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院士带你读绘本,这套宝藏科普书推出第三辑
3月16日,“科际穿越•科创校长空间站”春日场暨上海科技馆经典阅读书目“院士带你去探索”科普绘本(第三辑)新书发布活动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
本次活动以“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为主题,院士专家共话青少年科学教育、科创人才培养、科普作品创作等热点话题,吸引全市700余位科创特色学校师生、家长及青少年儿童参与。
“院士带你去探索”科普绘本(第三辑)
活动现场,由上海科技馆联合美丽科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品的经典儿童读物“院士带你去探索”科普绘本(第三辑)首次亮相。
“院士带你去探索”是一套面向6-10岁儿童的原创科普绘本。第三辑共6册,包括解密神奇多孔材料开发与应用的《多孔王国奇遇记》,探寻“南海I号”沉船考古发掘及文化内涵的《沉睡海底的时间胶囊》,重走恐龙飞向蓝天之路的《一龙在手不如万鸟在野》,对抗病毒细菌、守护身体健康的《了不起的免疫系统》,详解如何与身边野生动物相处的《我的貉邻居》以及细数跨越江河海洋、登上“亚洲水塔”之旅的《一滴水的奇幻漂流》。
该套绘本以科学家报告为内容依托,更加聚焦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与青少年创新思维的培养,梳理100多个科学知识点,并通过对标中小学科学课标,丰富青少年儿童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科艺融合的对比图、立体示意图、科学导图则帮助小读者在阅读中构建科学思维和探究思维,帮助科学启蒙。
“大家起床后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也许有人说是早餐,有人说是外滩的风景,有人说是手机。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你看到的东西,都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赵东元为小读者带来科学分享《孔中看世界——无尽的科学前沿》。从元素出发,赵东元谈到了构成生命的“上帝元素”碳元素,“所有的动植物、食品,以及地球上的化石能源,都含有碳元素。”利用碳元素和硅元素,科学家可以制造出蜂窝状的多孔材料,每克材料就有3000平方米的表面积,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这类材料无论在电池还是电子产品中,都应用广泛。赵东元以少年儿童熟悉的乐高类比,将科学家研究制造多孔材料的过程比做用单元零件搭建乐高的过程,“合成材料的过程是化学的也是艺术的,化学家不仅仅是充满逻辑的科学家,也是充满想象力的,保持好奇心很重要。”
讲座现场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带来科学分享《水知道——青藏高原的生命演化》。这个演讲题目来自“院士带你去探索”系列绘本中的《一滴水的奇幻漂流》。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冰雪覆盖。但我们的古生物学家曾从珠峰峰顶的岩石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在4.5亿年前,珠峰峰顶其实在海底。” 邓涛一句开场白,将陆地上的最高点与海洋联系在了一起,引起了小读者的好奇心。
沧海桑田的变化,在青藏高原无比明显。2.2亿年前,整个青藏高原以及中国南方仍在海水覆盖之下,而中国北方已经变成陆地。从这个时期的岩层中的化石可以看到,当时青藏高原的海洋中,生物丰富多彩。1.5亿年前的侏罗纪,青藏高原东部发现了生活在陆地上的恐龙化石,可见陆地隆起,海洋退去。
对于古生物学家,埋藏在地下的化石仿佛鲜活的生命,讲述着亿万年前地球上生生不息的故事。“解码”它们的故事,也就解密了地球上沧海桑田的演化,这是生命演化的故事。
“儿童和科学家有很多地方很相似,特别是在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方面。”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认为,孩子会对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东西问一句“为什么”,这其实是科学家的品质,“从这个角度看,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科学家。”
如何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永葆好奇心,是一个难题。倪闽景建议家长和老师,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从小阅读科学绘本,加强动手实验环节,多问问题,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开拓眼界,“丰富科创生态,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成为自己应该成为的样子。”
新书首发仪式
上海科技馆另一套优质科普资源《口袋里的大自然》之“典籍里的自然课”系列短视频也于当天向公众发布。“典籍里的自然课”将传统文化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挖掘古代典籍、文物中的动物知识和文化,讲述萌趣生动的科学故事,传递科学朴素的生态观念。该系列依托原有的纪录片、4D电影等品牌影视资源,对观众感兴趣的知识内容再进行挖掘创作,已完成5个主题、26集视频系列。
本次活动由市科委、市教委指导,上海科技馆、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上海图书馆主办,科创校长空间站组委会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承办,活动现场还举行了科创校长空间站首席顾问聘任仪式和联盟校授牌仪式。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