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规智库”规划创新年会召开,行业领军专家共议城市未来
今年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成立70周年。作为中规院院庆首场学术活动,3月16日,2024年度“中规智库”规划创新年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以“科技创新推动城乡规划建设治理领域智库建设”为主题,邀请了行业领军专家,共议建设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的城市。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22/2023)》在会上发布。图片来自中规院。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周成虎在主旨演讲时提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城市研究是一门科学,因而城市研究是数据密集型研究,需要综合运用生命科学和物理学的视角构建研究框架,对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环境等大数据进行城市感知,定量分析功能空间影响,测度环境与活力指标,进而用于城市形态分析、增长边界实施、城市形态预测,并基于公共空间特质性分析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周成虎提出,在大科学融合时代,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发现成为一种新的科研模式,需要探索AI驱动的规划方法,应用规划大模型思维,变革规划人员的研究方式,加速规划与设计过程,进而打造城市智能体,共建全场景智慧城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庄惟敏提到,当前我国建筑业碳排放量(含运行和建材)占全国总碳排放的50%左右,伴随新时期极端气候频发、人居环境提升和城市更新等需求的新挑战,如何通过理论与技术的创新,科学降低建筑碳排放水平,将成为国家落实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重大战略的关键。
在这样的背景下,庄惟敏认为,要落实双碳目标,考虑到建筑业减排总量大、时间短和新技术缺乏等现实情况,需要聚焦典型地域、复杂场景、极端气候挑战下的面向碳中和的建筑理论和方法创新。为此,亟需对建筑碳减排耦合机制不清、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与减碳技术协同机理缺失、复杂场景下高效减碳范式缺乏三方面的科学难题进行突破,对设计源头进行系统性创新。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围绕“把握区域发展新态势 促进大城市地区科学健康发展”的主题做了演讲。他认为,随着2020年开始的三年疫情,全球进入了后全球化时代,既有的资源-生产-贸易体系面临重构,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循环的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加;如果不尽快形成国内贸易-产业体系,将对我国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当前全球贸易分割的冲击下,全球生产网络以保障韧性与安全为导向,更趋向多点均衡布局、区域集聚。因而,应立足全国国土相对均衡发展的要求,在华东、华北、东北、中部、西北、西南等板块构建 “多中心”发展格局;同时,各板块内部应构建起响应“双循环”的产业体系、空间体系和区域分工协作格局,以提升国家宏观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可持续性和韧性。
在这样的区域发展新态势下,王凯提出,超大特大城市的集聚效应更加明显,我们要坚持“一带一路”倡议,建立面向全球的开放格局;推动大城市地区发展,“以点带面”促进东中西区域协调;加强科学研究,揭示大城市地区组织机理,促进其健康发展;以精准适配的理论方法,促进大城市健康发展,实现区域空间可持续。
会议还宣布中规院英文官网上线,同时举行了《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22/2023)》发布仪式。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22/2023)》由中国市长协会、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著,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的第21部。
报告分为综论篇、论坛篇、观察篇、案例篇和附论篇等六个板块,全面反映2022年中国城市发展状况,选登了知名学者的文章,力求从第三方视角观察我国的城市发展进程,围绕年度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介绍城市治理中的优秀案例,同时收录了2022年中国城市规划发展大事记、城市政策法规、中国城市基本数据、中国城市活力指数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