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也读《聊斋》之《小二》:小二的人间  

2024-03-16 07:3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一个人活着,如果能够凭借自己的力与智,且劳且作而“养生丧死无憾”(孟子语),那么就可以算是安居乐业了。这是最低级的生之愿望,但对多数人来说,于此满足,夫复何求?古往今来,要想实现此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凡纵观历史,便不难发现,那些故去的和当下活着的人,能衣食无虞地活着的只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抱有养生丧死之憾的;换一句话说,能让人安居乐业的时代真是少之又少,除了含有“溢美”成分的“文景”“贞观”等寥若晨星的发光时代外,余者都是黑暗一片。试想:在那漫长的“黑暗”中,芸芸众生在人间,谁在安乐?谁在呻吟?

现实反映在文学中,特征更加鲜明。由《聊斋志异》中的《小二》一篇,我们观女主小二的人间,便获得历历如真的印象。小二一生,历经灾祸,终苟得“安乐”之福,也实在令人感佩。数小二所遭之灾祸,计有白莲教、盗贼、贪官、刁民、大旱、蝗虫等。其中天灾仅二,而人祸有四。可见,人作孽才是苦难的根源。考察这五种人祸,即可发现,根子在贪官。试想:设若有一个理念文明、体制公正、陟罚严明的政府,那些虐民的贪官便不易孳生;民不受虐,能安居乐业,则多向善而向上,谁愿意呼啸山林作盗贼、装神弄鬼反政府呢?

小二不幸,父母虽有“善人”之称名,却遭遇白莲教的蛊惑,以致全家成为官府的敌人。所幸的是,她有个青梅竹马的丁生点醒,及时地脱离了“白莲教”组织,逃至莱芜的荒山野地,隐姓埋名,两人过起了负薪采藿的生活,只是这种极度贫困的生活绝无“安乐”可言。贫穷难耐凄凉,不得已,小二凭借自己的“智慧”,作法借取了身为“绿林之雄”的翁姓邻居的不义之财富,这才解决了衣食之虞。

他们富了,但没有不仁。他们养孤儿,宽盗贼,抗蝗灾——这是很难得的。但即便这样,他们却遭到村人的嫉妒,他们向官府告发小二夫妇,说他们是白莲教余党;而县令趁此“矙其富,肉视之”,想吞了她家的财富。小二再次醒悟:“蛇蝎之乡,不可久居。”多么沉痛的悟啊!他们便“贱售其业”,离开莱芜,迁到了更加偏远的“益都之西鄙”。在这个天高皇帝远的陋乡,她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办了“琉璃厂”。因为善于经营,她和丁生很快致富,并且还让周边的很多人都就了业。富了之后,她并非过着守财奴的生活,而是懂得生活享受,和手下雇工一起喝酒,唱曲,下棋,成为一方受人敬慕的人物。她这才差不多安居乐业了!故事至此止。但愿她和丁生能如此终老于“益都之西鄙”。

小二在人间有此结局,也算是幸运的了。所以如此,这和她极高的悟性和能力有关。没有她那样的悟性和能力的人,要么和政府作对到底,那免不了身死族戮(就像她的父母以及她的师父徐鸿儒那样);要么做牛做马做韭菜,劳筋骨,卖苦力,最终引颈被无声地割掉。小二从小就异常聪慧,六岁随兄长近私塾读书,“凡五年而熟五经焉”。这是一条很重要的伏笔:小二人生两次重要的醒悟都和她熟读圣贤书有关。也就是说,不读人间经典,便没法把握人间本质。只有把握了人间本质,才能作出行藏取舍的最佳选择。

天道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道黯黯,以功利为鱼肉。人在人世间,固然逃不了天道的生和死;但要明辨性命和功利,以养性为第一要务,以能更有尊严地活在人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