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调研手记|防止“小矛盾”变“大问题”,如何构建多元化解机制?
【编者按】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看家本领。以扎实的调查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对人民负责、站稳人民立场的应有之义。
随着城市治理的深入、公民法治观念的更新、矛盾纠纷类型的演变等新情况新变化,司法行政机关作为统筹推进调解工作的主管机关,如何发挥好牵头抓总的重要作用?如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一起来看上海普陀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张韶春的调研手记。
加强网格化、精细化管理
打造“楼上枫桥”
普陀区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绝大部分都居住在多层和高层居民楼,办公就业也主要集中于商务楼宇,所以矛盾纠纷发生地、解决地主要也在“楼上”。立足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也需要放在“楼上”。
一是调解队伍建在居民楼上。目前,全区10个街镇已经建成2066个微网格,形成了“街镇-片区-居村委-微网格”的大中小微四级网格体系,相应我们也要建立四级靠谱解纷(调解)站点,壮大调解队伍力量,实现每一幢居民楼都有调解力量覆盖。
二是调解队伍建在商务办公楼上。充分发挥普陀区楼宇党建引领作用,将调解组织嵌入楼委会,发动楼宇内的能人、达人,担任调解志愿者,实现楼事楼议、楼事楼调,用调解柔性协商机制推动楼宇治理,通过劳动调解保障楼宇职工合法利益,通过律师调解,化解企业之间的经营纠纷,探索“足不出楼”解纷争。
加强专业化、系统化建设
打造“链上枫桥”
在调研中,我感到大调解工作不仅需要属地网格块上发力,也需要专业条线部门支撑,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系统建设、体系建设,通过打通大调解工作链条上的每一个关键点,实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多效合一。
一是发挥知识产权、劳动争议、物业管理12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专科诊疗”作用,通过带案下沉,细化流程,推进调解程序前置等,进一步赋能街镇大调解工作。
二是推进“三所联动”、“调解+法律援助”、“调解+行政复议”、“调解+公证”等组团式非诉讼化解,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统一、便捷、高效、精准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一体化运作。
三是强化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联动。充分利用靠谱解纷中心行政机关下沉机制,通过“靠谱解纷中心”搭建平台,组织行业领域专业人员、人民调解员、社区法官、法律顾问等力量,与区相关部门和街镇职能科室进行联合调处,对于疑难矛盾,引入专家团队会诊研判,协调多层级多部门合力开展综合调解。
加强信息化、智能化支撑
打造“掌上枫桥”
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我们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强化对大调解工作的技术支撑,实现足不出户“掌”上解纷争。
一是依托街镇、居村两级微信塔群,入驻塔群的司法所工作人员、调解员、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员,提供24小时在线法律服务,实现实时答询,即时调处。
二是依托随申办“解纷一件事”线上平台,实行调解申请24小时响应服务,72小时处置服务,推进矛盾纠纷调解事项“就近办、掌上办、网上办”。
三是依托区行政争议调解委员会,将靠谱解纷中心成员单位作为行政争议调解委员会成员,纳入“智慧调解”系统,实现靠谱解纷中心机制建设与线上“智慧调解”平台建设的同步推进。
四是运用大数据,赋能基层治理,对一网归集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实现对辖区内矛盾纠纷分析、预警和趋势研判,从源头上防止同类纠纷高发频发。
加强个性化、人文化关怀
打造“心上枫桥”
调解,既要“调”,更要“解”。因此,我们进一步丰富和拓展“心防工程”的内涵和外延,在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更加关心当事人的情绪心理,努力实现不仅案结事了而且能够人和。
一是建设“心上枫桥”调解员队伍。进一步推动人民调解员队伍内涵式发展,促进调解员队伍提档升级,依托区人民调解培训实践基地,引入心理学培训课程。
二是建设“心上枫桥”专家队伍。探索建立社卫、社会、社工“三社联动”调解心理专家支撑工作机制,通过凝聚“专业(心理老师和精卫中心工作人员)+专职(调解员)+志愿(学校心理教师)”,实现“协同作战”。
三是建立心理咨询顾问制度。参照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覆盖区、街镇、居村(楼宇园区)的心理咨询顾问制度,提高化解成功率和源头预防作用。
四是探索引入或培育社会第三方组织。组建心理问题互助小组,帮助个体及时自主走出困境、回归日常,从源头上减少各类矛盾纠纷乃至极端事件的发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