年轻的刘小玲其实是一个非常成熟、非常有眼光的女青年。林荣平想到的是发财机会,“几百万美元在他的手上流转” 和“新置的六十四坪洋房”。詹奕宏却大庭广众中要求洋老板道歉,并以辞职表示反抗。

《夜行货车》从表面看,这是个爱情故事。细读下来,小说的意蕴要丰富得多。小说是爱憎分明的,它以外企女白领刘小玲的遭遇为核心,照映出了华盛顿大楼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傲慢且无礼的洋老板,卑躬又唯诺的洋奴才,鲁莽却正义的青年。小说更成功地塑造出了“美貌与智慧并重”的主人公刘小玲:一个柔弱貌美的女子,却有一颗苦难而又不屈的心灵,还有一个机智而又聪慧的头脑。整篇小说反映了当时台湾知识分子的分化和趋向,更反映了中国员工的民族自尊和反抗精神。这就是让读者感动的地方。

无法理解的改编

电影《夜行货车》除了原作者是台湾人外,它的导演谢雨辰、制片张金风(谢夫人)、作曲侯德健都是台湾人。1984年3月,台湾知名电影导演谢雨辰回到大陆。之前,谢雨辰在曾打算拍一部武打片;牵线帮他回大陆的朋友也让他拍摄当时风靡陆港台甚至整个世界华人社会的武打片。而中国影协主席夏衍对他说:“你是从台湾来的导演,一定要在我们国内拍一部反映台湾的故事片。”谢雨辰听后很受鼓舞,并且得到了大陆文艺界和电影界的热情支持。更重要的是,不少大陆人影迷得知台湾导演来到大陆后,都纷纷写信给他,想一堵台湾风情。这些促使他改变了初衷,选择了拍摄台湾乡土故事片。

谢雨辰解释了为何选择拍《夜行货车》的主要原因:其一,陈映真是台湾乡土文学作家的代表,其作品特别有亲切之感。其二,台湾乡土电影是写实派,《夜行货车》有代表性,它反映了1970-1980年代台湾工商业区的状况,方便让海内外同胞了解台湾。其三,《夜行货车》的故事可以说是当时台湾的整个缩影,它包括人物的性格、思想和接触面,都比较典型。把它拍成电影,相信人们可以对台湾种种社会现象增加很多了解。

除了谢雨辰夫妇,以创作《龙的传人》一曲成名的台湾著名音乐人侯德健,恰好也在1983年回归大陆。这缘分促成了两人的合作。

《夜行货车》摄制组得到了北影的支持。电影的主要演员也都来自于有造星工厂之称的北京电影学院,分别是林芳兵(饰刘小玲,1982届)、张丰毅(饰詹奕宏,1978届)、寇振海(饰林荣平,1985届)。当时受成本限制,剧中饰演摩根索等外国人其实都是中国演员。

电影对小说的改编非常大,原著中很多路人变成了主要配角。第一个是马拉穆电子公司的门卫老张。小说中的老张只出现了姓氏,电影大名叫做张明根,还成了詹奕宏的好友。老张目睹葛经理调戏女职员爱丽丝,出手救了她,被葛经理报复借故开除。导演本意可能是深化跨国公司对职员压迫的这一主旨,但这却曲解了原作者的本意。小说中老张才是在公司门卫召妓狎饮的人,作者本意是讽刺旧社会人群的不良习俗。

公司大门和老张

第二个变成主要配角的路人就是电影中老张所救的爱丽丝。爱丽丝是老张故友之女、公司同事、年轻的本地寡妇。老张被开除后,还要詹奕宏照顾爱丽丝。在詹奕宏照顾生活的过程中,爱丽丝对他产生了感情。而原著中,Alice只是在送别晚宴上出现的路人乙。从小说中只出现英文名而没有中文名判断,她应该是一个美国人。可以说,电影对爱丽丝的改编比老张的改编还要厉害。但问题是,导演该给这个变成中国人的路人乙取一个中文名啊。

爱丽丝和詹奕宏

导演对这两人的改编致使整个故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张被开除后,以开出租车谋生。一天晚上,老张被几个不良青年抢劫,并打成了重伤。刘小玲为了筹集医药费,向林荣平借钱。不明真相的詹奕宏看到刘小玲是坐林荣平的车子回来的,心中又燃起妒火,动手打了小玲,致使两人分手。

电影接下去的情节,就是小玲的送别宴。在这个桥段,为了突出民族主义,詹奕宏不但说了自己不要James这个洋名,还狠狠地打了一顿摩根索。接下去的改编最令人大跌眼镜,电影结局居然是爱丽丝跟着詹奕宏一起走上了返回台南乡下的列车;而孤零零的刘小玲一直留在宴会大厅。

小说固然也有不符合逻辑之处,不少原著党也认为小说写得太浪漫主义了,美而不信。比如火爆性格的詹奕宏回到故乡后,还打不打老婆呢?然而电影的结局却更不合理,詹奕宏对刘小玲没感情,这么激动干什么;激动过后,却选择了路人乙爱丽丝。刘小玲看了詹奕宏的表现,也是几乎毫无所动,小说中“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她在电影里成了一个冷漠的女青年。电影不但将原著的爱情情节完全改没了,男女主人公的人设也改塌了,改编地更加不符合逻辑。可矛盾的是,侯德健的主题曲歌词还是“就这么日日夜夜,就这么岁岁年年……一辈子不分割”。

不过,电影成就了当时年仅19岁的北影学生演员林芳兵。观众对电影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台湾姑娘原来是这么漂亮、这么时尚啊!这都是美貌与洋气的林芳兵的形象给人们带来的观感。林芳兵在电影中出现了十多套服装,而当时的大陆女青年打扮还是难免土气。人们在银幕上看到林芳兵的各种时装造型后,所受到的视觉冲击可想而知。

电影中林芳兵的部分服饰

作为大陆第一部出现接吻镜头的影视剧,它曾轰动一时,连香港的报刊都刊了新闻。有着出色表现的林芳兵,不但被提名为第10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从此也被视为当时商业电影票房的保证。但这部片子也使林芳兵在观众心中留下了难以改变的印象,认为她只适合现代时装片,以至于林芳兵后来想演1986版《红楼梦》的林黛玉,总导演王扶林连试镜的机会都没给她。

    责任编辑:彭珊珊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