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们走访了沪上8家花市:商户的春天何时来?
三月桃花浪暖初……
春分将至,又到了寻花赏花的时节。城市公园的花丛树下长满了拍照的人,花鸟市场成了年轻人周末City Walk的新兴目的地。
但与过去不同的是,市区的花鸟市场越来越少,许多城市的花鸟市场被拆除或搬迁。花鸟市场相继退出城市舞台,原因为何?近日,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走访了上海的8家花鸟市场,探寻花市的经营现状、传统花市衰落的原因与花市转型的路径。
花市生意不佳,花二代正子承父业
上海的花鸟市场经营状况如何?研究员采访发现,当下花市的经营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花市零售效益不佳。曲阳花市、梅陇花市、虹桥古玩花市等有大量空置的店铺。当被问及生意如何时,大多数店主回应“不好”“勉强生存”。鲜花价格走低加上电商平台的冲击,在收益不佳的情况下,房租依然上涨,例如梅陇花市非主干道一家7平方米左右的店面,月租3千多元,该店主透露,主干道的房租更贵,且近两年仍在上涨,每家店铺月租涨幅在500-800元左右。此外,消费者的购物欲望也不足,一位店主表示:“周末的花市虽然热闹,但很多人只是过来看看,并不买。”
虹桥古玩城花市一楼的转租广告。 本文图均由 戴媛媛 摄
第二,鲜切花比盆花生意更好。由于鲜切花省去了长期养护的麻烦,可集中欣赏灿烂的花期,花谢后可以不断换新,虽然花期较短,价格相对较高,依然更受欢迎。此外,鲜花也会在情人节、七夕节、清明节等节日期间迎来销量爆发。研究员也发现,在大多数花市,鲜切花区域比盆花区域人流更大。
第三,市场经营主体的作为重要。研究员走访发现,对比其他花市,普陀区的岚灵花市更注重硬件设施的提升和营销活动。梅陇花市一位店主也表示,岚灵花市是上海目前经营状况较好的花市之一,除了区位优势和硬件优势,岚灵花市规划更为合理,在社交平台的曝光率也更高,这些都与其背后经营主体的作为息息相关。
第四,家庭经营模式为主,“花二代”崛起。上海的花市商铺大多为家庭经营模式,由夫妻、母子等家庭成员共同经营,大多来自安徽、江苏、福建等地。一位来自安徽宿州的店主表示,其父母来上海卖花已20余年,自己从小便在花市长大,是“花二代”,耳濡目染之下学会了识花、养花、卖花。父母跑通了批发渠道,供货商遍布全国,因此比新入行的店主更容易拿到价格更低的货源。
龙大花市,成长在花市里的孩子 。
城市里的传统花市愈显低端
每当花市关闭,便引发一部分人的怀旧情绪。然而,城市里的花市频繁关闭,原因为何?
2017年末,因市场内部环境脏乱、消防安全隐患、噪音扰民严重、周边交通拥堵等诸多问题,曹家渡花鸟市场引发周边居民投诉不断,最终作为2017年“五违四必”区级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区块之一,这家当时上海内环内最大的鲜花市场被关停。
鲜花虽美,但传统花市却给人留下“脏乱差”的印象。因为无论是鲜切花还是盆栽花,都会在修剪过程中产生败叶、土壤等大量垃圾,加上频繁的浇水、换水,若不及时清理,则会破坏周遭的环境卫生。
双季花市,修剪花材产生的败叶等垃圾。
而且,与国外的花卉市场不同,中国的花市不仅有鲜花,还售卖水族、宠物、虫鸟等动物,就像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花鸟图,花鸟鱼虫代表了人们对自然最亲切的感知,以及将自然融入人居生活的新鲜趣味。然而,当成群的蝈蝈形成大合唱、狗狗们一言不合互相吠叫,紧邻花鸟市场的居民的确会受噪音的困扰。
由于大多数花卉生长需要充分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棚屋是较为适合的空间。虹口区的曲阳花鸟市场、闵行区的梅陇花鸟市场依然是由棚屋构成的市场形态。在线下花卉零售不景气的情况下,传统花市容易被划分为低效产业用地,即使没有环境问题,也会因产业用地升级而被拆迁。
但值得注意的是,搬迁并没有改变花市原有的经营模式。因此,有业内人士质疑,花鸟市场不停地搬迁改造,但似乎并没有实质性变化,也不太依托城市发展产业集群规划。“如果所有的花鸟市场都只吸引低端的批发零售业态,那么搬迁和重建的意义何在?”
花市的未来如何繁花似锦?
花市衰退,看似势不可挡,然而对城市管理者来说,引导花卉消费仍是长期任务,花市未来走向何方?结合调研,研究员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将花卉市场纳入城市规划,改变花市的临时性。当下很多花卉市场仍是临时建筑,结构、功能简单,硬件、软件的投入较少,存在安全和卫生问题,市场的外部和内部形象都不能成为城市的亮点。将花卉市场纳入规划,市场的规模大、档次高、功能划分合理,其市场竞争力也会提升。
其次,提供花艺师培训,通过组合搭配提升鲜花附加值。对比市中心精致的小花店,花市的店铺无论环境还是经营方式,都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研究员走访发现,一些经营效益较好的店铺,大多通过售卖组合花束,或是打造盆景的方式,将设计感融入花卉,花卉价格虽然会提高,但不乏购买的人。
再次,丰富业态,完善花市作为休闲娱乐空间的相关配套。当鲜花可从电商渠道购买,逛花市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是许多市民不希望花市消亡的原因。研究员走访花市时也遇到很多周末带孩子逛花市的家长,边逛边教孩子识花。一些居住在附近的老人也会把花市作为日常散步的地方,与花市老板都很熟悉。依托花鸟虫鱼可以开展花艺课、绘画、垂钓、家居软装等业务,让市民可以沉浸式的在花市逛一天。可见,花市作为线下休闲空间具有一定市场,也具备寓教于乐的特点。
双季花市,遛弯的社区居民。
最后,拓展营销渠道,壮大新生力量。鲜花的营销更多依托于节日,营销活动缺乏新意。虽然崛起的“花二代”已有更多电子商务意识,但还是依靠父母打通的渠道基础,并未充分发挥“花二代”的主动性。不过,这些新生力量仍将是鲜花市场迭代的重要群体,例如在山东青州,花卉电商的迅速铺开就与“花二代”有关。一些“花二代”学成归来,把花店做成产业链,通过鲜花与蛋糕店结合、参加国际花展、社区团购等方式推动鲜花产业升级。在拓展营销渠道方面,“花二代”的作用还待释放。
研究员调研的8家花市信息 信源为采访、官方公众号、企查查等 作者制图
春日将至,澎湃城市观察关注鲜花消费。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国。但是鲜花消费仅为同等人均收入国家的1/8-1/6。为什么?2023年5月 《全国花卉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年销售额达到3000亿元的目标。如何释放鲜花消费潜力?
更多阅读请点击: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大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