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40年40人|周文重:求同存异磨合前行是中美唯一明智选择

澎湃新闻特约记者 叶君
2018-12-04 07:43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40年40人丨周文重:求同存异磨合前行是中美唯一明智选择。摄影 周永平 李克洋(06:31)
【编者按】

北京时间1978年12月16日上午10时,中美双方同时发布《中美建交公报》,宣布两国于1979年1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40年弹指一挥间。澎湃新闻联合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跨越大洋两岸,对话40位重量级人物。他们有当年建交的推动者、亲历者和见证者,更有40年风雨关系的参与者、塑造者和思考者……今天对话的是周文重。

作为中美建交后第八任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亲历了两国关系发展的风风雨雨。实际上,“美国”始终是他职业履历中的关键词。周文重的外交生涯起步于70 年代,他是中美建交后我国派往美国的第一批外交官,此后也长期在一线负责对美外交工作。即使在离开外交系统之后,迈入古稀之年的他还是心系中美,乐此不疲地奔波于两国之间,发挥着一个职业外交官的余热。

四十多年来,周文重曾经驻美工作16年,和卡特以来的历届美国政府打过交道,他不仅见证了中美关系史上的诸多辉煌瞬间,也直接参与了许多危机事件的处理。在谈到中美在一些核心利益问题上的冲突时,这位儒雅温和的老先生也不免义愤填膺,说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仿佛又回到了外交一线。

深知40年来中美关系发展之不易,面对当前两国关系的纷扰和不确定性,周文重也相当清醒和坚定。他认为中美关系的基本面没有变,两国只有秉持求同存异的态度,继续磨合前行,扩大共同利益,才是明智之举。

亲历建交一线风云

澎湃新闻: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您刚进入外交系统不久;1978年12月中美宣布建交时,您已被派往华盛顿参与对美一线工作。对于中美建交您有什么独特的记忆吗?

周文重:尼克松访华的消息,我也只是从报纸上才得知的。和大部分人一样,一开始也觉得意外——“帝国主义的头子”竟然来中国访问了,但是我觉得也可以理解——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美国需要打中国牌来对付苏联的威胁,而我们在经历“文革”后也面临逐步走向世界的问题,所以当时的领导人抓住了一个历史契机,打开中美关系实际上是我们在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争取主动的关键一步。

小平同志抓中美关系正常化就是看准了中国要对世界开放。如果中美关系不正常化,改革开放就很难真正成功,这是我们必须要走的一步。中美建交带动了一大批国家和我们陆续建交;推动了中美经贸关系和人文交流的蓬勃发展,这都是两国关系正常化的积极效应。

澎湃新闻:您应该是中美建交后我国派往驻美使领馆的第一批外交官。还记得第一次到美国时对美国社会有什么样的印象吗?

周文重:我1978年末被派往华盛顿做大使的翻译,接手是在1979年1月份。到了美国后,我发现当时美国社会从上到下都有一股“中国热”。尽管冷战还没有结束,但是美国从实际利益角度考量,为了对抗苏联还是选择了改善对华关系;美国也看重中国市场,希望和中国发展经贸关系;普通民众和企业界对中国的好感都在逐渐恢复。

我记得我们当时举办了出土文物展,引起了轰动;我们向美方赠送了大熊猫,这些友好的姿态在美国是得人心的。虽然我们双方隔绝了很长时间,曾经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但是友好的感情在人民内心中是存在的。

澎湃新闻:1982年中美签署了关于台湾军售问题的《八一七公报》,您当时在中国驻美大使馆工作,是否参与了相关谈判或文本草拟的工作?

周文重:相关的核心谈判都是在北京完成的。当然我们在前方使馆也需要配合国内,根据指示和各方接触,推动问题朝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参与了一些外围的工作。

中美建交后不久,1979年4月,卡特就签署了《与台湾关系法》,实际上就是把台湾作为一个政治实体来对待,要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这是中美建交没有解决的一个遗留问题。

卡特为了和中国建交,表示可以停止一年对台出售武器,但一年到期后怎么办这个问题悬而未决。1982年的时候,老布什作为副总统到访中国,邓小平接见他时就说,售台武器问题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阴影,是一个潜伏的危机,必须要解决。你想,一个建交国向你的国家的一部分出售武器,这个部分还存在一个敌对的政权,美方这么做完全不符合国际法。老布什回国以后拿了一个草案,就是《八一七公报》的草案,里面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美方表示不寻求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逐步减少直到最后解决。

我们从中美关系长远发展需要的考虑出发,在美国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前提下,接受了这个方案。但是美国应该说没有按这个公报内容来做,言而无信。这么多年过去了,售台武器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一直到今天还时不时地给中美关系带来很大的干扰。

从危机中走来

澎湃新闻:2001年4月,发生了“南海撞机事件”,您当时在外交部担任主管美国事务的部长助理,是否参与了这一事件的处理过程?

周文重:过去这些年来美国军机军舰对我领空和海域的抵近侦察架次一直在增加。2001年那次,美国一架EP-3军用侦察机飞到我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活动,我空军战斗机立即进行跟踪监视,并按程序保持一定距离进行驱赶。但美国侦察机违反飞行规则,突然大角度转向,撞上我方军机,致使飞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牺牲,而受损的美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进入我国领空,迫降在海南陵水军用机场。

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善后处理问题上,当时领导人给我们的指示是:你道歉,我放人。美机侵犯我领空,致使我机损毁、飞行员牺牲,当然应该道歉,但双方在道歉这个问题上就来回斗争了很久。

中方不允许业已擅闯领空的美军侦察机再度飞越中国领空,因此当年“南海撞机事件”中的美军EP-3侦察机在被拆解后,由美军租借自俄罗斯的运输机运回。

当时是小布什政府时期,国务卿鲍威尔对中国的看法相对来讲还比较积极。在他的主持下,美方形成了道歉措辞。但是“道歉”用哪个英文单词,双方产生了分歧。我们认为严格意义上来讲比较正式的“道歉”应该用“apologize”这个词,但美方不接受,他们有他们的一套歪理,他们坚持用“sorry”这个词。最后经过反复交涉和斗争,我们接受了他们用“very sorry”。“sorry”一词虽然没有那么正式,但从文字角度来讲有歉意的含义在里面。另外,美方一开始只表达了对牺牲的飞行员及其家人的道歉,我们认为不够,在我们的要求下,美方最后在措辞中加上了对王伟的战友和中国人民的道歉。

美方道歉后,我们就放人了。但人走后,飞机怎么归还的问题,双方也有分歧。美方表示飞机修一修可以飞回去,但我们不能接受。美军机侵犯我领空、造成我飞行员伤亡,我们认为只能将飞机拆开来运回去。在我们的坚持下,美方只好妥协,叫来飞机制造商,把飞机大卸八块,然后雇外国运输机运回了美国。

澎湃新闻:这一事件虽然最后平息了,但给中美关系带来了恶劣影响。您怎么评价这一事件导致的后果?

周文重:我认为这一事件的处理结果虽然并不是最理想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或许是我们能够达成的最好的解决方案。应该说,在尊重我们领土主权的问题上,美方是欠我们账的。从历史上看,中国对于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水域拥有主权,这是不容置疑的。即使有争议,也应该由沿岸国家根据国际法协商解决,美国作为域外国家无权干涉,但美方就是不罢休。我认为,美方应该严格按照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内容来做,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一个中国”的原则,这是美方作为公报签署国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义务。美方应该说话算数,不能出尔反尔、随心所欲。否则的话,今后我们在这些问题上的摩擦、冲突、碰撞难以避免。

澎湃新闻:2005-2010年,您出任中国驻美大使。期间有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事情?

周文重:2005年我出任大使后不久,就开始筹备胡锦涛主席原定于当年9月出访美国的具体事宜。但就在8月份,美国遭遇了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南部多地人员和财产损失惨重。有一天,我突然接到美国白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电话,被告知由于小布什总统正忙于救灾工作,要中方推迟胡主席访美计划。打完电话,他就准备对外宣布这个决定。我认为胡主席访美是双方政府共同商定的,要推迟可以理解,但我建议小布什总统跟胡主席打个电话,通报一下灾情和救灾情况,双方一起商定适当推迟访问,并一同对外宣布,这样才比较稳妥。美方接受了。

接到电话时,我正巧在赶往使馆运动会开幕式的路上。主持完开幕式后,我马上召集使馆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会,给国内也提了一个建议,国内很快也接受了。后来,小布什总统和胡主席通了电话,共同商定胡主席原定于9月上旬对美国的访问推迟进行。胡主席还表达了对美国政府和人民的慰问。我们还向美国提供了救灾物资进行援助。

我们作为外交人员,平时工作中和美国白宫、国务院等政府职能部门在工作上的来往比较多,虽然大家从各自立场出发要按各自领导要求执行任务,但双方保持沟通畅通,建立信任很重要,否则很多工作很难完成。

2008年4月7日,搭载北京奥运会圣火的专机抵达美国旧金山,周文重(左一)接过即将进行火炬传递的火种灯。

澎湃新闻: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在美国的火炬传递活动中是否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

周文重:美国是一个多元社会,既存在主张对华友好的人士、力量、组织,也存在反华势力。在奥运会火炬传递问题上,某些反华力量就想借机捣乱。我们为了保证火炬传递顺利举行,提前做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为了避免正面冲突,我们选择临时改换备用路线,缩短传递距离,出其不意,确保火炬传递顺利。虽然有些反华势力企图干扰破坏,但实际上从总体上来看,美国民众对中国主办奥运会还是持积极支持的态度。

亚洲需要中美合作

澎湃新闻:您在2010年到2018年期间担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您认为中方通过博鳌亚洲论坛这个平台传递了什么声音?

周文重: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完全自收自支的民间组织,每年举办年会,一般为期三到四天,期间举办大小分会、活动60多个,主要讨论和研究与亚洲发展有关的相关议题。除了举办年会,我们每年还办若干专题会。2018年4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成为新任理事长,周小川成为新的中方首席代表和副理事长。新理事包括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美国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等。

作为东道国,中国政府和领导人非常支持博鳌亚洲论坛。在我担任秘书长的八年里,我接待过多位中方领导人。胡主席来过一次,习主席作为国家副主席时来过一次,作为主席时来过三次,李克强总理来过两次,可见中央领导对论坛的重视。2018年的博鳌论坛年会开幕式,习主席再次光临,并发表了非常重要的主旨演讲,强调各国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习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继续推出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同亚洲和世界各国一道,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可以说,中方高度重视博鳌论坛这个地区和国际平台,发出中国声音、阐明中方立场、展现中国姿态、促进各国沟通、协调各方看法。与此同时,地区和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博鳌亚洲论坛,每年到会的领导人和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都很多,开幕式常常一票难求。

澎湃新闻:这些年来,美国的亚太政策也一直在调整。您如何看中美在亚洲的合作与博弈?

周文重:奥巴马政府提出了“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特朗普上台后,曾经表示要和我们共同致力于亚太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实际上美国从来没有离开亚太,对我们的防范从未停过。我认为在亚太问题上,如果没有中美合作,或者合作不顺,很多问题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好。这一点美国人实际上心里也很清楚。朝核问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美国的对华政策一直存在两面性,对此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以两手来应对。

2009年11月18日,周文重陪同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游览长城。

共同利益驱动中美磨合

澎湃新闻:您在美国度过了外交生涯的16个春秋,和卡特以来的历届美国政府都打过交道。您怎么看美国各届政府对华态度的转变?

周文重:实际上,从卡特以来的历届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两面性一直存在。卡特主张中美建交,但同时签署了《与台湾关系法》。里根同我们发表了《八一七公报》,但没减少向台湾出售武器。克林顿上台时,苏联已经解体,他一度认为不需要中国牌了,一直把西方的民主价值观作为他的外交支柱之一。他的意识形态色彩比较强,在其任内搞过最惠国待遇和人权问题挂钩、会见所谓的持不同政见者、设立新自由亚洲电台等种种动作。到了他的第二任期,他有所改变,同意无条件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美、1998年克林顿总统访华都非常成功。

小布什早在竞选期间就提出把中国当成战略竞争对手,但“9.11”事件之后,美国反恐需要中国,所以在他的两个任期内,两国关系发展总体还比较顺利。奥巴马认为小布什过分强调军事上反恐,给美国战略上带来较大压力,所以他上任后主张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军,提出重返亚太、推行“巧实力”。特朗普时代,美国国力总体不如以前,对中国的崛起有一种恐惧感,千方百计企图钳制中国发展的步伐。

2009年12月2日,周文重夫妇出席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活动,受赠历史照片。

澎湃新闻:除了政府官方之外,美国民众、商界对华态度有何变化?

周文重:总体上来看,这么多年来,美国普通百姓、企业界对中美关系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否则很难解释中美关系为什么会发展得那么快。我们在很广泛的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我们的贸易、投资存量、人员往来数量、留学生总人数……这些数字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很难设想在一个不欢迎中国的环境里,中美关系怎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

澎湃新闻:从历史来看,中美关系发展有什么主要基本特征?

周文重:中美关系历经40年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虽然一路走来不免磕磕碰碰,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能发展到今天十分不容易。虽然起伏不定,动荡不断,但双方确实互相需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利益还是很多,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保持良好的关系不容易,但关系不好,对双方都不利。我们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矛盾分歧,协调合作也远远大于竞争摩擦。

中美关系的基本面没有变,我们在更宽广的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利益交融和互相依存,双方谁也离不开谁,对话和合作始终是中美关系的主流。尊重和照顾彼此的核心利益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前提。对于两国存在的分歧和摩擦,双方应该本着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的精神,通过平等对话加以解决,在“和而不同、斗而不破”中寻求对立统一。

澎湃新闻:不可否认,中美关系的发展还面临很多挑战。您对两国关系的未来是否依然抱有信心?

周文重:中美之间确实还存在很多分歧,而且很多都是根本性分歧,因为我们的政治制度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华政策呈现出诸多不确定性,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但不可否认,特朗普的当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群众和选民的情绪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生态的变化。但我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还是乐观的,因为这是双方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世界各国对中美的期待,我相信美国人对这点也很清楚。

同时,我们要看到美国国内主张对华友好、主张发展中美关系的也还是大有人在,这个力量不可小觑。比如,中美贸易战问题,实际上美国的很多行业协会、商会都反对加征关税。贸易战没有赢家,双方都会受到损失和伤害。

中美关系已经日益超越双边范畴,美国需要中国一起参与处理很多地区性和国际性问题。他们应该用理性的态度对待中美关系,扩大双方的共同利益、趋利避害、管控分歧、继续磨合、调动积极因素、保持总体关系稳定,这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责任编辑:杨一帆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