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画说北京丨正阳门传奇(上)
1750年,乾隆十五年《京城全图》上的正阳门图
正阳门是明清北京内城南垣中门,位于京城南北中轴线上,也就是正南门,素有“国门”之称。因其在皇城和宫城的正前方,故又俗称“前门”。元世祖忽必烈在金中都城东北三里营建大都城,城周六十里,辟十一门,丽正门为南垣正中之门。明灭元后,改元朝大都路为北平府。朱元璋封四子朱棣为燕王,食邑于此。洪武三十一年燕王朱棣兴“靖难之役”,四年攫得帝位,废建文年号,将建文四年改回洪武三十五年。遂改元永乐,决定迁都北平,于永乐十七年(1419)将元大都城南垣南移二里,丽正门则移建到今正阳门的位置,时仍称丽正门。
1860年,正阳门城楼南面瓮城内
正统元年(1436)为了加强京师的防御能力,在京师各城门外增筑箭楼、闸楼,改护城河木制吊桥为石桥,正统四年(1439)完工,丽正门正式改名为正阳门。另一说,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后,至迟到洪熙元年(1425)间,丽正门已改名为正阳门。正阳门箭楼是正统四年时建成,时至今日,正阳门城楼已历590余年,箭楼已历570余年。正阳门城楼与箭楼现在已处于天安门广场最南端,1988年,第三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60年,正阳门西闸楼下的房屋
正阳门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又在皇城的正前方,明清正阳门除具有与其它城门相同的军事防御功能外,还是一座礼仪之门。城门本是衔接城池内、外的交通孔道和城垣攻防战中的焦点,起着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是古代城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正阳门自然也不例外。
1865年,前门正阳桥五牌楼,此时人力车还没传入,行走和趴活的都是骡马轿车
但是,由于正阳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军事防御功能并不凸显,其国门地位在明清时期更为显著。有诗云:“巍巍正阳,雄峙京师。夺五城之佳气,耸九门之高标。卫皇都而拱宸居,隆观瞻以示万邦”。所以,“仰拱宸居”,“隆示万邦”的“国门”属性凸显。
1866年,正阳门城楼南面瓮城内
明清时的旧京百姓其实对天安门以及金銮殿是“不可望,不可及”的,但是对于正阳门可就是亲切无比了。因为这里百姓可及,是皇家和百姓连接的地方,正阳门瓮城里的观音庙和关帝庙,皇上进出城要去,老百姓进出城也能去。正阳门内棋盘街,明朝时即为百姓往来、进出京城的必经之路,商家列肆好不热闹。京城百姓昵称正阳门为“前门楼子”。民谣唱曰:“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
1870年,正阳门城楼南面瓮城内
正阳门在历史上,据载共经历了五次火毁。第一次是在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四月。《明史》卷二九《五行志》中对这次火毁的记载非常简单:“三十八年四月丁丑夜,正阳门箭楼火”。这次修缮箭楼花了三万两银子,估计烧毁程度不大。
1870年,正阳门箭楼东侧瓮城上南望正阳桥、五牌楼、前门大街
第二次是明崇祯十七年(1644)四月二十九日。据史载,李自成撤离北京时,放火焚毁宫殿及内城九门城楼。此前有所讳言,多不提及,但《明记》、《明史》、《明史纪事本末》及《国榷》等史书均有记载,而毁后重建则文献无征。又史载清顺治帝入主北京后,曾修缮明宫,京城九门当在修缮之列。
1870年,正阳门西闸楼下,正阳门至宣武门间的内城城墙、护城河
第三次是在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五月。《高宗实录》及清廷内务府档案中,均有记载。据内务府大臣金简《堪估正阳门外火毁宫房事奏折》,可知正阳门外的一铺面房失火,遇风大助燃,火势蔓延,连及正阳门箭楼,还同时烧毁了东、西两闸楼等设施。乾隆帝接奏折后,当即批准修复,历四个月完工,共享去工料银六万八千七百九十九两。然而,由于没有全部新换砖石,致使新箭楼和旧券洞内有裂缝和鼓闪。负责督工的大臣英廉、和珅只好自请出资赔修。
1870年,正阳桥五牌楼、前门大街
第四次火毁发生在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十一月二十九日。《清实录》道光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记:“正阳门箭楼灾”;又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三日,上“谕内阁:着派内务府大臣,迅速确实勘估兴修,并着于立春以前赶紧开工”。遂奉诏于道光三十年春开工,当时正值鸦片战争后的第十年,国库空虚,财力日绌。勘估修复工程共需白银六万八千多两。还特需三丈四尺多长的大柁,工部营缮司已无力筹办,只好把西郊畅春园一大殿的三丈六尺长的大梁拆下使用,把箭楼修复。此次重修前后用了两年时间。
1872年,正阳门箭楼西侧瓮城上南望正阳桥、五牌楼、前门大街
正阳门第五次火毁就是庚子之变被烧了。综合各种记述,大致情况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五月廿日,义和团为扶清灭洋,抵制洋货,火烧位于大栅栏的老德记洋货店,火势迅速向北蔓延,最终殃及正阳门箭楼被烧毁。两个多月后,八国联军已进了北京,驻扎在瓮城内的英军印度兵失火,又将正阳门城楼烧毁。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廷着直隶总督袁世凯和顺天府尹陈璧筹划修复。当时内忧外患,民困国穷,清廷一时拿不出钱来进行这样大的工程,只好由袁世凯带头,倡导各省大员捐资助修。但是在重建施工中,因工部所藏的工程档案经庚子之变遭焚掠无存,衹好按照与正阳门平行的崇文、宣武二门的形制,并根据地盘广狭,将高度与宽度酌量加大而重建,于1906年完工。
1874年,正阳桥和五牌楼
城楼建筑样式与京城其它各门同,即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屋顶敷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但建筑规制均高于其它各门。袁学军先生在《正阳门建筑特色及其功能的演变》一文中描述如下:“正阳门城楼坐落在砖砌城台上,城台上窄下宽,有明显的收分,宽95米,厚31.45米,高14.7米,城台南北上沿各有1.2米高的宇墙,城台上以城砖海墁。城楼为灰筒瓦绿琉璃剪边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楼脊饰龙头兽吻,每面有檐柱、老檐柱和金柱三层柱子,朱红梁柱,金花彩绘,楼上楼下四面均设门,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上下设回廊,上层前后装菱花格隔扇门窗,下层为朱红砖墙,明间及两侧面正中各有实榻大门一座。城楼两端沿城墙内侧设斜坡马道以通上下。通面宽41米,通进深21米,楼身宽36.7米,深16.5米,高27.3米,整个城楼通高43.65米,为老北京所有城门楼中最高者。城楼外侧重檐以上悬挂木质大门匾。城门洞为拱券式,开在城台正中,五伏五券,内券高9.49米,宽7.08米,外券高6.29米,宽6米。”
1875年,正阳门城楼南面瓮城内
上述是现存正阳门城楼的数据,但是在上世纪初的重建施工中,因工部所藏的工程档案无存,就按崇文、宣武二门的形制,据地盘广狭,体量加大而建。当时既无档案可查,也无照片可依。
1875年,正阳门城楼西南面
庚子年城楼烧毁之前应有不少洋人拍摄照片,但均在洋人之手,当时的建筑者恐怕是无从索取,或是根本不知有此照片,很多当时的照片,百年后才陆续浮现在世人眼前。
1876年,正阳门城楼南面
现在有照片为证,重建后的正阳门与烧毁前,在外观上已有诸多差异。三滴水的檐角重建后明显比之前外探和上翘,歇山顶屋面较之前有所抬高,屋面坡度较之前为陡。
1880年,正阳门城楼南面瓮城内
因为城台地盘一样,从重建前后的宽高比来看,现在城楼应比烧毁前为高。还有细部的差别,烧毁前城楼屋面的戗脊走兽是七个,重建之后上升为九个,这说明当时重建后提高了规格;烧毁前城楼上下层檐柱都没有抱柱加固,重建后增加了抱柱;城楼二层的平座,烧毁前从照片上看,平座大小与地盘檐柱柱础范围一样或略有收分,重建后平座大小是略大于地盘檐柱柱础范围。
1880年,正阳门箭楼南面,正阳桥上
城楼的彩绘除斗拱、梁、枋以外,滴珠板为如意头图案彩绘,山花板为红地描金飘带纹图案,二层木制护栏也施以描金彩绘装饰。檐柱、博风板、楼体、门窗等仍为朱红色。
1880年,正阳桥、五牌楼、前门大街,做买卖的在桥上搭凉棚
正阳门城楼前后面阔九间,两侧面阔为五间。上下层各为28根檐柱,二层另有4根擎檐柱,于平座四角,支撑飞檐。内城其它八门均为在城楼门洞外侧券顶上方,城台外壁正中,镶城门名横式石匾,无木匾,唯正阳门城楼重檐南面正中悬挂巨大竖式木匾,直书“正阳门”三字,前清时为右满左汉双文,民国后去掉满文,汉文居中。横式石匾则是镶在箭楼门洞外侧券顶上方,城台外壁正中,内城其它八门箭楼无匾。
1880年,正阳桥牌楼和箭楼
正阳门箭楼是最能体现古代军事防御思想和技术水平的建筑,为一砖砌堡垒式建筑,雄踞于巨大的瓮城南端城台之上。据清吴长元辑《宸垣识略》载:“正阳门外门设而不开,惟大驾由之。月城东西设二洞子门,为官民出入。”也就是说皇帝出入时箭楼中门可洞开,平时官民人等衹能行走闸楼门洞。
1890年,正阳门城楼南面瓮城内
1906年箭楼重建后,由照片上可明显看到每层的高度增加了,庚子之变烧毁前,每层的间隔与箭窗的高度相仿,而重建后每层的间隔要大于箭窗的高度,从体量比例上也可看出重建后的新箭楼要高于老箭楼。
1890年,正阳门瓮城东闸楼门洞内侧
另外,因参照崇文、宣武的様式,后抱厦两侧仅各开了1孔箭窗,而成为了总共86孔箭窗。而老箭楼后抱厦是两侧各4孔箭窗,总共92孔箭窗。
1895年,正阳门城楼南面瓮城内
1915年,由于交通的压力,正阳门东西火车站的来往旅客与日俱增,使正阳门周边成为了当时北京的交通枢纽,旧有格局已不适应形势的变化。北洋政府决定重新规划“国门”周边的格局。
1897年,正阳门大街正阳桥牌楼南面北向
当时以内务总长朱启钤牵头,聘请了德国建筑师罗斯凯格尔主持设计,改造正阳门。1915年6月开工,年底工程完毕。正阳门瓮城被拆除,城门楼两侧各开有两个进出内城的双门洞,瓮城内的范围成为了一个开放场所。箭楼得以保留,成为了一个单体建筑。
1898年,正阳门大街上的骡车
原在瓮城内城楼下,门洞两侧的观音庙和关帝庙也保留了下来。1906年重建后,箭楼未能完全恢复原样。原本总共有92孔箭窗,箭楼背面后抱厦正中有3个进楼实榻大门,因参照崇文、宣武的样式,后抱厦两侧仅各开了1孔箭窗,这就成了86孔箭窗。
1899年,正阳门箭楼南面
1915年的改造,后抱厦两侧又各增开了4孔箭窗,就成为了现在的后抱厦两侧各5孔箭窗,总共则成为了94孔箭窗。罗斯凯格尔的设计,将箭楼下面两排箭窗的上沿增加了华盖式的弧形窗檐,瓮城墙断面附以月牙形的“绶带悬章”式的西洋弧线装饰,箭楼东、南、西三面加装了栈道式挑台走廊与城台衔接,环以汉白玉护栏。
1900年,庚子之变被英军所属印度兵引燃的正阳门城楼余烬还未熄灭
箭楼北侧修建了对称的双之字形登城梯道和中间的观景平台,一直延续至今。这在当时也是毁誉参半,周边道路和环境得到了改善,但就古老京城的格局确实被破坏了,突兀的箭楼显得不伦不类,这也开了扒瓮城修铁道的先河。
1900年,庚子之变烧毁的前门大街惨状
老北京城池“祸不单行”,环城铁道工程与正阳门交通改造同时开工。随即,北、东垣城门的瓮城与正阳门瓮城一样,就都被扒了。
1900年,庚子之变烧毁的正阳门箭楼,街上已见到有人力车
正阳门瓮城规模较内城其它八门要巨大,瓮城内南北长108米,东西宽85米,东北、西北两内角为直角,东南、西南两外角为弧状抹角,瓮城东西月墙上各设闸楼一座,闸楼为单檐歇山式,灰筒瓦顶绿琉璃瓦剪边,下辟券洞门,闸楼外侧设两排共12孔箭窗。
1900年,庚子之变烧毁的正阳门箭楼
瓮城墙与大城高度相同,高约11.36米,宽度略窄,为土墙心外甃城磗。瓮城墙顶上海墁城磗,外侧筑雉堞,内侧筑女墙。瓮城四面均辟有券洞门,东、西、南为吊落式闸门,北门即城楼下进出内城的城门洞。
1900年,庚子之变烧毁的正阳门箭楼南面
据清吴长元辑《宸垣识略》载:“东月墙在东洞子门外至正阳桥,形如扇面,列肆居之,其傍城夹道曰荷包棚”。“西月墙在西洞子门外至正阳桥,形与东月墙同。其傍城夹道曰帽儿棚”。这是十八世纪前的状况,到二十世纪初,重建正阳门后,东、西月墙外的连房建起,就统称为东、西荷包巷了。
1900年,正阳门城楼北面,画面上是美军入城,城楼尚未被烧毁,大清门前棋盘街南的左侧连房已烧毁
北京内城的瓮城内,都各有一座小庙。而唯独正阳门有两座庙,东为观音庙,西为关帝庙。正阳门关帝庙内塑像为明朝原物,皇帝天坛祭天、先农坛躬耕回宫时必在庙内拈香。庙内有“三宝”,青龙偃月刀、关帝画像、白玉石马。“文革”期间,正阳门关帝庙与观音庙一同被拆除。
1900年,正阳门城楼南面瓮城内,庚子之变八国联军已进北京,城墙上有联军搭的帐篷,瓮城内的商贩已清走,此时是箭楼已烧毁,城楼还未遭焚毁之前
正阳门箭楼的改变还没有完,时至1928年,北伐成功后,国都迁至南京,北京复又成为北平。当时市府倡导国货,辟正阳门箭楼为国货陈列馆,为改善楼内采光,在后抱厦檐下正中开了一个巨大的后窗户,这个后窗户也延留至今。
1900年,正阳门箭楼焚毁,五牌楼幸免于难,五牌楼正阳桥匾尚在
所以,正阳门自庚子之变后复建以来,经历了内战、抗日、解放、大跃进、拆城墙、“文革”破四旧、旧城改造至今仍岿然屹立。城已然都拆没了,但无人胆敢再伤其分毫,冥冥之中定数在焉。
1900年,正阳门箭楼庚子之变烧毁的废墟北面
正阳门城楼和箭楼由于所处位置特殊,又在天安门广场最南端,虽不再有“国门”的功用,但标志性作用还是很强。所以1949年以后还是不断得到维护和修缮,但是它的命运也是扑朔迷离,岌岌可危。
1900年,正阳门箭楼遭火焚,前门大街的大火蔓延到瓮城,箭楼被点燃,楼顶已是浓烟滚滚
1965年部队以战备需要,给中央打报告要修建北京地铁,报告中规划是沿北京城墙旧址修建地铁,沿途所有剩余城墙、城门全部拆除,正阳门城楼和箭楼也在拆除之列。
1900年,正阳门迤西的内城南垣及周边景致
中央批准了修地铁的报告,但最终正阳门城楼和箭楼,被中央决定保留了下来,更在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至今人们还能够观赏到保存完好的这对城门,使后代还能够看到老北京城池的一点影子。
1901年,庚子之变被烧毁的正阳门城楼、箭楼,以及东侧瓮城、闸楼全貌
再说说正阳桥五牌楼。正阳桥即正阳门外的护城河桥,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是当时九门增筑箭楼、改建石桥工程中的重点。“正阳桥”的桥身为三拱券洞结构,桥面为三幅结构,幅间有汉白玉护栏分割,中间一幅桥面为御道,两边走行人车马,故又被称为“三头桥”,整个桥面远宽大于京城九门中其它各门护城河桥。
1901年,庚子之变被英军烧毁的正阳门城楼南面瓮城内,正阳门城楼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由英军印度兵驻守,失火引燃城楼
在京城护城河桥之中也是唯一有桥牌楼的,为一堂六柱五间绿琉璃瓦庑殿式五楼冲天柱木结构单牌楼,额书“正阳桥”,俗称“五牌楼”,立于南桥头外正阳门大街北端。
1901年,庚子之变被英军烧毁后的正阳门城楼废墟,楼顶和木结构全部垮塌,仅剩残垣断壁
使整个城门建筑群彰显出气势恢宏,睥睨万方的震撼效果。五牌楼于1935年改建为水泥柱结构,撤除了戗柱和抱柱,恢复了云墩。1955年,正阳桥五牌楼被拆除。
1901年,庚子之变烧毁的正阳门箭楼
1996年,在原址偏南修建了一座跨街“五牌楼”,中间四柱呈垂花様式悬空,五间跨度也小于原五牌楼,楼顶是黄琉璃瓦庑殿式,额书“前门大街”。这下把“桥牌楼”改成了“街牌楼”。
1901年,庚子之变烧毁后的正阳门箭楼东面
2006年,前门大街历史风貌修复工程,拆除了该“街牌楼”,于五牌楼原址,复建了民国(1935)样式的“正阳桥五牌楼”,2008年落成。上世纪六十年代,内城南护城河改为暗沟,正阳桥即被掩埋于道路之下了。现在是桥牌楼恢复了,可桥没了。
1901年,庚子之变烧毁正阳门箭楼仅余城台,下层箭窗规整为雉堞状,残垣断壁的废墟已拆除清理,只剩下城台和门洞
1901年,正阳门城楼北面,烧毁的城楼废墟尚在
1901年,正阳门东
1901年,正阳门箭楼北面瓮城内,箭楼烧毁的废墟尚未清理
1901年,正阳门箭楼焚毁,五牌楼幸免于难,五牌楼正阳桥匾已遗失
1901年,正阳门箭楼西侧瓮城上南望正阳桥、五牌楼、前门大街
1901年,正阳门箭楼与城楼烧毁后的瓮城东闸楼及城墙上的瓦砾,工人在城头准备清理废墟
1901年,正阳门瓮城箭楼门洞外的骡车
1901年,正阳门瓮城内西闸楼门洞和城楼门洞,烧毁的城楼废墟已拆除,尚未搭建临时牌楼迎两宫回銮
1901年,正阳门西
1901年,正阳门迤西城墙内顺城街,可见烧毁的城楼废墟、内城南垣内壁,以及运货的驼队
1902年,两宫回銮,正阳门城楼、箭楼已毁,在箭楼城台上搭建临时五牌楼迎驾
1902年,两宫回銮,正阳门瓮城内,等待两宫回銮驾到
1902年,两宫回銮,正阳门瓮城内,走过的开道队伍
1902年,前门正阳桥五牌楼
1902年,为迎两宫回銮,在箭楼城台上搭建临时五牌楼迎驾
1902年,正阳门瓮城东闸楼外的“北京站”,铁路修到了内城根下,此时正阳门城楼烧毁后还未重建
1902年,正阳门西车站迎接两宫回銮的专列
1903年,正阳门庚子之变后重建城楼和箭楼,城楼基址上已搭起了杉篙脚手架,瓮城内成了堆料场
1903年,正阳门庚子之变后重建施工,箭楼城台下的民工
1904年,正阳门城楼在重建中,正在搭建梁架主体
1904年,正阳门庚子之变后城楼在重建中,梁架和歇山顶已架起,已上完主脊
1904年,正阳门瓮城内已成为复建城楼的料场,光绪皇帝由天坛郊祀回宫
1905年,正阳门庚子之变后重建城楼和箭楼,箭楼主体已完工,尚未拆除杉篙
1905年,正阳门庚子之变后重建城楼竣工,新建城楼南面瓮城内
1905年,正阳门庚子之变后重建城楼完工,城楼西南面
1905年,正阳门庚子之变后重建城楼主体已完工,城楼西南面
1905年,正阳门庚子之变后重建城楼主体已完工,尚未拆除杉篙
1905年,正阳门庚子之变后重建箭楼主体已完工,箭楼西北面
1905年,正阳门瓮城西闸楼外侧,庚子之变后重建城楼和箭楼,瓮城修复,城楼主体完成,杉篙已拆除,内部阁楼门窗户壁尚未完工
1905年,正阳桥牌楼和箭楼,前门大街,箭楼重建外观刚完成,适逢慈禧七十大寿庆典,正阳桥牌楼上悬挂着龙旗和“普天同庆”牌匾
1906年,前门正阳桥五牌楼,正阳门已重建完成,可见三头桥左下角的转角楼已毁,部分在重建中
1906年,正阳门城楼东侧城墙上
1906年,正阳门城楼复建落成,城墙上城楼西侧山面,以及新修的堆拔房
1906年,正阳门城楼复建完成
1906年,正阳门东火车站月台,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刚复建完成,新站房候车室还未建起
1906年,正阳门复建完成,瓮城西闸楼、西月墙外侧
1906年,正阳门庚子之变后重建城楼竣工,新建城楼南面瓮城内
1906年,正阳门庚子之变后重建箭楼竣工,箭楼南面
1906年,正阳门庚子之变后重建箭楼竣工,箭楼南面及正阳桥桥面
1906年,正阳门瓮城西闸楼外侧,庚子之变后重建城门楼和箭楼竣工
1906年,正阳门修复竣工,城墙内侧东登城马道
1906年,正阳门重建竣工后东侧全景
1906年,正阳桥和五牌楼
1907年,正阳门城楼南面瓮城内,复建城楼竣工后,正在整修观音庙和关帝庙
1907年,正阳门东面,庚子年毁后重建的正阳门城楼和箭楼
1907年,正阳门庚子事变后重建城楼竣工,新建城楼南面瓮城内
1908年,正阳门城楼东面,美军士兵在城墙上站岗
1908年,正阳门城楼东面
1908年,正阳门箭楼东北面,东月墙外的东荷包巷
1908年,正阳门箭楼南面
1908年,正阳门瓮城西侧,西车站、护城河及河沿儿的民居
1908年,正阳门西车站内
1909年,正阳门城楼南面瓮城内
1909年,正阳门东车站货场,新站房候车室和钟楼,可见《益世报》的广告,这在当时也是有影响的报纸
1909年,正阳门东火车站月台,新站房候车室刚落成
1909年,正阳门瓮城西闸楼外侧的巡警
1909年,正阳门迤西城墙内侧,驼队沿顺城街向西走
1909年,正阳桥牌楼和箭楼,前门大街
1910年,正阳门城楼北面,可见城墙东马道和棋盘街东马路,有“出城车马由此往南”指示牌,可见当时车马靠左行驶
1910年,正阳门城楼北面
1910年,正阳门城楼东面城墙内壁、东马道
1910年,正阳门城楼南面瓮城内西北角的关帝庙
1910年,正阳门东火车站内,新站房候车室
1910年,正阳门瓮城东闸楼外侧
1910年,正阳桥牌楼和箭楼
1911年,前门正阳桥五牌楼
1911年,正阳门内,城楼、大清门至天安门俯瞰
1911年,正阳门瓮城和箭楼
1911年,正阳门西火车站内,可见修复后的正阳门箭楼和瓮城
1915年,拆除瓮城时的正阳门东面,闸楼已拆除
1915年,前门正阳桥五牌楼,正阳门改造工程,正在修正阳桥的东半边
1915年,正阳门改造,拆瓮城东月墙和东闸楼施工,闸楼门洞已露出拱券
1915年,正阳门改造,拆瓮城东月墙和东闸楼施工,闸楼已拆除
1915年,正阳门改造,拆卸瓮城东月墙,京奉火车起运砖土情形
1915年,正阳门改造,城楼西侧已扒开缺口
1915年,正阳门改造,箭楼北面石梯基础工程实景
1915年,正阳门改造,箭楼东面工程情景
1915年,正阳门改造,箭楼东南面新建骑楼支架工程落成
1915年,正阳门改造,京奉临线火车经城楼西侧双券洞入城起运棋盘街西侧堆放的渣土
1915年,正阳门改造,瓮城东月墙拆除情形
1915年,正阳门改造,新开城楼东侧双券洞施工中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北京脉搏”,如需转载请至公众号后台联系。欢迎关注官微:beijingmaibo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