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核观察|欧洲“核自主”论调再起,说说而已还是真的可行?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薛奇如
2024-03-19 07:4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近期,俄军转守为攻、北约是否派兵参战等话题引发热议,在俄乌冲突发生新的变化的背景下,关于欧洲“核自主”的声音再次引起世人关注。

2022年初爆发的俄乌冲突,让欧洲再次蒙上了战争的阴影,俄罗斯不断释放核威慑信号,美国也加强针对欧洲方向的核部署,美俄两国战略核博弈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欧洲“核自主”的声音不免令人产生疑问,欧洲是否有能力成为世界核格局中的一级?欧洲能否真正实现核自主?欧洲自己的核能力能否实现有效威慑?

作为欧盟内部核力量最强的国家,法国对欧洲“核自主”最为热心,图为法国试射M51潜射弹道导弹,该导弹射程超过9000千米,并携带多个核弹头。

欧洲“核自主”的历史

欧洲“核自主”的声音由来已久。欧洲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现在只有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英国和法国,美苏冷战对抗在20世纪60年代愈演愈烈,美国曾考虑联合北约拥有核武器的盟国打造“多边核力量计划”,按照这一构想,英国和法国的核力量将纳入美国控制的北约核作战体系,美国作为北约的主导国,一方面负有保护西欧盟国的责任,另一方面西欧盟国也是美国对苏联施压的前沿阵地。

但是在国家自身利益面前,美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接连做出让欧洲盟友失望的举动。1954年春,深陷越南泥潭的法国向美国求援,但是当时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拒绝为法国提供任何帮助,其本意是希望越南战争(注:法国侵略越南的战争)能够拖累法国的发展,这样崛起中的法国才不会削弱美国对西欧的影响力。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期间,美国在联合国罕见的和苏联站在一起,反对英法两国实施军事行动,提出了对英法谴责的决议。美国的举动实为谋求排挤英法在中东的势力,这一举动让英法等西欧国家看到了美欧之间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所谓保卫欧洲只是冠冕堂皇之词。美国所谓的西欧盟友只是美苏冷战欧洲方向的一盘“棋子”,一旦美国有利益需求,很有可能拿这些“棋子”与苏联进行利益交换,到头来受到伤害的还是西欧国家自身。

海基核力量是法国“二位一体”核力量的核心。

法国在摆脱美国军事控制方面走在了欧洲前列。1959年,法国退出了北约联合组建的地中海舰队,同时还拒绝美英将核武器部署在法国领土的要求。1960年,法国成功爆炸原子弹,成为北约第三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963年,美国试图牵头组建北大西洋核武舰队,法国在筹备过程中突然退出。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致信美国总统约翰逊,要求驻扎在法国领土上的外国军队全部撤出,要求所有美国军队在1967年4月1日前必须离开法国领土,信中的一句经典表述流传至今,即“法国决定在其所有领土之上恢复行使全部主权”。但是考虑到如果彻底翻脸,法国很有可能全方位陷入孤立,因此法国在1967年8月与北约签署了《莱姆尼泽-埃雷赫协定》(Lemnitzer-Ailleret Agreements)其中提到如果欧洲爆发核战争,法国会向北约提供支持。

“核自主”的重要内容是对外核威慑。作为欧洲三强之一,英国拥有核武器,但却是美国制衡欧洲大陆国家的“工具人”,自然不会替欧洲大陆国家出头,英国在战略政策和核技术方面紧贴美国,是美国欧洲方向核威慑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另一强德国虽然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但是没有核武器,因此能够承担欧洲对外核威慑重任的只有法国。

法国历届元首都提出过领导欧洲安全防务的概念,尤其是拥有核武器让法国产生了一种天然的“道义感”和“责任感”。在戴高乐看来,法国的命运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他甚至还提到法国的核力量可以保护近邻德国。蓬皮杜也曾公开表示,法国的核威慑力量等同于事实上的欧洲保护;法国不是孤立的,法国的利益不仅限于法国国土,法国的核威慑力量也适用于保卫邻国和盟国的领土。

冷战结束后,法国比以往更强调核威慑力量的欧洲维度。密特朗执政时,法国在1994年公布的《防务白皮书》中明确提到,没有核能力欧洲便不可能有防务自主,法国要承担起欧洲防务的重任。希拉克曾指出,法国的核威慑力量本身就是保障欧洲安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萨科齐在2008年重申法国的核力量仅以其存在就构成了欧洲安全的关键因素。在2015年,奥朗德表示,法国对重要国家利益的定义不会仅限于国家层面,法国不会孤立地去考虑其国防战略,在核领域同样也是如此。

马克龙相较其前任们更加强调拥有核武器的法国在欧洲防务的领导地位。2020年英国脱欧,这一事件在某种程度上给了法国进一步彰显欧洲领导力的机会。马克龙曾多次强调欧洲要有“战略自主”,他还表示全球安全环境发生变化,法国长久以来的独立核政策与欧洲的团结是相符的,法国的国家利益包含欧洲维度,他甚至指出邀请法国的合作伙伴参加核威慑的对话,参加法国的核演习。在当前俄乌冲突的大背景下,美国拱火俄乌冲突,欧洲笼罩着战争的阴云,再次触动了欧洲摆脱美国,实现防务自主的神经,欧洲防务自主和欧洲“核自主”的呼声再次增多。

由于空基核力量配备的ASMP-A核导弹射程比较近,核威慑力无法与战略轰炸机相提并论。

欧洲实现“核自主”的可能性较低

欧洲“核自主”的最现实问题是对外威慑力不足。唯一能够对欧洲带来核威胁的国家只有俄罗斯,而法国的战略核威慑能力能否有效威慑俄罗斯仍有待商榷。无论是从核武器的数量还是质量,法国较俄罗斯都有一定差距。2023年,法国维持着280枚实战部署的核武器,而俄罗斯则保持着1674枚的体量。质量方面,法国维持着一支“二位一体”核作战力量,4艘“凯旋”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组成的海基核力量是法国核威慑体系的骨干,法国空军和海军总计50架“阵风”F3组成了法国的空基核力量,这些战斗机可以搭载空射核巡航导弹实施核打击。而俄罗斯则拥有完整的“三位一体”战略核打击体系以及规模可观的战术核武器,海陆空各种投射系统多达几十种。单凭纸面数据,法国就很难有效担负起欧洲的对外核威慑重任。

如果有效威慑莫斯科,法国可以对俄罗斯高价值目标进行威慑战略,例如将核武器瞄准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等主要大型城市。但法国的核武器数量较少,随着俄罗斯反导能力的提升,法国的核威慑能力会被逐渐抵消,此外,法国核力量平台单一,不排除战时北大西洋的法国战略导弹核潜艇还未抵达发射阵位就被俄罗斯的攻击型核潜艇一一猎杀,而法国的空基核力量试图突破俄罗斯在东欧密布的防空火网则更加困难。

英国核潜艇的导弹由美国提供,战略上和美国也是亦步亦趋,对欧洲“核自主”不感兴趣。

法国现有的战略威慑能力作为北约核作战体系的补充,保卫法国自身利益,并且显示大国地位,但是如果要做到保卫欧洲利益还确有差距。核武库水平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尤其需要投入大量的经济成本,如果法国下决心提升战略核威慑水平,很可能会面临国内的经济压力以及民众对过多经费投入军事而降低民生建设的民意压力。此外,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民间有着较强的反战思潮,扩充核武库的行为势必会激起民众的强烈不满。

虽然有不少欧洲国家政客高呼“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但是在安全领域,欧洲实则是美国保护下的欧洲,对欧洲而言美国的核保护伞作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与俄罗斯形成核均势的国家目前只有美国,抛开在政治核经济等领域利用欧洲、损害欧洲利益不谈,在极端威胁面前,能够给欧洲带来足够安全感的只有美国。因此欧洲不少国家即便有着有防务自主的声音,但是一旦谈到欧洲的最后安全屏障,大多数国家还是习惯性依赖美国,美国冷战至今对欧洲实施的“核保护伞”政策在大多欧洲国家的政治家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只要北约不解散、只要北约的安全框架仍然存在,就很难有个别国家能够超越美国成为欧洲安全的主导。

法国构想的领导欧洲防务、实现欧洲“核自主”体现了法国这一“老欧洲”的欧洲意识,但是在现实面前,法国乃至欧洲国家仍需要美国的作为其安全的最后屏障。此外,欧洲“核自主”其实是一种阵营对抗的观念,其实质是在美国与俄罗斯之间插入一个新的拥核阵营,相较而言,目前对欧洲最有利的选择应当是摒弃冷战思维,处理好各方安全利益关切,做好美俄之间调解缓冲的桥梁,这一选择才能够给欧洲带来持久的安全和繁荣稳定。

    责任编辑:谢瑞强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