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来论|“免签”扩容促开放,便利往来助发展

北京学者 岭宁
2024-03-15 17:27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今年3月7日两会外长记者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宣布中方决定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国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有关政策已于3月14日起正式实施。这是继去年对法国、德国等试行免签政策之后,中国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的最新举措,赢得中外各界热烈反响。评论普遍认为,此举展现了中国开放包容的态度,有助于增进中欧人员往来,密切经贸、人文等各领域合作。

持续释放对外开放利好

从携手各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积极搭建各类开放平台,不断拓展同各国基础设施、产业、经贸、科技等领域务实合作,中国始终坚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互利合作共赢。扩容“免签”朋友圈只是中国多措并举畅通中外人员往来渠道、持续释放对外开放利好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外交部陆续推出签证“三减三免”新政策,全面简化签证申请表、调整签证费、简化来华留学审批手续,实施免签政策、免采指纹、取消签证申请预约,并持续为外籍商务人士办理来华签证提供“绿色通道”服务。

近段时间以来,中国相关主管部门还推出了其他一系列便利人员往来新举措。包括进一步优化外国人过境免签、区域性免签、邮轮免签以及扩大可办理口岸签证城市范围等;宣布提高外籍来华人员移动支付交易限额,指导支付宝、财付通优化业务流程,简化身份验证安排等措施。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中国政府正积极研究解决外国人在华金融支付、移动通信、参观旅游等难题,通过更多务实手段便利外国人来华旅途和在华生活,进一步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等方面的堵点,彰显开放包容、热情好客的中国形象。

推动打造“双向奔赴”之旅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常往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水平越来越高,在热情欢迎外国朋友来华做客的同时,中国公民走出去的便利度也持续提升。今年以来,中国先后同新加坡、泰国等达成互免签证协定。截至目前,中国已同157个国家缔结了涵盖不同护照的互免签证协定,与44个国家达成简化签证手续协定或安排,同23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协定,还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给予中国公民免签或落地签证便利。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不断提高,中国公民“说走就走”的旅行更加便捷。

免签政策实施后,更多外国民众到访中国,亲身体验中国的经济发展,感受中国人民的友善,发现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此项政策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许多国家也纷纷“投桃报李”。去年底,马来西亚宣布对中国公民实施入境30天内免签证的便利措施。法国宣布给予在法硕士毕业的中国留学生五年多次入境短期签证。近日,匈牙利表示将对赴匈开展投资合作的中国企业高管签发长期签证。还有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表示,将积极研究推出面向中国公民的签证便利化举措,一条“双向奔赴”的快捷畅通之路正在铺就。

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中国政府坚信,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外交积极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高质量发展。

去年,中国加入并实施了《取消外国公文书认证要求的公约》,缔约国公文书无需办理领事认证,仅需办理附加证明书即可送往其他缔约国使用。统计数据显示,同入约前相比,办理中国与其他缔约国间文书跨境流转手续所需时间平均减少约90%,经济成本也显著下降,为中外企业合作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随着免签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外国企业赴华经营成本也进一步降低,对华投资信心大增。

龙年春节期间,中国公民赴欧洲、东南亚等地出境游和外国公民来华旅游、探亲人数均显著上升,双向旅游订单量大幅增长,有力带动了国际旅游业复苏。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称,中国的免签政策显示了中国对世界旅游业的信任和信心,将有助于世界旅游业再次回暖。

一项项便利政策的落地实施标志着中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迈向新高度。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世界经济不断注入新动能,为推动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做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